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浅析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虹 《农业经济》1998,(12):13-14
全球变暖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与气候有直接关系的农业更是令人瞩目,尤其对12亿人口的我国更是重要问题。我国农业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本文试图从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相关对策的研究进行初步地探讨。一、超越全球气...  相似文献   

2.
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百年间升高了0.74摄氏度,我国升高了1.1摄氏度.气候变暖导致很多极端气候灾害频繁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农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为科学制定新疆杏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疆102个资料序列较长的气象站1961—2016年≥10℃积温、85%保证率极端最低气温、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在对近56年影响新疆杏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杏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杏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新疆杏种植的气候最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吐鲁番盆地腹地; 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中东部和吐哈盆地南部; 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山区和昆仑山区为不适宜区。[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 1997年后较其之前,杏种植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有不同程度扩大,不适宜区明显缩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杏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处于川、鄂,湘、黔四省交界地带。全区土地总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峦重叠,80%—90%是山地,耕地只有190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1.9%。目前,总人口达1737万,其中农业人口1575万,人均耕地1.1亩。虽然耕地资源较少,但是由于有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温和,热量高,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垂直地带差异明显等适宜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优良条件,因此,不仅是我国南方山区全面发展经济拥有很大优势的一块宝地,而且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村经济》2008,(5):49-49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在综合分析了数十项研究后认为,日平均温在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会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尽管一些美国科学家不完全认同这种判断的依据,但他们也认为应关注气候变暖水稻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揭示全球变暖对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的影响,为云南橡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支持。方法 文章以云南省橡胶林物种分布数据,气候、地形、土壤等环境变量数据为基础,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确定对云南省橡胶林分布有显著影响的主导环境因子,分析当代气候条件下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的分布特征,并预测未来气候变暖对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分布的影响。结果 (1)对云南省橡胶林分布有显著影响的主导环境因子共5项,以12月平均最高气温(51.2%)居首,其余4项依次为5月平均降雨量(10.2%)、年降雨量(9.4%)、坡度(8.8%)、1月最低气温(8.5%)。(2)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集中分布于西双版纳、德宏和临沧等地区,红河、普洱和保山亦有零星分布,总适生区约占云南国土面积的5.32%,且总体上,高适生区(1.44%)居中,其外侧环绕中适生区(1.25%),再外侧环绕低适生区(2.63%)。(3)RCP4.5、RCP8.5情景下,云南省橡胶林总适生区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分别达到云南国土面积的13.96%、19.04%,高排放情景下的增幅更加明显。(4)两种排放情景下橡胶林总适生区的质心均沿西南—东北方向,向海拔和纬度更高的无量山、哀牢山方向迁移,且高排放情景下迁移距离更远。结论 气温变化对云南省橡胶林适生区分布影响显著,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橡胶林适生区面积趋于更大,且质心朝着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移动。在考虑气温作为主导因子的情况下,橡胶林的种植区可进一步向高海拔、高纬度区域扩展。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环境恶化对人类的伤害也触目惊心。高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进而引发一系列恶劣气候现象,遭受损害最为严重的就是粮农产业。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及时发表相关研究报告并呼吁,发展中国家应创建"气候智能型"农业以应对日益变暖的世界并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  相似文献   

9.
