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哈回合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基于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使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就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农业谈判的不同结果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管WTO农业谈判最终达成的是何种削减力度的方案,中国的受益程度都非常有限,因为中国在入世时承诺的关税水平已经非常低。基于这一事实,本文认为,中国应该在谈判中更大程度地争取对“新成员”的优惠,并积极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此外,文中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对多哈回合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简单评估,认为WTO农业谈判所取得的象征性成果多于实质进展,因此,在对WTO农业谈判抱有乐观看法的同时,仍需要注意谈判的复杂性与长期性。 相似文献
2.
多哈回合的进展、困境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哈回合自启动以来已艰难地跋涉了近七个年头。尽管谈判已有相当的进展和积累,但是随着前不久小型部长级会议在农业特别保障措施等焦点议题上的再次受挫,今年结束谈判的希望基本落空。事实上,议题的复杂性、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利益取向的多元化,特别是WTO成员内部结构的权力变化导致"联盟化"博弈等诸多因素,正是多哈回合旷日持久、一波三折、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如何重整旗鼓,破解难题,使2009年成为多哈回合的终结年,这是WTO所有成员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困境使得谈判主体达成一致协议的交易成本不断提高,利益成员在多哈回合不能实质突破的情况下会积极寻求体制外的有效安排。自由贸易协定自然导致联盟外部性,领导国对多边谈判议价和序列谈判议价的选择取决于跟随国存在正或负的联盟外部性。现实情况表明美国更倾向于自由贸易协定的建设,而客观形成了对多边贸易体制的阻碍作用。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建设起步较晚,应积极推动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贸易磋商与谈判,以加强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4.
2001年,世贸组织(WTO)启动多哈回合谈判,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完善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谈判开始时曾确定了8个谈判议题: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发展问题,可谓雄心勃勃,并计划在2005年结束谈判。但是从一开始,美欧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谈判议题上就存在针锋相对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世贸组织“多哈回合”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贸组织“多哈回合”一波三折,终于在削减农业补贴上达成框架协议。这是欧美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妥协的结果。然而,由于利益严重对立,发达国家很难作出实质性让步,“多哈回合”正式生效,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多哈谈判的中止意味着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遭受到空前的挑战。本文在对多哈回合谈判中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就其对中国的影响展开讨论,并就未来多哈谈判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2006年7月持续近5年之久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全面中止。多哈回合谈判全面中止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打击了人们对多边贸易体系的信心,从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区域和双边贸易自由化谈判并由此加剧贸易保护主义。从历史经验来看,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可能仅是暂时性的,经过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的积极努力,最终会重启并完成新一轮全球贸易谈判。 相似文献
8.
多哈回合谈判虽然处于中止状态,但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各方恢复谈判的可能性依然较大。本文在对中国参与下一阶段多哈回合三大部门谈判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中国参与谈判的策略,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多哈回合谈判虽然处于中止状态,但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各方恢复谈判的可能性依然较大。本文在对中国参与下一阶段多哈回合三大部门谈判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对中国参与谈判的策略,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多哈回合中止对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27日,WTO总理事会正式批准了总干事拉米日前提出全面中止多哈回合谈判的建议.至此,已经进行了五年之久的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停滞,WTO遭遇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 相似文献
11.
WTO多哈回合谈判历程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多哈回合谈判自2001年11月启动至2006年7月宣布"中止",谈判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4年8月签署的《框架协议》在涉及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贸易与发展、服务贸易以及贸易便利化等5个议题取得了有限成果。多哈回合谈判之所以暂时"中止",欧盟、美国与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20国集团(简称G20)在核心的农业问题上的僵持是最直接的原因。然而,较深层次原因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WTO多边贸易体制存在内在缺陷和矛盾;2.本轮谈判中谈判利益格局出现重大变化;3.当前区域集团化浪潮对多边体制产生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12.
At the Cancún Ministerial Conference, the members of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disagreed on whether to launchnegotiations on multilateral disciplines concerning the fourareas of government policy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Singaporeissues. This amounted to a decision not to expand theWTO's boundaries along these dimensions. In this paper, fivehypotheses concern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Singapore issuesby the WTO's membership are described and assessed. The implicationsof this assessment for the likelihood that, at some future date,similar proposals can be successfully advanced in the multilateraltrade arena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演化博弈模型,刻画了参与多哈回合实质谈判的少数几个跨国集团联盟在多边贸易谈判过程中的一些行为特征。本文认为,如果各方对农业利益持有零和博弈的观点,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谈判集团中持强硬谈判策略的官员会逐渐增多,最终容易导致谈判不断出现僵局。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的改善,依赖于各方改变对农业利益看法的重商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十年,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成功实现了从规制遵守者到规制制定者,从新加入成员到核心成员,从默默无闻到有所作为的华丽蜕变。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应充当世界贸易组织中灵活务实的核心决策方,重视依靠谈判集团维护国家利益,更加积极地在WTO各类机构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产业互动发展有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但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单一及产业空洞化既不利于城镇化,也不利于人的发展。文章认为,应通过推进产业的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ZHOU Yi-hong 《美中经济评论(英文版)》2008,7(8):49-51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gain the nature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learning about some important trade negotiations, agreements and dispute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emonstrate and discuss some major issues in the Doha round negotiation, which are also controversial topic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um. 相似文献
17.
Xun Liang 《美中经济评论(英文版)》2004,3(11):1-7,40
The research of impacts of the intemet stock news (ISN) o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s emerges with the era of the popular usage of the intemet. In this paper, the ISN is empirically related to the stock returns based on the neural networks.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e probable relations, hinted by the neural networks.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in probing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s. 相似文献
18.
19.
20.
C.PRavindranathan 《新财经》2013,(12):21-21
今天,中国与印度工商管理课程教育都已位列全球顶级名单。实际上,印度已经领先于世界,印度共有4000所商学院,每年培养35万名毕业生,超越了美国这个商学院教育的发源地。在中国,237所商学院每年培养了3.5777万名商学院毕业生,这些数字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预计数字还将上升,尤其是在中国,趋势更加明显。中国自1991年发起商学院教育以来,已经见证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