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是港口城市繁荣振兴的必然选择。临港工业已经成为海岸地区发展重化工的主要形成和成功之路。临港产业由于依托港口资源,能够将港口纳入工业生产线的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文章通过对莆田市秀屿区临港产业的分析,总结出发展优势和瓶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秀屿临港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港口经济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港口所在区域和临港区域伴生发达的临港产业,临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港口地区的区域竞争力。文章首先分析了临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进而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港口是宁波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临港产业是宁波最需要放大的产业优势。《建议》指出,要择优发展临港工业,做强做优石化、清洁能源等重点临港工业,延伸循环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链,加快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型临港工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基本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的石化、能源、钢铁、装备制造等新型临港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4.
京津双核城市群背景下临港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与天津相互影响形成了临港双核城市群,天津港在该双核城市群乃至发展京津冀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从空间区位、贸易地位、经济基础、市场载体等多方面分析,天津具有足够优势成为依托港口带动京津冀经济发展的龙头,其间还有诸多因素阻碍着京津冀之间的区域合作:京津冀缺乏总体规划、不合理的经济梯度;产业同构和产业链断裂;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为此需要:统筹港口与腹地间的关系、明确天津在环渤海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以便构造出以天津为核心的乃至以河北省临港地区为依托的京津冀的港城互动的临港带动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临港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港产业是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包括以港口装卸业为主的港口直接产业,以海运业、集疏运输业、仓储业为主的港口关联产业,临港工业为主体的港口依存产业,以及包括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等在内的港口服务业.作为海陆产业衔接的载体,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已成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腾飞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6.
宁波临港产业提升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进大出的临港产业和集群式的民营经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临港产业通常指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的产业,一般具有货物进出大运载量的特征,并且具有对水资源、资金需求量大,对技术、人才要求高及经济外向度高等经济特征。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看,临港产业发展是海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南 《港口经济》2007,(11):40-42
临港产业泛指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群.集群是同一价值链中运营的独立组织在地理区域内的集中.临港产业集群是以港口服务为中心形成的一系列具有较强相关性,并在地理空间上相互接近,能够产生较大外部经济性的产业集合.  相似文献   

8.
罗萍 《港口经济》2011,(4):27-30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港口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有效支撑了我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全球经济进入一个长期复杂的再平衡调整过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期;全球港航业发展在2008年出现拐点,并将深刻影响未来发展,港口经济发展面临战略性调整。港口经济的重心将沿着航运经济-临港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链,从现在的以港口为依托,航运经济为主向临港产业集群,并由工业产业集群向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转型。本文主要探讨未来我国港口经济及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赵芳 《特区经济》2009,(11):64-65
临港产业集群是依托于港口的开放式产业集群,是在全球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背景下,相同或相关产业企业在港口地区的高度集中。曹妃甸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具有区位、港口、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国际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促进曹妃甸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0.
王媛媛 《港口经济》2013,(10):28-31
当今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中,港口在资源配置和物资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依托港口和大型船舶运输,临港经济迅速崛起并持续高速发展,充分利用临近港口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成为当今世界大型港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1.
水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先导性、服务型产业。港口是水路运输的重要设施,港口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重要的港口周边都有较为发达的临港产业,且产业聚集程度高,专业化协作体系完善,具有典型的集群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建设和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有利于港口区域资源有效利用,有利于集群内企业的不断创新协作,进一步提高临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强化整个区域和经济腹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天津临港工业区作为滨海新区化学工业区和临港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目前天津最大的临港产业发展区域,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充分发挥近海和临港的优势,努力打造化工、修造船、装备制造业、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集群,为实现滨海新区定位、加快全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临港产业是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产业体系,是沿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对于唐山城市转型及打造沿海经济强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详细分析唐山临港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唐山临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本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加快,临港产业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日本从很早开始便十分重视临港产业的发展建设,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保障临港产业的蓬勃发展。日本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涵盖了国家经济计划、产业政策、港口政策、投资政策、技术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多方面,各种政策目标统一、层次性强、相互配合,带来了日本临港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近年来临港产业发展迅速,参考日本的成功发展经验有助于我国临港产业政策体系的规范和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关于曹妃甸发展临港产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临港产业,泛指布局于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的产业群。根据经济界比较一致的划分标准,临港产业主要包括:港口直接产业,主要指以港口装卸运输功能为主的装卸业;港口共生产业,指与港口装卸业有着紧密联系的海运、集疏运、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业;港口依存产业,指凭借港口综合条件而形成的石化、钢铁、电力等大型加工业以及船舶修造、粮油加工、木材加工、水产加工等制造业;  相似文献   

16.
港口和临港产业是沿海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辽宁港口和临港产业随着区域经济的强势发展正在步入繁盛时期,在这建设的关键节点进行多方来论证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辽宁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从沿海起航、在港口登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临港重化工业,对于港口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撑和导向作用。港口是烟台临港产业的"灵魂",重化工业是烟台临港产业的"躯体"。近年来,烟台发挥港口的枢纽作用,着力培育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现代化工、新型冶金和核电四个潜力产业,使之成为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最近30多年来,沿海港口城市已成为中国的发展前沿并成长为大型产业基地,沿海地区建成大批依托港口的临港经济区,同时这些城市也日趋面临资源环境负荷压力与产业协调问题。在建设生态文明与产业和谐的政策背景下,我国临港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区域共生成为临港产业发展的新指向。  相似文献   

19.
国际发展临港工业的经验 对宁波临港工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宁波临港工业发展迅速。2006年,宁波市临港工业实现总产值1829.1亿元,利税167.2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的30.6%和33.2%。宁波今后应借鉴国际临港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凭借其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工业,实现临港工业的多元化与集群化,以增强临港工业的活力、潜力和后发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宁波工业和宁波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挥青岛海洋优势做强临港产业集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集群的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岛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港口城市,发挥海洋优势、加快建设临港产业集群,对于推进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青岛发展临港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