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商业的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流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商业的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流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进入壁垒的一般构成因素是:政性准入管制的进入壁垒、所有制歧视的进入壁垒、地方保护的进入壁垒。本文在分析市场进入壁垒的类型入手,分析了商业进入壁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银行业具有"2×2×2"市场进入的特点,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从进入前、进入时、进入后、进入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一方面银行业的市场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这种市场进入又具有不平衡性。据此提出了对我国银行业市场进入采取"适度开放"的政策建议,并分析了"适度开放"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研究国外市场进入模式,目的是提供进入国外市场的积累性学识,以使中小企业更迅速国际化.本研究对影响国外市场进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进入模式出发,探寻中小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主要进入模式及其更替,最后提出了启示和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是中国零售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的一个关键性的战略决策.本文对进入模式进行了分类,在分析了进入模式特性、进入模式选择的内外影响因素基础上,根据重点模式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中国零售企业在发展中国家选择进入模式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纯 《财贸经济》2000,(9):72-74
进入障碍在产业经济理论和市场分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进入障碍指的是准备和刚刚进入某种行业的新企业在同已有企业的竞争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 ,即障碍。进入障碍的高低 ,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 ,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经常迫使企业去开发新产品或为现有产品寻找新的市场。所以 ,许多公司都通过直接进入、兼并、细分化等方法进入新的或不熟悉的行业或市场。不可避免的是进入任何市场都具有风险 ,有时甚至是很困难的。进入消费产品市场同进入工业品市场的决策是不一样的。通常 ,进入工…  相似文献   

6.
外资进入我国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直接投资渠道进入,二是通过金融投资渠道进入,三是通过其他渠道进入.  相似文献   

7.
刘烨  秦丽娜 《商业研究》2003,(17):177-178
选择进入市场方式还应考虑时机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刚刚开始起飞的新兴工业国家和正在改革转型中的前中央集权经济国家,进入越早,则进入成本越高。但是,如果进入过晚,又有可能被拒之于门外,吃“闭门羹”。如果企业必须早期进入,且成本风险高于企业承受能力,此时,则需采取合资方式。比较理想的进入时机是早期进入,但不打头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通产业天然就是低进入壁垒产业 ,要防止流通产业过度进入 ,对进入予以管制是必然的政策选择。以往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不力 ,导致了极其低下的经济效率。因此 ,今后我国必须加快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主要构造了一个市场进入企业的横向产差异化博弈模型:首先,进入市场的企业采取横向产品差异化策略进行竞争(空间选址竞争);其次,企业序贯进入市场;最后,进入的企业能正确地预期其空间定位将对后续进入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婚姻进入凉拌期,孩子进入叛逆期,事业进入无奈期,思维进入迷茫期,管理进入困境期,市场进入规范期,人才进入浮躁期,企业进入创新期…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面临两种进入方式的选择:并购进入和新建投资进入,本文展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回顾和分析了跨国公司选择并购进入方式的各种考虑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个企业国外进入方式选择的简单模型,研究在何种情况下外国公司优先选择并购方式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外国公司选要择新建投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预计房地产业发展将由垄断竞争进入完全竞争时代,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由杠杆投资阶段进入实力投资阶段,由乐观预期进入冷静思考阶段.  相似文献   

13.
进入壁垒是战略管理中用来分析产业结构的工具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饭店业进入壁垒的现状,并揭示了饭店业进入中创新性进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从电信业的网络经济特性角度,构建了双寡头竞争的Hotelling模型和多厂商竞争的Spokes模型,考察近年来电信业市场的进入和竞争问题。研究发现,存在网络外部性与消费者转移成本的条件下,序贯进入市场的机制下,在位厂商的价格水平高于新进入者,也高于同时进入市场时的价格水平。新进入厂商只能通过低价渗透方式进入市场,但当市场上的在位厂商数量达到一定值时,新进入厂商的低价策略能够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企业国际化经营与市场进入方式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确选择市场进入方式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关键。决定企业进入市场方式选择的因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进入企业的资源禀赋、产品结构、信息结构、技术水平以及拟进入的市场容量、市场结构、贸易政策等都是进入决策函数的重要变量,同时还要根据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广度与深度,及时进行市场进入方式的转换与演进。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同时,企业也在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最大难题,而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要考虑到行业的进入壁垒和进入阻挠问题。对于进入壁垒与进入阻挠理论,各个学派研究结论均有所差异,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组织理论出发展开研究。在不同市场类型中,潜在企业如果想要进入市场就必须承担一些在位企业不会承担的成本,在位厂商有意识地利用低价格、过度生产能力设计、"抢占"手段等战略行为来构筑战略性进入壁垒,以保持"蛋糕"的规模和完整性。本文针对行业进入壁垒与进入阻挠问题提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最优金融结构理论为视角,构建理论和实证模型探讨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企业进入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本文建立理论模型着重研究银行业市场结构影响企业进入的微观机制,得出假说: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提升可以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进入市场面临的融资约束,有利于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然后,本文利用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整理出我国30个地区24个行业的大中小规模企业进入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小银行的发展有利于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对大规模企业进入无显著影响;而在银行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银行业规模扩大对大规模企业进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中小企业进入并无显著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提高中小银行市场份额、推动国有银行业务体系改革应是促进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重要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直接投资与结构性市场进入壁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壁垒,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讨论基本上还只是局限于国内产业或行业市场的界限,讨论的大多是新进入厂商对一个行业进入所遭遇到的困难。公众,包括政府的价值立场还是站在相对弱者,即进入厂商这一边,对拥有先入优势的垄断厂商予以抨击,对有望促进竞争的进入厂商,不管是小企业还是较大规模的进入者,基本上持支持、同情的姿态。但随着企业,尤其是大规模企业开始实施纵向一体化及多样化经营扩展,社会对进入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营销进入模式研究成为营销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从不同企业对目标国文化的熟悉度来划分,可将跨文化营销进入模式分为两种:渐进式进入模式和跨越式进入模式。通过对两种进入模式的探讨,为不同中资企业如何基于文化熟悉度的视角进行跨文化营销进入模式抉择提供思路和方法,避免中资企业在跨文化营销中多走弯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业过度进入的结构性与策略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慈 《财贸研究》2004,15(3):23-26
产业过度进入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的特殊现象 ,产业进入壁垒失效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从进入壁垒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过度进入的结构性与策略性因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