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陆燕 《中国经贸》2011,(11):18-2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通过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得到充分显现,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起到了引擎作用。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复苏方面的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潜能通过对外贸易和吸引投资得到充分显现,确立了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起到了引擎作用。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在刺激全球需求、  相似文献   

3.
R&D投入——中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加入WTO以后,我国必须继续降低关税壁垒、大幅度削减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开放市场,我国的对外贸易必须纳入WTO的规则与框架。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的各方面制度尚不完善,经济总体实力还不强,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民营企业的成长还有待时日。因此,在对外贸易领域里,我国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应该在WTO的规则与框架内,以本国经济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有利于本国企业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服务于我国经济的成功转轨。本文讨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重要方面,即R&D投入政策的模型和实例,指出实行战略性R&D投入政策是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现实选择,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是一个岛屿型经济体,经济的发展高度仰赖对外贸易,因此台湾历经多年的努力,在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可以和其他152个WTO会员公平地进行贸易。近年来面对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尤其同样与台湾身处东南亚地区的东盟十国,与中国大陆、韩国、日本等国  相似文献   

5.
雷专平 《发展》2001,(2):20-22
随着我国加入 WTO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入 WTO,将进一步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贸环境,促进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 WTO,对甘肃发展外向型经济将会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形成严峻的挑战。  加入 WTO对甘肃对外开放的影响,从有利方面看,一是有利于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加入 WTO,中国在长期封闭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贸易障碍将大大减少,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其他国家的市场也相应对中国更加开放。…  相似文献   

6.
郑晓琳 《中国经贸》2014,(16):42-42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国际对外贸易逐渐增多。我国和俄罗斯两国之间是经济转轨国家,同属于具有全球经济影响力的大国。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俄两国的经济转轨不断加深。两国之间对外开放性和对外贸易关系不断扩大,推动了全球化经济和国际经济合作之间的发展。本文针对中俄两国之间对外贸易政策和实施调整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对两国外贸政策的调整绩效进行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成就、效应和政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就对外贸易下一步扩张的约束条件和可能的选择做了前瞻性分析。研究显示:中国对外贸易40年最值得关注的成就是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迅速变化; 40年外贸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倒逼体制和成就制造业大国3个方面; 40年外贸政策的总基调是以保护为主,实行有限的贸易自由化。与此同时,40年外贸超高速发展也积累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下一步中国外贸扩张的约束条件,基于该约束条件分析并构建双向贸易的政策与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一个题为《全球的欧洲:在世界中的竞争》报告。该报告阐述了欧盟全球贸易新战略。欧盟全球贸易新战略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来实现欧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欧盟确定把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作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一个战略平台。亚洲将是欧盟选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对象的主要地区。欧盟的全球贸易新战略与美国小布什倡导的"竞争性自由化"战略如出一辙。由于自由贸易协定在本质上偏离了WTO所倡导的非歧视原则,所以,欧盟与美国的做法将对多边贸易体制产生消极影响。中国面对美国、欧盟甚至是日本展开的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应该作出应有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县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中国即将加入WTO,给跨世纪的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它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争取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免受贸易歧视,创造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我国作为贸易大国的作用,共享全世界经济贸易投资自由化与共同增长的利益,共同参与国际经贸秩序的建设,最终推动中国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走向现代化的发展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然而,从近期的调节和某些局部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走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不同,中国的对外贸易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是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才逐步展开。显著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此后,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均实现了明显增长。目前,我国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实践进入了与贸易伙伴国进行具体国内制度协调的阶段,而这种国内制度的国际协调无疑会促进中国政府对服务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李碧芳  孟祺 《改革与战略》2010,26(2):160-162
随着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主要手段,其中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演变成必然的趋势。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短期内会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和降低国际竞争力,从长期看会促进企业参与全球性的战略决策,把企业目标同社会责任、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continued to grow faster than international trade, but its drivers are now different from those prevailing befor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through processing activities is no longer the main driver of its trade performance. The new driving force of change is ordinary trade, based mainly on local inputs and domestic demand. China, which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as an export base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s now shifting to having a “normal” foreign trade system, which is more closely integrated into the domestic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While China's open-door policy has benefited the world economy, there are anxieties,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about increased competition and the cost of dramatic adjustment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e the implications of China's trade reform for structural change and welfare i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ree sets of experiments are implemented with the GATP model. The study finds that China is the biggest gainer from its own liberalization, its labour-intensive sector will expand but other sectors, including agriculture will contract.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for other countries is likely to be concentrated on the clothing sector. But the economies which experience the biggest adjustments are also the biggest gainers. Multilate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such as the APEC free trade process, increases the gain both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and for China.  相似文献   

15.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7,18(3):209-243
The emergence of China has intensified the international segment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es within Asia, but has not created an autonomous engine for the region's trade, as Asia still depends on outside markets for its final goods exports. The reorganisation of production has weakened the position of the advanced economies in Asia's trade, but up to now has not severely affected the position of the emerging Asian economies. However, the deterioration of China's terms of trade raises the question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its recent growth strategy.  相似文献   

16.
China's recent surge in trad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ts deepening but contrasting trade relations with its two groups of key trading partners. On the one hand, China' s trade surpluses with the USA and the EU have risen rapidly, reaching US$144bn and US$91bn in 2006, resp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is importing heavily from its Asian neighbors. This diverging pattern of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its main trading partners reflects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and intensification of a complex cross-border production network in Asia, particularly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manufacturing sharing, China serves as an essential export platform for firms headquartered in the more advanced economies. These firms export intermediate goods from the relatively more advanced Asian economies to their affiliates in China where these inputs are assembled and then shipped to key export markets, including primarily the USA and the EU. One apparent outcome of the growing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trade is the increased interdependency among Asian economies, which are now more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than ever. It has also led to substantial structural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in China' s traded goods.  相似文献   

17.
最近十几年,FDI流入对中国所产生的贸易条件效应出现了新的变化。FDI流入对中国产生了"工资外溢"效应,但并没能通过该效应改善其价格贸易条件;FDI流入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的贸易结构,从而导致较大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FDI流入的大幅增加,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数量也大幅增加,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带来了其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对而言,FDI流入对中国的单要素及多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幅度远小于收入贸易条件,因此,中国在大量引入FDI的同时,应大力提高生产率和技术水平,实现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的改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苏汾 《改革与战略》2011,27(4):172-1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商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增多,以及比较优势升级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贸易利益的获取。针对这些现象,文章分析了中国当前贸易模式的几个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中国当前和未来获取贸易利益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适度控制对外贸易规模、逐渐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过渡和推动比较优势升级的中国外贸战略调整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服务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理论和实践工作部门更多地关注其对优化我国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服务贸易本身,尤其是在服务业的国际"碎片化"生产发展趋势下,其不同环节同样具有"高端"和"低端"之分,服务贸易增长同样也面临着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从服务贸易技术含量角度的分析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方式虽有所转变和优化,但进口技术含量更高,而且出口技术含量与进口技术含量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换言之,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较之于其他服务贸易强国而言,在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呈滞后状态。因此,实现我国服务贸易规模扩张的同时,加快转变服务贸易增长方式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入世十周年之际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认真履行承诺;学习规则、掌握规则,运用规则来应对国际上的贸易摩擦,解决争端;参与规则的制定等。当前中国政府和企业都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关于应对挑战,文章建议做到如下六点: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和运用规则,积极参加国际博弈;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推动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开展新一轮世贸组织规则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