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的内在机制 货币市场既是调剂短期资金头寸的融资市场,又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的场所,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通过货币市场,将货币输送到经济中最需要资金的部门,这一过程反映了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传导路径.货币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内在机制可由图1描述.  相似文献   

2.
利率市场化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敏婕 《会计之友》2007,(35):62-63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介绍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指出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传导应做出两方面的努力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3.
田敏婕 《会计之友》2007,(12Z):62-63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介绍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点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指出对利率政策有效性的传导应做出两方面的努力;积极稳妥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冲击下,多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必然对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通过对数字货币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结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内涵,从货币政策的工具体系、目标体系及传导机制三个层面,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影响。本文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尽管会对货币政策框架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总体有助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升,并提出了要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积极发挥利率机制的作用、切实注重价格型调控、持续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努力加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联动效应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洪娟 《宏观经济管理》2012,(6):48-49,56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操作性角度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货币在传导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吴江  朱彬 《企业经济》2005,(7):152-153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股票市场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来看,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会使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更具有效性,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窗口指导是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属于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在当前金融调控的关键时期,基层央行应在有限的货币政策工具制约下,进一步增强补充性货币政策性工具"窗口指导"的功能和实效,掌握在辖区货币信贷政策实施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及时地向所辖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传递宏观调控意图,从而促进辖区经济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极大地提高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作为我国经济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近几年来,贷币政策实施效果不尽人意,货币政策效率不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损,原因多种多样,必须分析货币政策效率不高,货币政策传导受阻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政策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金融领域的传导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银行信贷为主要传导枢纽,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其传导功能将日益强化。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建议实施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载体,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规范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尝试间接调控,确保货币政策及时传导的必要途径,也是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的前提。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具备了承担货币调控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积极培育和发展我国还不够健全的货币市场,是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郭林风 《企业导报》2009,(8):108-108
伴随着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的发展与扩大,电子货币作为最新的货币形式,打破了国家作为货币供给单一主体的格局,这次变革将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傅洋 《企业研究》2012,(20):157
我国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金融实施监督和管理,并且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央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中央银行的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最后探讨了中央银行在我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货币市场现状与货币政策传导 货币市场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的重要场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市场生成并显示资金供求信号,是及时反映资金价格的窗口,对于中央银行正确制定利率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货币市场又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平台,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无论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还是德国联邦银行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均以货币市场利率作为主要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国通货膨胀成本的非对称性以及货币政策的惰性特征进行了检验和识别,发现中央银行具有明显的规避通货紧缩偏好,但其货币政策调控不存在明显的惰性区域。本文采用理性预期框架下的TVP S VAR模型测度中央银行在不同宏观背景信息下的利率调控规则。结果发现,中央银行在通货紧缩时期的政策调控力度将显著增强,而就新常态时期内的货币政策调控而言,其更加注重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坚持“总量平衡、适度从紧、适时微调、定向着力”的货币政策调控方针,从而为经济增速托底,也给经济结构全面升级和改革留出必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正>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决策机构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产生了不同的效果。1.1货币政策直接传导阶段的效果分析(1984年-1993年)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为中央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可以说,从1984年开始,我国才实施  相似文献   

16.
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价值工程》2008,27(4):163-166
根据货币政策传导理论,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是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主要方式。从2003年开始,我国中央银行连续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文中介绍了此轮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现状,指出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仍然存在梗阻,应加以疏通。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媛 《现代企业》2002,(2):42-43
加入WTO是我国经济金融多年来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入和飞跃。WTO给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的商业银行将面临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及人才流失、信用业务萎缩的严峻局面,这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总体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发展将对我国市场化货币政策工具产生促进作用,但是对外资银行的开放也会削弱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将发生改变。货币政…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原因,试图探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并提出提高传导效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资本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与资本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到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是顺畅的。相对于利率而言,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有较大的影响,M0和M1都对资本市场存在着正向的因果关系。在从资本市场到货币政策目标的传导机制中,资本市场的变化通过财富效应和“q”效应等途径影响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进而对总产出或国民收入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如何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调节金融、服务经济已成为货币政策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微观传导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一)货币政策传导:信贷市场视角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以银行信贷市场的传导为主体的。然而,这条渠道传导的效率并不高。近几年,我国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呈加速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放松银根的政策下,商业银行几年来的新增贷款量并未年年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1.商业银行存在制度缺陷。其一,商业银行总行的风险承担和风险控制不匹配。总行承担最终的经营风险,而基本经营核算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