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及实现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集团化的深入,解决因企业集团的复杂性而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目标,构建了其内容框架,并对实现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企业从重视发展规模、加快速度向重创新、重效率转变的今天,集团化是中国企业又一个突发点及一个新的发展机制;有学者提出:"集团公司的管控也是个世界级难题,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最大的差距其实就在于集团化管控".大量的企业集团的成立不断充盈着国内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集团化管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我国企业集团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企业集团之间产生了差距.集团管控概念起源于西方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流入于中国,随着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集团内部的管理整合,集团管控的架构已成为各大企业集团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既要管理好下属企业,又要有助于调动下属企业的积极性,是集团管控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严若森 《经济管理》2002,(22):47-50
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联盟型的集团化产业组织形式与竞争优势的载体,隐性企业集团模式对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路径选择与方略之一,但其在我国并不完全具备天然的基础,我国隐性企业集团及其模式的构建尚须得到多个层面的必要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企业集团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其治理结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着我国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企业改革的成败.文章在界定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特质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企业集团控制机制及模式设计的制度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现代企业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的特征,从制度角度对企业集团的控制机制作出了理论界定,并针对控制机制模式的设计提供了几种理论假说,最后认为集团化经营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建立合适的企业集团控制机制,而控制机制的实质是在人治基础上的法治。  相似文献   

6.
加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化建设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大型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阐述了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化建设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企业集团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快国有企业集团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对企业集团化建设的科学、规范和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及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团是企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企业集团具有自身的优越性,然而,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随着集团成员数量的增加、资产规模的膨胀,其盈利能力却在不断萎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越来越大,企业不但没有显现出集团化优势,反而为集团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且,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普遍比较薄弱,其中,没有结合集团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财务控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针对企业集团这一普遍存在于新兴市场的经济组织,本文基于我国经济转轨的实际,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深入考察了集团化经营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提高企业研发的效应乘数及降低融资成本,集团化经营促进了企业研发,具体表现为集团企业的研发投资显著高于非集团企业。基于制度环境的分析显示,在产权保护越弱的地区,集团化经营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研究证实,集团内部研发投资存在知识溢出效应,即集团企业的技术进步不仅依赖于自身的研发投入,也受惠于其他成员企业的研发投资,而且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使得集团企业的研发投资与其他成员企业的现金流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试述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楼萍亚 《经济师》2004,(7):137-137
实行企业集团化和规模经济 ,是迅速壮大我国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经营管理的中心环节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 ,是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 ,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文章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前提条件、原则及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全面预算管理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要进行预算管理,它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管理方法。近年来,这种现代管理模式的理论方法和成功经验日益被我国企业所重视和接受。特别是大中型工商企业集团纷纷把全面预算管理当作企业加强集权管理,实现集团公司对分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和作为开展集团化管理的突破口。本文从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为我国企业集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4年度沪、深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了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会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家族董事、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将家族化水平、大股东监督与公司绩效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进行研究。建立了在不同的家族化管理水平下.大股东监督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模型.并以2004年深、沪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监督对公司绩效作用的强弱受到家族化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empirically the determinants of firm bribery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wnership structure. Using data on Chinese firms obtained from the Enterprise Surveys conducted by the World Bank, we compare the bribery activities of firms with various forms of ownership. We find that compared with private and foreign firms, state‐owned firms in China are not only more likely to receive bribe requests from government officials, but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pay bribes. Meanwhile, firms are more likely to bribe if they are extorted, or if they expect to reduce infrastructural obstacles to their business operations. Other factors such as manager experience and external audits also exhibit significant influence upon firms’ bribery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valuates corporate governance practices of listed firms in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and investigates whether corporate governance mitigates/exacerbates the impact of leverage and risk on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crisis and non-crisis times. The study constructs a corporate governance index not only to examine the dispute of the ro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during the crisis but also its influence on other factors that fuelled the crisis. A firm-level panel data is used that spans the period 2008–2012 of all listed firms on Abu Dhabi Securities Exchange (ADX) and Dubai Financial Market (DFM). The study finds a positiv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ength on the accounting performance, but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the firms’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normal times, corporate governance mitigate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leverage and risk on the accounting and economic firm performance. However, this synergy effect varies across performance indicators during crisis.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团的价值创造与协同效应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和演进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价值创造角度,对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异质性、协同效应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企业集团的存在本质.本文认为,基于企业异质性基础上的协同效应的实现是企业集团的形成和演进的根本,企业集团的协同效应有着自身特殊的生成机理,它既要在附属企业层面得到体现,更要在集团总部实现进一步的价值创造.本文还从实践层面分析了国内外企业集团的差距,并就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8-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通过差分GMM方法实证研究中国财产保险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发现: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目标负债水平与公司规模、再保险利用、公司成熟度的关联显著为正,与利润波动性的关联显著为负,而与产品分散化、地理分散化、产品收支间隔期的关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证券商的业务竞争与创新发展势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开放条件下我国证券业经营竞争环境的变化,并从6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证券商业务创新的发展势态。(1)证券业分类管理制度使证券商的经营规模发生变化;(2)证券发行与承销方式的改革深化了证券业内的服务竞争;(3)证券网络化交易的快速发展完善了交易清算的服务管理模式;(4)交易佣金制度的改革将使证券业的结构调整得到不断优化;(5)投资基金业务与投资组合的多样化对基金经理行为的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6)中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同时必须完善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服务评价与服务创新对策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红卫 《技术经济》2010,29(8):6-12
本文基于对150余家被孵企业的调查与分析,通过服务的重要性、有效性二个维度对孵化器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被孵企业较满意孵化器所提供的提升知名度、优惠租金、交通位置、名声信誉、政策信息、展会交易等基础服务,而对于企业培训、业务信息、产品宣传、交流平台、推荐中介、投资融资等高端服务较不满意。因此,孵化器服务创新的对策有:通过建立资源网络提供资源、通过培训培育增加企业的能力进而促进其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We use a novel data set with verified observations of trade-induced layoffs by U.S. firms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rm productivity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as key determinants of firm-level job destruction due to trade. We find that patterns of trade-induced layoffs are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for firm-level employment generated by the Melitz (2003) heterogeneous firms theory – the number of trade-induced layoffs increases with firm productivity for non-exporting firms but decreases with firm productivity for exporting firms. The fact that exporting firms incur trade-induced layoffs at all invites a refin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or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exporting firms may lay off some workers who work in production for their shrinking domestic segments, while also engaging in some within-firm reallocation of workers. We also find that,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productivity and export status, larger firms lay off more workers due to trade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