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葵葵 《活力》2004,(11):59-59,50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当代中国的改革,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兴起,80年代中期的全面探索,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治理整顿,再到90年代掀起第二轮改革浪潮,经过了二十年曲折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公司》2003,(Z1)
我国的文具行业大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从百货业分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新型财政管理体制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新 《财会通讯》2008,(10):45-46
一、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一)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其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公共财政框架为基础的公共支出制度。公共支出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改革.第一阶段改革发生在90年代初.1992年12月颁布了<农业企业财务制度>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以此统一取代了<国营农场财务会计制度>、<国营农牧渔良种场财务会计制度>等当时农业企业实施的各种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全面推进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协调和接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改革.2000年6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取代各行业的会计制度,实行了更高层次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统计》2001,(11):14-15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曾经发生了令世界震惊的重大历史事件,那就是作为新兴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各国的剧变。苏联是“一战”末十月革命到30年代初建成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各国是“二战”后50年代初前后相继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由共产党执政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到了90年代初就都失去了政权,出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复壁。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令人深思的是,我们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的党领导的,所建立的是代表社会发展规律的先进社会制度,执行的是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路线方针,为什么搞了几十年就都落得了跨台的下场,出现了历史的大倒退?其深刻经验教训是值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和史学家们去认识研究和深刻总结的。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上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般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浪潮。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人口老龄化趋势,是这股改革浪潮的起因和背景。截至2004年底,世界上约有70个国家或地区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中,将近20个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经济以较快速度增长.但是到了90年代末,我国市场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尤其加入WTO之后,国际竞争压力使得这个矛盾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转型进程是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而展开的,这个转型期不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的自发引进变革过程,而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经济改革过程。30多年来,这一进程使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市场机会,也造就了大批企业的成长。然而,这一时期的市场功能并不完善,市场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市场控制者手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的营销行为偏离了市场的轨道,发生  相似文献   

9.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我国混改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改开始,经历了21世纪初的国有企业引入民间资本的改革,发展到现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双向融合、交叉持股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本文以民企为主体的反向混改模式为研究重点,具体以M公司为例,结合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与市场情况,分析该公司引入国企进行混改的动因,从而得出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财政压力的视角来分析20世世70年代末中国改革的动因和路径。"财政压力说"是研究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从解决财政危机、维持国家义理性这一点上看,可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的动因。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安排,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企工人和农民集团之间博弈均衡,通过改革,各方均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因而这场改革的结果是帕累托改进非常成功的改革。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是:"甩包袱"和"向新兴财富征税"并举,通过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政策,培育"新兴财富;"同时,通过农村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使农民和地方政府获分享更多改革的利益,使改革获得广泛的支持;改革成功的标志是:新兴财富集团成长起来,以充分的纳税支持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已经开始整顿砖瓦行业,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工作,福建的墙体材料革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在农村得到有效推广。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为了防止太空人在太空舱发生食品中毒,专门开发设计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  相似文献   

13.
谢琨 《事业财会》2007,(4):35-37
自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使高校传统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的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过去单纯的教学、科研中心,逐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至今,我国的会计制度规范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也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法制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改革。回顾这二十余年的历史,我国会计改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然也会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完善我国会计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国内外环保产业及标准化发展概况 1.1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及标准化现状 世界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较早地引入了竞争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生产,因此获得了先发性的体制优势;同时,同市场经济的天然联系也使得其逐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创新意识、市场观念、用工和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乡镇改革在不断地推进,从“撤社建乡”、县乡综合改革试点到税费改革后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一次次的改革,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统计过程控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每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发展都极大地推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质量管理有了新的发展,质量管理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层面,而是拓展到环境、文化等领域。质量文化是质量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表现,是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施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我国档案部门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已经步入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时期。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中介服务行业。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产权交易规模和发展速度迅速扩大。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资产评估业务得到迅速的发展。十  相似文献   

20.
《中外企业文化》2006,(5):24-25
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有化高潮后,意大利国有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到70年代末,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意大利国有经济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场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的阶段。一、改革的动因1、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是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最直接的动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意大利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效率低下。1981年全国电力公司亏损22257亿里拉,国有铁路公司1982年的收入与支出的比率仅为23.1%,不仅一般的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就是曾为战后意大利经济奇迹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参与制企业也连年亏损。伊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