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乐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1):52-55
区域经济在新世纪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区域经济集团的数量大量增加;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区域经济集团之间跨区合作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跨洲的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2.
3.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地区比较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5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东西部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三大区域格局看,区域增长速度格局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逆向扩大;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态势。201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演变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可能继续趋缓,各地区增长速度大体在15.0%~7.5%之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扩速放缓"态势;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将呈现各地区经济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区域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和城镇化重点地区将呈现新变化等基本趋势,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提出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一些急需的空间规划、出台有利于中小城镇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利用结构性减税的机会建立我国地区差异化税收体制、建立全国性生态补偿机制等若干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十—五”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四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外资西移趋势明显,地区间结构趋同现象有所缓和。但存在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过大、东部地区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对外贸易增长态势已有所回落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本文在全面分析后就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我国区域结构调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地区比较看,我国中西部经济增长速度连续第5年超过东部,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继续超过各省区平均水平,东西部差距继续向趋缓方向发展。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三大区域格局看,区域增长速度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排序格局,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逆向扩大;区域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格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格局。2012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演变的情况下,我国区域经济可能继续趋缓,各地区增长速度大体在15.0%—7.5%之间;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2012年我国区域经济将呈现各地区经济增速继续有所放缓、一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使区域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和城镇化重点地区将呈现新变化等基本趋势,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提出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一些急需的空间规划、出台有利于中小城镇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利用结构性减税的机会建立我国地区差异化税收体制、建立全国性生态补偿机制等若干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20世纪出现的新区域主义流派的主要主张。在探讨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新区域主义流派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休闲产业的特点、态势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休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初级性、盲动性和变异性的阶段性特点十分明显,但整个休闲产业在发展中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个性化与多元化、层次化与大众化、互动性与整合性的成长使其不断趋于成熟。展望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健康化、乡村化和人文化的发展代表着其未来发展的总体方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新状态.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低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投资增长、工业生产增速、农业经济运行、消费市场、对外贸易等呈现新态势.经济转型、工业升级、企业经营、投资增长、对外开放、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与风险.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探索新常态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十五”期间 ,要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一定要围绕存在的问题重点解决。 相似文献
11.
12.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我国煤炭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煤炭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文章采用1978─2018年中国省域人口和GDP数据,探究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差异显著。整体上,人口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向东北移动,西部向西北移动,东北向西南移动;经济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移动方向持续变化,西部和东北均向西南和东北往复移动。(2)社会经济要素对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系数整体较小,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对人口密度影响相对较大。(3)工业化水平、市场繁荣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大,城镇化与交通便利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增长应遵循多要素累积效应的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14.
分享在网络世界里较为常见,从最早的在线开元软件Linux到Web2.0的UGC,再到大规模业余化的众包模式等,均体现着分享的精神内核.分享经济是在分享形态不断扩张过程中,从个体随机性的行为逐步演变为双边市场上的商业行为,并被视为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闲置资源的再分配和分享利用的现代现象.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分享经济成为燕点的原因,梳理了我国分享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借鉴海外国家的发展经验,为我国发展分享经济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新区域主义"与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关注区域特性,研究方法注重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②直面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③综合平衡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④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次物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经济在经历80年代的以生活必需品生产快速发展为特征的“轻工业化”发展以及90年代初期以来的“再重工业化”发展以后,当前正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 二、短缺经济在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从市场供求变化来看,一般工业消费品在9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80年代呈“瓶颈”状态的能源、原材料、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几年来供给能力有大幅度提高,产量增长出现了由原来的受生产能力制约向受市场制约的转变;生产资料产品大都处于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农业生产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供给稳中趋升,农产品库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态势与承接的竞争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下,我国新一轮区域产业转移渐成规模,并呈现出由东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较为明显的梯度性态势,由此也引发了中西部地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竞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1年我国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结果把这些地区划分为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中竞争力、较弱竞争力和极弱竞争力5种类型,且竞争力布局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性、区域圈层性等特征。顺应区域竞合关系的演变,探寻优化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格局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