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先通过对浙江外贸和经济总量的定量分析,发现贸易超调在浙江普遍存在;接着,从出口商品结构、经济开放度、经济形势、主要出口市场贸易政策和浙江独特因素等五个方面归纳出影响浙江贸易超调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从战略层面实现三个转变和相对应的战术性策略规避浙江贸易超调。  相似文献   

2.
危机冲击与中国贸易“超调式”震荡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量层面、贸易国别层面以及BEC产品类别层面,对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不仅在总量层面上表现出十分显著的"超调式"震荡特征,而且"超调式"震荡特征有着显著的贸易国别差异性和产品类别差异性。综合分析后发现,本轮危机冲击下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超调式"震荡与当代国际分工的演进以及中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定位有关。据此得到启示:一方面,不应过分夸大贸易波动可能引发的风险进而转向所谓"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缓解危机冲击下贸易大幅震荡应从构建国家价值链入手。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将价格粘性和金融资产价格引入货币数量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在价格粘性下,一次性货币供给的冲击将使金融资产价格处于短期超调状态,而持续性的、同方向的货币供给冲击以及投资者的预期自我实现共同作用,将使金融资产价格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累积性的超调状态,由此而形成金融资产价格与基本面相背离的"剪刀差"现象.基于我国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股价与M1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互为因果关系,股价对M1冲击存在1期滞后和先升后降的脉冲响应;股价与M2及股价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5年UN Comtrade和世界银行相关数据,对中印贸易变化的特点进行归纳,同时对贸易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印贸易在2011年之前保持快速增长,之后开始下降并处于停滞。整体来看,中印贸易的趋势变化是印度对中国出口贸易下降引起的。通过对中印经贸关系及贸易结构的分析,研究得出中印贸易的变化与印度对其他国家贸易的关系不大,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度经济增速的放缓和非食用产品类贸易额的下降,并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人民币汇率的超调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我国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GDP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且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来自上期价格的冲击对实际汇率的变化贡献率较大。最后,对汇率超调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人民币汇率的超调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我国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GDP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且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来自上期价格的冲击对实际汇率的变化贡献率较大。最后,对汇率超调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房产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给经济带来巨大灾害,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是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动力。由于普通商品价格在短期内存在粘性而房产市场价格具有充分的弹性,当货币供给增加以后,房产价格优先于普通商品的价格上涨,且在瞬间上涨的程度大于其在长期中上涨的程度。因此,政府应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并有必要对房产市场进行干预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刘莉  杨扬 《商业研究》2012,(2):25-31
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国际贸易遭受了始料不及的严重打击,但跨境服务贸易在此次危机中所受影响有限。通过分析跨境服务贸易的抗危机性,本文根据历史数据发现跨境服务贸易的抗危机性总体比货物贸易好,在经济衰退期间尤为如此,但是这种抗危机性在跨境服务贸易内部存在差异。由于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此次危机传播的渠道之一,我国需要适时考虑不同产品抗危机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苑生龙 《中国物价》2022,(12):11-12
当前数据、历史经验及理论预测均显示,欧美激进加息举措可能存在政策超调风险,部分外方机构及学者已对此表达担忧。在这一时期,应密切跟踪外方通胀及经济政策走向,防范通胀失控及政策超调风险对我国传导,多措并举稳定国内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0.
贸易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贸易保护以新的形式出现,即“新贸易保护主义”,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各国想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本文将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生成原因做个一般分析,以揭示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1.
苏娜 《江苏商论》2011,(11):82-84,88
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瓶颈约束日益明显,区域发展不协调、一体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愈发突出。推动内陆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是我国开放布局的重要目标。地处内陆腹地的中部地区要改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实现本地区经济崛起,必须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赵东明 《价格月刊》2012,(6):45-48,57
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变量进行筛选,发现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美中两国收入水平差距巨大、美国储蓄水平偏低以及美国国内过度膨胀的需求等,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增速放缓、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反弹等特点。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积极拓宽服务贸易领域,分散风险,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级贷款问题引发的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将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国际市场需求紧缩和国内需求市场疲软的双重压力。从中长期来看,积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缓解内外压力,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必须深入研究内外贸一体化的客观经济机制,促进国内外贸易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建交三十年以来中美贸易的回顾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在经济上已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美国已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我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随着中美贸易额的扩大,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也浮出水面,美国对华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及特别保障措施等所带来的贸易摩擦问题越来越多.解决中美经贸摩擦问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增长趋缓、出口产品成本升高导致中国输美产品竞争优势下降的前提下解决好双方的贸易问题,我国必须要充分运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钟惠芸 《商业研究》2011,(11):169-172
在不考虑其它影响美中贸易的因素情形下,本文深入地研究了服务贸易与美中贸易再平衡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服务贸易在平衡美中贸易失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缓解美中贸易失衡的有效工具。美中服务贸易顺差抵消美中货物贸易逆差的作用在将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会持续下去,而且抵消幅度可能会越来越大,这对美中贸易逆差的缩小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美中贸易失衡格局将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自由化背景下贸易保护的新趋势及动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范兆斌  左正强 《商业研究》2005,108(21):37-41
在当前世界贸易越来越自由化的总体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也在以新的形式滋生和发展,引起理论界广泛关注。根据考察了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的新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从一般和特殊两个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理论综述。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对美国对外贸易、贸易收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危机通过对美国进口的抑制作用和对美国出口的刺激作用,改变美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和结构。金融危机对美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将首先传导到美国的贸易收支账户,收缩美国的贸易逆差。美国贸易逆差的收缩将传导到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美国的经济增长。所以,美国正在通过对外贸易输出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中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印度对华贸易保护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在WTO成员国中,印度是金融危机以来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案件最多的国家。分析中印双边贸易概况以及印度对华贸易保护的新趋势,从国际收支理论、保护就业论、产业结构竞争性、国际生命周期理论四个角度深入阐述印度对华贸易保护的诱因并有针对性改进,以改善中印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美贸易摩擦成因中的心理、制度和政治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春顶 《财贸研究》2007,18(3):50-56
中美贸易摩擦是当前中国出口贸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亟待思考并急需制定有效应对策略的难题,而这其中准确地找出原因又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并指出相关文献存在不足的同时,详细解析了经济贸易理论为何难以给出富有说服力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从心理、制度以及政治角度研究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并给出了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