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工与贸易利益:理论演进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工起因于人类进行交换的偏好,分工与贸易不可分.通过对经济学文献的梳理发现,伴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贸易利益的内涵也不断拓展.在要素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体现在:(1)满足人类多样化偏好;(2)资源配置效率提高;(3)企业、产业组织技术效率提高;(4)贸易外部效应,如技术外溢、制度变迁等.贸易利益(3)、(4)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新新贸易理论是近10年来贸易理论研究的前沿,我国学者已经有些介绍,但对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以及以Kmgman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几乎没有,文章从贸易现象、理论假设、理论核心、贸易利益的来源和贸易政策倾向五个方面来对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4.
对贸易垂直专业化与国际分工的研究,使标准贸易理论的研究视野由产品问分工扩展到产品内分工。对该领域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结论做了归纳,就贸易垂直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理论模型拓展以及经济效应分析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系统评述。 相似文献
5.
垂直专业化及调整成本问题是近年来产业内贸易研究中所关注的两个新的领域。垂直专业化是推动中间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因,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当代国际生产分工出现的新变化;而产业内贸易与调整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平滑调整假说”,还需要进一步的经验实证,它与产业内贸易变量、调整成本变量和调整间隔时期变量的选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比较优势理论,也称比较利益说,最早可追述至亚当·斯密。斯密认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生产成本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生产上占劣势的产品。他的理论也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总结为绝对比较优势理论。并且由于斯密强调分工以及经济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又被称之为内生比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见《经济学季刊》第1期)中,评述了否定赫克歇尔-俄林禀赋比较利益说(简称 H-O 定理)的文献,并用3个反例证明流行的比较利益说并不具有一般性。梁琦和张二震两位教授在\"比较利益再探讨\"(以下简称\"比文\")一文中对我们的文章提出批评。我们感谢他们认真地读我们的文章,并检验我们文中的计算。但是,对于他们提出的批评,我们却不能同意。第一,关于能否事先假定要素密集度逆转不出现的问题。对于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主要模型,并对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中心论点是,即使新贸易理论在某些方面研究了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所没有研究的问题,它也难以取代后者而成为新的主流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现代比较优势理论之间更多的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我们在“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献综述”(见《经济学季刊》第1期)中,评述了否定赫克歇尔—俄林禀赋比较利益说(简称H—O定理)的献,并用3个反例证明流行的比较利益说并不具有一般性。梁琦和张二震两位教授在“比较利益再探讨”(以下简称“比”)一中对我们的章提出批评。我们感谢他们认真地读我们的章,并检验我们中的计算。但是,对于他们提出的批评,我们却不能同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