农业气象服务是直接服务于农民和相关农业生产的服务之一,主要是提供气象数据分析、气象条件预测、环境预测和气象简报等内容。气象服务内容与农业生产活动有高度的相关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为农民发送预测、预警、预报及气象简报,以指导农业生产,帮助提升农作物产量。本文通过对农业气象服务现状的研究、发展思路的梳理及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了农业气象服务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帮助农业生产管理者提高应对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农牧团场加快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壮大经济实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的步伐。农牧团场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能否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到团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本文介绍了农牧团场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现状,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0年,我们凌海市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者绝收。为探讨在特殊气候条件下,如何减少损失,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笔者对凌海市,尤其是西北山区重点乡村进行了旱情调查,据此谈谈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1、基本情况 凌海市位于辽宁西部的辽西走廊,全市耕地面积 130万亩,且坡耕地面积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 38. 86%。受灾面积 90万亩,绝收 58万亩。减产 5- 8成的 14. 7万亩;减产 3- 5成的 17. 4万亩。全市直接经济损失 22080万元。受灾严重的翠岩乡 5月- 7月中旬,降水不足 10mm,大地…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华山、泰山、峨眉山、黄山、庐山、九仙山山岳景区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其1970—2018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气候变化对其雨、雪、雾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1970年以来,这些山岳景区的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年降水量在泰山、黄山、庐山、九仙山增加,在华山、峨眉山减少,可见前四者为增暖增湿型,后二者为增暖变干型。(2)气温增暖已造成山岳景区的年雪日数、年雨日数显著减少,但对年雾日数的影响则存在差异,其中九仙山、庐山呈不显著减少,峨眉山、黄山、华山呈不显著增加,泰山表现为显著增加。(3)年降水量与年雾日数呈正相关,其中庐山、九仙山的较显著;与年雪日数的关系在华山、峨眉山呈不显著正相关,在泰山、黄山、庐山、九仙山则呈不显著负相关;与年雨日数的关系在华山、泰山呈显著正相关,在九仙山、峨眉山、庐山、黄山呈不显著正相关。最后据此提出山岳景区气象景观旅游开发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田土壤的干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及其关键技术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对农业影响深远,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对实现农业高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为例,浅析全球变暖对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寒亭区1990—2019年的气候倾向率为0.774℃/10 a,气候变暖显著;2001—2019年小麦单产的倾向率为正值,与生育期内日最低气温≤2℃的天数呈显著负相关。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增加,农作物产量下降。气象可为农业服务,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产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农业产量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天气状况。良好的天气会实现农业产量的增收,恶劣的气象灾害会导致农业产量大幅减少。最常见的灾害有暴雨灾害、冰雹灾害、暴风灾害、旱涝灾害。文章针对气象灾害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以期作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受全球性气候持续变暖的影响,2007年初我国各地的气温先后创出历史同期的新高,暖冬已成定局,相信人们也有同感,今年的1月份也是历史上最温暖的新年首月,有预测说2007年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并且已初露端倪。例如2007年2月4日“立春”这一天,上海徐家汇地区测得的最高气温上升至16.1℃,与去年同期相比猛增14℃;南京同日最高气温也达18.4℃;2月5日北京的最高气温为16.0℃,一举创下1840年有气象纪录资料以来首都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业气候与农作物产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业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发展进度,而气候的变化直接牵动着农业产量的变化。[方法]文章基于农业气候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借鉴已有研究从农业气候变化的角度入手,介绍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并以华北、华东及东北水稻产区为例,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设定降水量、气温、光照及太阳辐射度等指标因素,并建立C-D-A模型,[结果]降水量、气温及光照等气候因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明显,其中干旱天气的影响最大。[结论]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以期为各种天气条件下保障与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除草剂对农作物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草害一直作为农业生产的问题,一旦杂草蔓延,将会使得农作物产量下降30%,所以,为了有效除去害虫与杂草,通常采用化学型除草剂来保护农作物。但是,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农作物自身以及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本文将针对除草剂对农作物的影响展开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来减少除草剂的使用,从而降低其对农作物的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使我国的农业保持良性持续增长,除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技术进步伐外,还必须提高结构优化效益,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步伐,以综合提高农业增长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分布与变化对多样性农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临汾市为例,选用1960—2019年临汾市17个观测站逐日的冻土深度、温度、地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资料数据,采用克里金空间插值法分析研究区冻土的空间分布,并运用M-K检验、一元线性回归、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季节性冻土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1)临汾市季节性冻土深度山区大于盆地,北部大于南部,冻土深度与海拔高度正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712 (P0.01)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2)近年来最大冻土深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变化倾向率平均为-2.304cm/10年,高海拔地区变化趋势尤为显著,1982年冻土深度发生突变,突变后从一个相对偏深期跃变为相对较浅期。(3)冻土始冻日山区早于平川,北部早于南部,解冻日刚好相反,冻土持续期平均相差1个月左右;多年来临汾市土壤表面始冻日推迟,解冻日提前,冻土期明显减少,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088d/10年、1.762d/10年和4.069d/10年,低海拔地区变化趋势更为明显。(4)相关分析表明,冻土深度受冬季地面最低气温影响极显著,其中1月的地面最低气温升高对冻土深度变化起到主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影响在高海拔地区更为明显;春、秋两季的地面最低气温升高,使研究区始冻日推迟,解冻日提前,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0.408 (P0.01),冻土期明显缩短,蒸发量的相对减少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变化起到一定抑制作用,降水量对冻土期和冻土深度影响甚微。[结论]临汾市冻土期缩短,冻土深度变浅,使越冬农作物干旱加剧,病虫害发生几率增加,同时增加了植物安全越冬系数,使作物生长季延长,对农业增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