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疗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中国哲学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孔子的思想中包含着大量治疗型智慧。其思想中客观存在着"由己者"与"由他者"的区分,"由己者"自身的高低层级区分和"由他者"自身的高低层级区分。正是在"由己者"与"由他者"的区分和相互作用下,孔子思想产生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群 《企业家天地》2009,(10):210-210
伴随着小户型的畅销,小空间的压抑和拥挤等弊端也越来越明显。本文提出了"缩小"家具,"放大"空间的一些措施,以达到"改变"小户型的空间尺度,创造"扩大了的"视觉空间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礼乐文化不仅影响到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而且规范着古代文人的言语表达方式,即行文的内容("说什么"),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怎么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言说的主体并不是一个自由个体,是始终被礼乐规范着的主体,要不断在政坛、文坛、神坛上变换角色。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中有数量众多的知己故事。在此类故事中所反映出来的"知己之情"集中、迫切,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悲士不遇"情结的集大成者,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蒲松龄终身不遇的经历以及他对"知己难逢"的切身情感体验,都驱使着他在小说世界中描绘着他所渴望的东西。在《聊斋志异》的"知己"类故事中,蒲松龄大多以花妖狐魅充当故事主人公,突出主人公身上的人性之光,集中、大量地在故事中抒发对"知己之情"的渴求。可以说,在蒲松龄之前,尽管文人学士在现实世界中屡屡碰壁,尽管许多诗人骚客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着"悲士不遇"的感伤,但是,他们的悲哀过多地纠缠于个人的遭际,他们的作品因数量不大而未能构成一种时代集体诉求的回响,因此缺乏对全社会底层文士的震撼力,也难以引发全社会的共鸣。时代呼唤着文学巨匠来完成这一使命,蒲松龄和《聊斋志异》应运而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知己"的大声疾呼,贯穿全书始终,他有意识地在"伯乐难觅"的问题上寻求突破,并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巴金以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心中的革命热情,表达对黑暗的控诉与对光明的呼唤。作品凝结着"家"的情结,他也成为了一个"家"的守望者。《家》继续了《红楼梦》的大家庭崩溃的主题,进一步揭示了"家"的破败,《憩园》和《寒夜》是《家》的续篇,老姚和汪文宣就是觉慧出走后的两个选择,都昭示新"家"的成立与夭折,他的小说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新型家庭的建立与夭折的历史。他像一个虔诚的教徒,翘首期盼着理想的社会秩序,守望着家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当下中国的城镇化是"政府主导"的城镇化,鲜有程序规制及公众参与,存在着权力裸奔的危险,城镇化推进成果难以获得正当性证成。因此,必须要完善程序机制,扩大公众参与,实现从"官控"到"民动"的推进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导致"心理贫困"而成为高等学府里的"双困生"。关注贫困生的成长成材,不仅要从经济上给予资助,也要从心里上给予引导。本文分析了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现象,并寻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贫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三俗"文化大行其道,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三俗"文化的风行是因其迎合了"受众"的文化心理需求,社会上存在着有利于其生存的环境。"反三俗"要从更为根基的制度着手,完善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除去滋生"三俗"文化的社会土壤,挤压其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9.
马基雅维利的"市民王国"思想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存在着渊源很深的传承关系及家族相似性,"市民王国"思想在哲学上复兴古希腊政治哲学,并开创人本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先河,而"市民社会"理论则是对"市民王国"思想的道德理解和超越。葛兰西借助于马基雅维利的"市民王国"思想倡导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哲学的理念,阐释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的文化领导权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铜陵方言"得"字作为虚词的语义和用法,并不同于普通话中的"得",共有几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动态助词"着",二是"消极性"体标记,三是相当于某种构词语素。这些用法都可以在早期的文言文或白话文中找到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1.
腐败问题就像病理中的毒瘤一样,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侵蚀着党的肌体和组织的健康。本文结合人民银行系统反腐倡廉、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实际,通过运用"木桶原理"、"破窗理论"、"煮蛙效应"、"秃头论证"、"马桶效应"五个原理,进一步探索了反腐倡廉基础工作建设,以期促进人民银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欧阳慧 《企业家天地》2010,(10):184-185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教学机制的改革与发展,给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三下乡"工作面临着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如何提升"三下乡"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三下乡"工作的时效性本文将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等会计职业教育的目标决定着教育质量及其发展前景。借鉴工业职业领域将各类工业技术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用一个连续的"职业带"来表述的"职业带"理论,将我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的目标界定为:会计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人才规格具体描述为:"T"系列人才的会计技术骨干;以守法、诚信、敬业、沟通合作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就业竞争力;具备所属职业群的基本应变能力和自学与创新能力;这决定着毕业生职业生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本文就档案工作中应服务民生问题阐述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总是以"实录"和"虚构"来区分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认为真实与否是界定历史叙事和文学叙事的基本标志。事实上,历史叙事中隐含着不少的虚构成分,历史并不是总以真实面目示人。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工作中,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校内政策不合理、教师本身对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关注不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应从转变思想观念、有计划地培养、引进"双师型"人才、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也是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动力因素。然而在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制定"双师型"师资建设整体规划,是促进"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处西部边陲的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民族"直过区"受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社会发育程度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云南民族"直过区"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以云南省为代表的民族"直过区"农村学校体育生存困境现象,日益成为当前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提出了云南民族"直过区"农村学校体育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受贿罪的构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务中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主要以实务为视角,解析了四种变相受贿情形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后收财型"的受贿罪、"借款外衣型"的受贿罪、"感情投资型"的受贿罪、以及"被动收财型"的受贿罪,以望能对司法实践中几类疑难受贿罪的认定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与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