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研究》2006,(1):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海峡西岸”写入“十一五”规划建议,表明这一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提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福建省从自身优势出发,提出并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下称“海西”)的发展战略,取得了积极效应,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海峡西岸”列入“十一五”规划,写入中央文件,使福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为福建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漳州市结合实际,及时作出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城市的战略部署。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如何围绕中心,主动呼应,建立健全适应“海西”战略的公安工作运行机制,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宏观经济研究》2006,(3):I0007-I0008
“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海峡西岸”写入中央文件,有利于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完善,有利于在东部加快发展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的前言平台。  相似文献   

4.
以监管增和谐 促进"海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琼 《发展研究》2006,(3):36-37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提出后,在福建全省上下形成强烈共识,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并逐渐进入中央决策层的视野,业已列入国家“十一五”的宏伟蓝图。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福建银监局积极引导福建银行业主动融入、主动呼应、主动对接,明确发展路径、找准发展动力。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同时,创新管理机制,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和谐发展,实现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福建省委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反复强调“关键在人”。充分体现了中央、省委在谋划“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切实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发挥其在推动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第一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必须从我国的...  相似文献   

7.
在2006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由此,福建迎来了新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事物的发展总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大背景下,总体上把握福建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思考与探讨福建在此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向对发展两岸关系、整合两岸经济资源、发挥福建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比较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转型经济中“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作了初步比较分析。“华盛顿共识”不仅曾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过不利影响,而且曾作为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初始阶段的重要政策,在俄罗斯等转型国家广为推行。这一政策导致这些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生衰退。2004年5月“北京共识”的问世,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华盛顿共识”政策的失败。“北京共识”是中国转型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它表明,对于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来说,实施什么样的转型政策决定着一个国家转轨与发展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曾国宁 《发展研究》2006,(9):112-1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宁德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特别是“海峡西岸”第一次写人中央《建议》,极人地提升了福建在全国格局中的地位,也凸显了宁德的区位、港口、资源和后发优势,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加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今日的宁德,已经进入一个蓄势而发、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一、海峡西岸:“引进来”与“走出去”呈现不协调现象 对外开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生命线,福建近20多年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吸收外商投资。近5年来,福建实际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年均49亿美元。虽然由于受产业配套能力和市场腹地等因素的影响,福建利用外资总额在全国的比重有所下降,目前已降至第五位。但福建狠抓产业链招商,电子信息、机械、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福建省吸收外商投资的主体,涌现了东南汽车、冠捷电子、华映光电等一批大型外资企业,并形成了主导产业聚集现象,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共福建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两个先行区”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一个全新平台,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第一年,也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一年。面对困难,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3.
陈桦 《发展研究》2006,(8):56-58
“十一五”是南平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将由打基础阶段进入蓄势发展和加快发展阶段。必须紧紧抓住海西区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全省海西区建设,在全省“对接两洲、延伸两翼、辐射中部内陆”的战略布局中发挥前沿平台作用,在全省“东出西进、南联北接”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在全省“纵深推进,连片发展”中发挥重要腹地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如何评价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实施效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设计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水泥业为代表,评价和回顾了福建水泥在全国的定位与发展绩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位于陕西省西北部、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地的定边县,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红军长征由甘入陕的第一站,也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边特委、三边分区机关驻地。作为老区,人民群众对党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定边县已成为“中国西部百强县”、“中国农业发展百强县”、“全国县级区域石油产能第一大县”、“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和“中国马铃薯六大生产县之一”等等,步入了持续跨越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万崇伟 《发展研究》2005,(12):18-19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这一决策,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海峡西岸”写进了“十一五”规划建议。这是“海峡西岸”提法第一次写进中央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决策的高瞻远瞩,体现了党中央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采取了适应生产力的农业政策,农产品大幅度增收,全国人均占有粮食800斤,第一次赶上世界人均水平。1984年,我们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突破400亿斤,人均拥有930斤。这是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历史上的一次大转折,它标志着包括膳食结构在内的人民的消费结构已由“温饱型”开始向“小康型”转化。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地理工作者可在许多领域有所作为。本文主要从农村食物结构这个侧面,分析湖北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营企业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经了从“拾遗补缺”到“国民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国民经济的童要组成部分”三个阶段,现在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并于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正式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似文献   

19.
《发展研究》2008,(2):1-1
今年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去年召开的省委八届三次全会,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明确了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提出了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0.
《技术经济》1996,15(2)
时下有一句较为流行的话:企业家要实现由商品生产者向资本营运者的“第二次飞跃”。它道出了我国经济界和企业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悟出的真谛和形成的共识。的确,自改革开放以来,由按计划组织生产的产品生产者到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第一次飞跃”,向市场经济迈出了一大步,使企业释放出巨大能量,促进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和企业家仅仅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是远远不够的,当前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现状就足以说明。据统计,全国国有企业净资产已高达近3万亿元,其投入产业效益并不理想。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