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备用金”科目设置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介绍“1001库存现金”科目时规定,“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在会计科目表没有设置“备用金”科目的情况下,直接在“1001库存现金”科目里这样规范,很容易让读者误解为:备用金属于企业货币资金的一部分。因此,笔者认为,这里应改为: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2.
杜永庆 《审计月刊》2009,(10):31-31
企业对于涉及的以前年度事项,一般通过中间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会计处理。而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组织的会计核算在核算原则、科目设置、核算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区别,没有设置中间性质的过渡科目来处理纳税事项、计提资本公积金、公益金等会计需求。笔者认为,行政单位的“结余”科目、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科目,是处理以前年度会计事项应当选择的主要科目。  相似文献   

3.
2008年黑龙江省合江林业管理局审计处对所属的一个林业局法人代表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中发现林业局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对“应付福利费”科目使用不当,比如使用该科目处理招待费等。经询问企业财务人员得知其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企业认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应付福利费科目被取消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无法为职工搞福利,企业要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将该科目处理完毕,所以只能用该科目处理招待费了。  相似文献   

4.
企业财务通则和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可以用以后五年内取得的利润逐年进行弥补。为了保证企业用足用好这项政策,因此,规定在利润分配科目下增设“弥补亏损的利润”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企业按规定用当期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科目;同时,借记“盈余公积——一般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这样核算,从形式上看能较直观地反映企业用当年盈利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但这样以来会计核算就有些牵强附会。一是造成企业利润分配表中…  相似文献   

5.
在对1999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中发现,一些企业在“在建工程”科目中做章,把在建工程科目作为调整企业盈亏的软科目。如某娱乐苑基建工程于1995年底竣工,并于同年12月26日开张营业,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1994年6月印发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要求企业本年度发生的以前年度的损益,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并规定从1995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企业执行。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印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也设立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也是核算上述事项,并要求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施行,有条件的企业也可先行实施。因目前有的企业按“暂行规定”的要求运用该科目,有的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运用该科目,还有的企业两者兼用。…  相似文献   

7.
方连更 《财会月刊》2008,(10):35-36
一、“研发支出”科目的归属问题 “研发支出”科目是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设置了“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两个明细科目。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期(月)末,应将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由此可见,“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是“管理费用”的组成部分,而“管理费用”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所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也应该是一个损益类科目。显然,把一级科目“研发支出”归类为成本类科目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8.
施工企业临时设施的核算徐昌寿“临时设施”科目,在原大集体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中已经设置,只是新旧科目的核算方法不同,但对乡镇企业系统的施工企业来说还是个新科目。企业的临时设施包括临时搭建的职工宿舍、食堂、浴室、医务室、理发室、托儿所等临时性福利设施,现场...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表结法”核算利润詹怿新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一律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进行核算。期末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其中将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将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  相似文献   

10.
于熙风 《河北财会》1991,(10):38-39
(一)设置“应付工资”和“工资基金”一级科目进行核算,为了如实反映企业职工工资的结算情况,实行工效挂钩浮动办法的工业企业应象施工企业那样,将“应付工资”作为一级科目核算;为了反映企业效益工资的提取使用和结余情况,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的施工企业也应象工业企业那样,设置“工资基金”一级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1.
应正确运用“商品采购”科目郭建民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商品采购”科目是核算企业购入商品的采购成本。企业购入商品,根据发票、帐单支付货款和各项费用、税金等,按商品进货原价,借记本科目、“经营费用”、“应交税金”等科目,货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本科...  相似文献   

12.
谭彬 《河北财会》1993,(11):45-46
股份制企业中,公积金属于一种股东权益,反映着股东对股份制企业净资产的一种权利,公积金分为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来源于原始投资,盈余公积金来源于企业留成收益,公积金科目是股份制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科目,原来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不设置这个科目,这里介绍一下它的基本帐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罗慧 《财会月刊》2013,(6):119-119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工程进度结算工程价款,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预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税务部门检查而补征以前年度少交的所得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现行会计制度未作明确规定,处理方法很不统一,据笔者所知,有5种不同作法:①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②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③借记有关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④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期末结转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⑤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期末结转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相似文献   

15.
在现在的会计实务中,备用金通常在“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科目或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进行核算,笔者认为,现行的核算方法存在着三点不足:一是与建立统一而简化的会计制度的设想和要求不符。目前的核算方法和科目的设置还不够规范和统一,科目的设置应进一步简化。二是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备用金,不能反映备用金的实质。备用金本质上是企业的现金,只是改变了存放地点和具有了一定的用途,它反映企业的货币支付能力。若在“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虽然表明了企业内部往来结算关系,但没有反映出备用金的实质和支付功能。…  相似文献   

16.
无形资产是指能使用一年以上的非实物性长期资产。企业应设置无形资产一级科目,它属资金占用科目,同时设置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租赁权等二级科目。建立“无形资产”帐户,并建立相应的二级科目明细由帐户。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一科目被定性为损益类科目。不难看出,这一科目所体现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所持有的核算范围内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市场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是相应资产或负债在持有期间而不是处置时产生的利得或损失,是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而“投资收益”科目核算的是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其核算范围比“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要广得多。  相似文献   

18.
由于资产负债损益问题,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进行审计,本文所关注的超出工资总额发放奖金补助的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由于企业的工资关系到职工个人的利益,因此国家对企业的工资发放很重视,每年企业都会通过自身的人事管理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工资总额计划,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情况进行批复;企业在发放工资的时候,应该通过企业的“应付工资”科目,首先计提“应付工资”,然后在具体发放的时候借记“应付工资”,贷记“银行存款”或者“现金”科目。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在发放工资的时候不通过“应付工资”科目,而是直接通过成本或者费用科目,这样就影响了企业的利润,更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及各行业会计制度的颁布,理顺了企业间往来关系的几个会计科目。这些科目有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付帐款、预收帐款。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但在实际工作中,尚有部分财务人员在使用这些科目时容易出现一些技术上的错误,比如经常发生串户现象,几个科目混用,乱挂往来科目,将往来科目当做“脏水缸”,什么都往里装等等。那么如何正确使用这几个往来科目呢?下面简要地谈一谈。一、反映企业住权关系的往来科目有应收帐过,预付%款,及其他应收款。1.应收帐款。应收帐款是反映企业因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而产生的债…  相似文献   

20.
企业应收账款是资产类的一个重要科目,也是审计人员实施企业现场审计对财务报表分析、资产科目审计中十分关注的一个科目。笔者结合审计工作实践,将应收账款审计常常遇到的现象和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以引起审计同仁在日常审计时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