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日本房地产泡沫时代的税制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事件继荷兰的“郁金香事件”、“洋水仙事件”,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和美国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泡沫之后,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并且泡沫给日本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美国宣布继续执行2012年9月份推出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持续升值。当前,中国经济状况与20世纪80年代签署“广场协议”时的日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增长戛然而止,并出现长达十年时间的停滞,付出了惨痛代价。本文回顾了协议签订前日美经济格局对比的背景,分析了“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并对中国如何避免重走日本老路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现状 随着大力推进城市化和住房体制改革,我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存在泡沫,若不加控制,任其发展,将有可能重蹈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2008年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覆辙。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近期有些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弥蔓着一种悲观情绪,认为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高涨、经济过于依赖出口、货币面临升值压力,等等,与20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类似。1986-1991年,日本经济在泡沫中狂欢。上个世纪的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仍旧让人记忆忧新。日本经历房地产泡沫之前,一直保持较高增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起飞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的日本房地产泡沫危机仍旧让人记忆忧新。日本经历房地产泡沫之前,一直保持较高增速:在20世纪50~70年代经济起飞阶段,年均增速超过10%;在70~80年代经济增速高达7%;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6.
日本泡沫经济的金融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本泡沫经济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出现了泡沫经济,集中体现在股价和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涨。1983,日经平均股价只有8800日元,1985年9月的平均股价为12755日元。此后,日经平均价格开始飙升至1987年10月的26600日元,直至1989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38915日元的顶峰,约为1983年的4.4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东证一部上市股票市值与GDP的比值约为0.5,但是到1989年则高达1.31。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西德、英国的市盈率大致是10~15倍,一般认为不会超过20倍,而日本在1987年前后市盈率高达60倍,足见其经济泡沫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7.
1985年9月,欧美5国通过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由此引发了大量国际游资涌入日本房地产市场,促使日本房地产泡沫生成。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日本经济步入长期衰退期。目前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快速上涨,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已经开始形成。因此,吸取日本房地产泡沫事件的历史教训,对于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成家军 《中国金融》2007,(18):55-56
20世纪30年代美国货币政策的失误与股市崩溃的教训20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泡沫的破灭在导致美国股市崩溃的同时,也将美国和世界经济带入衰退。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十年,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经济持续增长。美国股市从1924年底开始上升,1929年9月份到达崩溃前的最高点,实际上真正开始大幅上升则是始于1926年。  相似文献   

9.
东亚资本市场在经济起飞时期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相关性的研究过程中,一个顿为引人关注的现象是东亚各国(地区)经济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腾飞,然而股票市场却是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才开始迅猛发展起来的。如果把巾国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的状况及二者的关系与东亚“四小龙”和“四小虎”这些国家(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时期的状况进行时比,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已经持续多年了。北京市二环内的住房在十几年时间里由3000元左右上涨N6万元以上,上涨幅度20倍以上。在世界房地产市场发展史上,这些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即使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2008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与当前中国房地产泡沫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相似文献   

11.
王敏 《金融博览》2011,(3):30-3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储蓄率开始逐年上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经常项目顺差连年增加.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大幅升值。在此背景下,伴随日本银行的低利率政策,大量剩余资金进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日本经济极度“繁荣”.形成泡沫经济。但是,“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低迷状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受乐观预期的驱动,在极度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薄弱监管环境下,加之不合时宜的土地税收政策,日本大量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深度进入房地产市场,导致东京等大城市地价快速上涨,进而形成房地产泡沫。“广场协议”后,日本政府主动收紧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最终刺破泡沫。后期政策虽有转向但也未能阻止日本经济陷入连续20年的停滞状态。本文梳理了上述日本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实施的政策和相应后果,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投机泡沫与市场失灵——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到近年来各国的股市和房地产泡沫,投机泡沫事件层出不穷,大多以崩溃告终并对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然而,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至今尚未得出“泡沫”的公认定义,普遍的说法是美国经济学会前会长Kindleberger对泡沫的描述:“一种或一系列资产的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上涨,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预期价格还会上涨,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过买卖牟取利润,而对这些资产本身的使用和产生盈利的能力是不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4.
于增彪 《新理财》2006,(3):63-63
这真是一个贴标签的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在我国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国防等所有领域,无论何事何物(如理念、政策、措施和行动等),只要贴上“改革”的标签,便可大行其道,而对这些带有“改革”标签的事物的拒绝或反对则被斥之为保守和落后。这是因为“改革”使我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而又积极的变化,使我国的整体竞争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失信行为越来越多,信用风险对银行的信贷资产威胁越来越大,造成大量不良贷款,据业内人士测算,形成1000万元银行利润,需要承担10亿元的信贷风险。金融机构和以社会中介服务公信机构身份参与房地产抵押评估的房地产评估机构,都要敢于对虚假抵押评估报告说“不”。  相似文献   

16.
不少市场观察人士常将中国楼市目前的发展与20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崩盘进行比较,其实,中国本轮楼市调整与20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不同,但与其20世纪70年代楼市下行状况非常类似。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后,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将计划经济列车的方向盘转到了商业社会的方向。”财经作家吴晓波如此形容王石、李东生、柳传志等企业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公司元年”的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第二批“小人物”开始出现在中国的珠三角与长三角区域,他们白手起家,赤手空拳地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东莞某厨卫产品的董事长张铭(应采访对象要求,采用化名)便是其中的一员,他的机遇源于台湾地区产业升级带来的OEM(贴牌生产)向祖国大陆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资本流动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资本流动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在90年代初期增长较为缓慢,1998年至2000年增长加速。2001年出现突然的回落,原因在于当时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发生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同步下滑现象。美国经济从2001年3月份起进入衰退;受美国经济影响,欧盟15国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本来就疲软的日本经济更加低迷;  相似文献   

19.
日本和台湾地区曾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出现过流动性过剩。从日本和台湾地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原因以及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推行的重要政策看,日本推行错误的产业和金融策略,而不是流动性过剩本身,最终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而台湾地区利用流动性过剩推行产业升级战略是其20世纪90年代经济能够保持健康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但放任流动性过剩吹起资本市场泡沫使其金融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了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20.
曾受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而陷入“痛苦十年”的日本经济将不得不再次面对同样的折磨。目前,日本房地产不断披露出险象环生的行业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