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新兴市场金融动荡,新兴经济体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但中国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依然是一枝独秀,仍保持着7.7%的稳定增速。2013年,尽管全球经济实现了稳健复苏,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再次出现了背离,与前几年截然相反,这次背离的特征是新兴经济体增速快速下行,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日本持续稳定复苏。2014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仍旧不容乐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更是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2.
全球经济的缓慢增长将使全球国际资本流动总规模小幅增长,而新兴经济体的后来居上将使FDI总规模小幅增加,并主要流向新兴经济体2012年是世界经济继续负重前行的一年。整体而言,当年世界经济有所增长,但仍然低位运行,复苏缓慢。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长瓶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深化,国际贸易热度大幅降温。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邓雄 《西南金融》2008,(10):61-62
近年来,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巴西(BRICs,金砖四围)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四国”的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四国”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降低,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GDP所占世界份额则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4.
就全球经济金融形势而言,2013年是挑战的一年、复苏的一年、分化的一年。6月,亚太新兴经济体经历了大规模资本流出的冲击,一时间金融动荡加剧;美、欧、日则分别实现了内生性复苏、周期性复苏以及外部政策拉动型复苏,发达经济体重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相似文献   

5.
<正>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东京年度会议的各国财政部长10月13日在公报中警告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呼吁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确保步履艰难的经济增长,重建仍然低迷的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发达经济体制定的政策要尽量有利于增长,新兴经济体为支持增长需要确保"落实政策的灵活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说,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放慢。与此同时,世界银行表示,全世界需要  相似文献   

6.
王婕 《国际金融》2013,(3):46-53
回顾2012年,全球经济在政治周期与增长困顿相交织的漩涡中踯躅前行,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国家均呈现出增长率下滑的态势,创下了过去三年复苏进程的最低点。美国经济给主要发达经济体带来了难得的一抹亮色——实际GDP同比上涨2.2%,较2011年还高出0.4%个百分点,再次彰显其作为"超级大国"的强劲实力。站在2013年年初,作为引领全球经济的核心力量,美国经济增长的可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欧元区整体预计衰退、新兴市场经济继续放缓,将加大我国稳定外需的难度;同时,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更加宽松,全球流动性充裕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度的不断提升,深入把握国际经济运行格局和特征对于维护改革开放进程下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指出,当前发达经济体经济减速常态化,新兴经济体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未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宏观政策负面溢出效应、传统国际经济秩序束缚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深化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出中国经济的相关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险》2011,(6):6-6
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更新版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2011全球经济增速将达5.2%,增速略低于此前公布的5.5%;全球经济增速将在2012年和2015年恢复至5.6%的水平。世行还表示,虽然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势头依旧疲弱,但新兴经济体在今明两年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其中,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将达9.5%和8.戳。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仍有“滞胀”阴影。以油价粮价上涨为标志,显示通货膨胀正在全球卷土重来。而发达经济体的金融调整仍有待时日,新兴经济体则出现新的金融动荡。这种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求发达国家应当对国际经济局势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尤其是美国不能放任弱势美元。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率先走上了复兴之路,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2011年后,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再度陷入困难之中。2011年,发达经济体经济仅增长1.6%,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2%,中国经济增长9.2%。  相似文献   

12.
美国,包括欧洲债务国依靠过度消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已是过去时,现在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谋求发展。2014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但复苏步伐快慢不均。世界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势头持续,然而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参差不齐,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主要的新兴经济体增长持续,但其他的经济体则失去了强劲增长的动能。在4月8日至4月10日由亚太房地产协会主办的地产领袖论坛上。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下行风险加大,预计全年增速将明显低于去年。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2.5%,低于去年3.9%的增幅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艰难复苏,增速有所放慢,主要经济体走势明显分化。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经济濒临衰退,日本经济温和增长,新兴经济体增速持续回落。年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但不乏亮点,欧美经济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而新兴经济体或将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欧美经济体主权债务危机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在各大权威机构的201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64个经济体1999-2017年季度数据,基于IV-GMM方法研究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本流动激增显著推动经济增长;资本流动中断和撤回抑制经济发展;资本流动外逃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新兴经济体资本流...  相似文献   

16.
谭浩俊 《理财》2021,(2):14-15
世界银行1月5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说,基于对新冠疫苗将广泛推广使用的预估,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 报告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经济收缩幅度较小、中国经济复苏较预期更加强劲,2020年全球经济崩溃程度略低于此前预估,预计2020年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分别萎缩5.4%和2.6%....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并呈现逐步分化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作为全球经济复苏主引擎的作用仍然突出,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趋缓的困扰。2012年,由于欧债危机隐患未除、全球金融系统依然脆弱以及发达国家自身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全球经济方向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未来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望继续充当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增速将趋于放缓。发达经济体将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将迫于财政赤字压力采取财政紧缩措施,而新兴经济体预计将实施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趋缓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全球经济可能步入滞胀的下半场: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通胀有望明显缓和,但具备一定粘性。在此背景下,2023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表现,将更加有赖于内部经济的韧性。2022年,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弱化,但在俄乌冲突等“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下,滞胀却接踵而至。展望2023年,随着货币政策紧缩的作用持续显现,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通胀有望明显缓和,全球经济可能步入滞胀的下半场。在此背景下,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走向衰退的可能性不容低估,而外需回落将对新兴经济体造成冲击,“内循环”对于新兴经济体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金融》2013,(6):24-37
<正>欧债危机在欧元区内部逐步由债务危机转化为经济危机,影响欧元区经济增长,同时也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等渠道传导至欧元区以外的国家,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欧债危机使得全球贸易陷人低迷,失业率上升,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此同时,欧债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出现震荡,一方面,欧债危机转化为债务危机,对信用衍生产品造成了严重影响,并对全球银行业系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欧债危机导致全球资本流动规模收缩,直接投资流向新兴经济体,证券投资流向发达经济体。目前,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复苏依然步履维艰,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主要新兴经济体在今年5、6月份普遍遭遇了严重的资本外流和持续的汇率贬值,若资本逆向流动继续延续,将抑制新兴经济体的成长,并进一步不利于全球经济前景。当前,尽管部分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然而通胀压力并未随之下降。一些新兴市场短期内不仅面临着来自外围环境冲击,长期还面临着内生结构性转型方面压力。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货币政策逐渐出现分化,国际资本陕速撤离,新兴国家外汇的波动加大,增大这些国家经济风险。同时,QE退出和中国经济增长回落引发大宗商品波动回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