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和国家“十五”计划都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中的“新字”,是对比过去中国的工业化主要依靠资本和资源的投入,主要靠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而言,强调今后要更多地靠技术投入,因此对中国来说是“新”,对发达国家来说却并不新。而若中国要建设“新工业化社会”,由于所使用的能源,原材料和加工技术必须都与传统工业化技术不同,所以不仅对中国是新的,对世界也是新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和国家“十五“计划都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中的“新“字,是对比过去中国的工业化主要依靠资本和资源的投入,主要靠量的扩张实现经济增长而言,强调今后要更多地靠技术投入,因此对中国来说是“新“,对发达国家来说却并不新.而若中国要建设“新工业化社会“,由于所使用的能源、原材料和加工技术必须都与传统工业化技术不同,所以不仅对中国是新的,对世界也是新的.  相似文献   

3.
王建 《资本市场》2005,(12):37-38
中国必须以新能源和原材料为基础,发展新的加工技术,以彻底摆脱传统能源与原材料的束缚;这样的“新工业化社会”不仅对中国是新的,对世界也是新的。实现“新工业化”将需要依靠国家的长期有计划投入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冯晓棠 《经济师》2000,(3):17-17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经济的竞争已成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知识资本的形成与运用日益成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将由外延增长为主向内涵增长为主转化 ,即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投资和就业的增加而是靠技术和知识的投入。发达国家即将完成增长方式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率型”、由“资源投入型”向“资源利用型”的转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在实现工业化并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的国家来说 ,正确认识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地位及作用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从知识经济看我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5.
当前乡镇企业的形势可谓是“三个空前”:支持空前、机遇空前、压力空前。从去年的“一法一会一文件”,到今年李鹏委员长、朱总理讲话,特别是江泽民这次在江苏讲话,都来给我们乡镇企业鼓劲,支持力度相当大。国家要保证8%的发展速度,工业要11%,靠什么,要靠乡镇企业。从中央到地方都是新班子,新的班子都想干些事情出来,一定要把生产搞上去,乡镇企业可能就是新的增长点。机遇不能再好。而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困难也很大。乡镇企业是一种“野草经济”,根植于中国农村大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政府的支持就是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要求,强调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胡总书记的报告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与工业化新阶段相适应的浙江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1949—2005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轻、重”关系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在1949—1978年的求强阶段,工业化的“轻、重”关系表现为“重重轻轻”①;在1979—1997年的求富阶段,工业化的“轻、重”关系表现为“农、轻、重”同步发展;在1998—2005年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阶段,工业化的“轻、重”关系表现为政府和企业都在通过结构调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对工业化三个阶段的分析,提出要纠正有关“轻、重”问题的五个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8.
一珠江三角洲的繁荣,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广东实践的成功,具体来说,就是走新工业化之路的成功。珠三角工业化新在何处?(一)与历史上同时期的工业化变革相比,珠三角新工业化表现出独特的个性(1)珠三角新工业化从农村工业化入手,通过“筑巢引凤”、“借鸡下蛋”等方法引进外资和技术来发展工  相似文献   

9.
一珠江三角洲的繁荣,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广东实践的成功,具体来说,就是走新工业化之路的成功。珠三角工业化新在何处? (一) 与历史上同时期的工业化变革相比,珠三角新工业化表现出独特的个性(1)珠三角新工业化从农村工业化入手,通过“筑巢引凤”、“借鸡下蛋”等方法引进外资和技术来发展工业,与英国的“圈地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珠三角以发展乡镇企业和第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是属于战后兴起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世界笫二轮工业化,较之发达国家在18和19世纪实现的世界笫一轮工业化,是迟到的工业化。其主要特征是,它是信息化时代的工业化,有巨大后发优势可以利用。新型工业化将导致中国崛起。“崛起”的经济含义就是把我国二元经济转化为现代化经济,把几亿农民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把中国建成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之一。实现新型工化的手段,决不像传统工业化那样靠殖民战争和掠夺,只能靠国际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对外贸易、共享市场等,这就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所以,“和平崛起”战略,是新型工业化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 “靠投入”是个新发展 1988年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对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论断,加了一个三靠投入。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积40年发展农业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得到了八亿农民和广大农村工作者的热烈拥护。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发展的历史看,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中往往会遇到严重的资金瓶颈、技术瓶颈和市场瓶颈,而发展中国家能否加快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工业现代化,重要的是能否克服这三个瓶颈。新世纪的前20年,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因此,中国也将遇到这三个瓶颈。要打破这三个瓶颈,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关键是要发展科学技术。然而,科技创新与发展,首要的是投入,即资金的投入和人员的投入,其中,资金的投入要先行,有了资金的投入,才会有人员的投入。因此,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加快这一进程,克服资金瓶颈实属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抓发展重点要抓好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十分丰富,但关键在一个“新”字上,“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无论从指导思想上还是从具体抓法上都要有别于传统工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相似文献   

14.
张赞  孙铁军 《经济前沿》2003,(12):44-46
“新型工业化”这个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这个“新”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水泵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中可以看出“新型工业化”包括环境保护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字经济》2023,(12):34-35
<正>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新型工业化是在继承过去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和国内外技术、经济新环境提出的新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郭霞 《商周刊》2013,(23):7-7
在传统的主要靠投资拉动GDP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外需不振、内需不足的今天,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们最需要的不再是“4万亿”。而是更多的“车库”、“学生宿舍”,让全社会创新创业蔚然成N1.。  相似文献   

17.
生态治理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西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未来20年,西部工业化将进入加速时期,产业结构进入“重化”时期,如何在生态已经很脆弱的状况下承担起工业化所带来的巨大生态代价,这是西部发展不能回避的生态难题。对这个难题的解决,一要靠生态保护,二要靠生态建设。而两者,中国20多年的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仅仅依靠政府管制和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何正拔 《广东经济》2003,(10):13-15
新型工业化是新时期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一种新要求和新方向。梅州是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于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在今年5月的中共梅州市委第四次党代会上,我市明确提出了“五年打基础、十年翻两番、2020年全面达康”的总目标,作出了实施“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四大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就是要坚持走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  相似文献   

19.
姜琰 《生产力研究》2003,(4):219-221
新经济是 2 0世纪 90年代美国经济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基础上所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 ,它对经济运行规则、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和市场规律与企业组织方式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股“新经济”浪潮。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关键时期 ,从新经济角度研究中国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实现新工业化道路 ,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业增长和发展究竟依靠什么?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不再是成为问题的问题了。农业增长和发展,“一靠政策,二靠投入,三靠科技”,这不是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完备答案吗?但是,任何有说服力的理论主张或观点的提出,都应当具备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必要的理论前提,我们习惯于就事论事,在对待农业增长和发展的“三靠观”的表象背后所包含着的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规律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就很难说大家已有共同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