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西部大开发的区域政策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弱化”的特点及西部地区大开发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基础上 ,提出亟待建立健全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与发展的有约束力的、权威性的国家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认为这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大发展需要首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桂拉旦 《发展》2006,(8):60-6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形势,西部地区过去依托的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明显减弱,而竞争优势的培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竞争优势的培育是新形势下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崛起的重要途径.增强西部地区区域竞争优势的基本思路应是:依托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竞争优势,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推动西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富集较高,以资源依托为特征的材料产业在西部地区工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西部材料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悬殊很大。文章运用区位商的方法识别了西部地区优势材料行业,通过分析其变化趋向及在材料产业中的地位,总结了西部地区优势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明显。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压力不仅来自国内的竞争,更来自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世界范围内一轮又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创新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和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IT产业进入相对成熟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正处于酝酿阶段,预示着一场空前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即将来临。工业化本身的不可逾越性、国内外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特点、西部地区自身工业化的特点共同决定了西部地区必须走出一条混合型发展的产业变革模式,综合推进工业化的各个阶段。西部地区只有通过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才能得到内在的统一,这是西部地区变挑战为机遇的最佳突破口,是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西部开发中的产业求新吕拉昌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进化与创新是区域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西部是全国的战略地带,它的发展与全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区域新格局的塑造,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面的扩大直接相关。但是,在目前我...  相似文献   

6.
<正> 西部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引进外资数量少,利用外资水平低,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  相似文献   

7.
杨麟 《中国西部》2014,(43):8-9
<正>所谓西部产业集群化是指国家为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而开展的专门针对于西部发展现状的一系列产业集群化政策与措施,旨在提升西部经济实力,实现全国东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平衡与共同发展。由于西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其地区基础设施较为短缺,社会事业发展速度缓慢,在经济的模式上还处于较为封闭的落后阶段,而产业集群化则是开发大西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西部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努力改变中国西部地区的落后现状,促进民族团结与边疆繁荣.在国际经济区域一体化和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必然和强区富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战略、结构及政策选择对于西部产业优势的培育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趋势特征,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等,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探索国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跳跃式发展有提升意义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内生增长动力与西部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是困扰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投资、国有经济、地方政府及国家援助的高度依赖.培育西部地区内生增长动力将为发挥西部后发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重要的转折点,"十二五"时期将是西部地区培育内生增长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袁瑛 《特区经济》2007,(5):197-199
西部民族地区与其他民族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在西部大开发中,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特色经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在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有哪些优势?同时又存在哪些障碍?怎样克服?换言之,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应该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使21世纪的西部民族地区早日摘掉“落后”这顶沉重的帽子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描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趋势特征,对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等,通过一些成功案例探索国际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跳跃式发展有提升意义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瑛 《开发研究》2007,(5):127-129
东部产业集群带来的后天优势,是梯度转移理论指导下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根源所在。以西部开发为背景的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成长,始终面临着发展路径选择的问题。本文认为,在产业集群支配的经济时代,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西部区域摆脱产业发展困境,赶超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战略工具。西部地区实施集群战略应注重培育专业化特色和产业链、以集群理念提升企业战略定位、创造有利于集群的市场条件、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的开发,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我国经济分三步走的目标部署,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是90年代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我国产业配置中工业固定资产的80%集中分布在兰州——成都——昆明以东地区,此线以西布点很少。广大西部与全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较差距,在改革开放的10年间仅缩小了1.4%,人均国民收入的最高地区上海市与最低地区贵州省,差  相似文献   

15.
当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又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主要取决于资金、技术、知识和人才等要素的投入和体制的改进,而这些都正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缺乏的条件,这极大地限制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西部劳动力和资源优势的逐渐减弱,更使得西部地区在与东部地区以及国际上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依托其固有的经济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速产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提高西部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建成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即创立新的经济发展主体,建立特色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构筑新的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区域经济产业支柱和实施新的块状形产业市场,形成特色区域经济地区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仲品 《中国西部》2012,(28):68-73
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实力是息息相关的。随着“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逐步由“东快西稳”向“西快东稳”转换。伴随着西部地区近年来持续的高速增长,西部会展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正>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经济获得了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如果与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东西差距在不断扩大,这具体表现在:增长速度上的差距,经济总量上的差距和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东西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投入增长缓慢,产业链条短,加工增值程度低,农村经济特  相似文献   

19.
一是从单个企业之间的协作转向产业联动型的合作。重点要以产业联动发展为主线,推动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推动跨地区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形成合理的地域分工。要从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联动发展的战略高度,根据各地的发展优势确立主导产业,提高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水平,发展各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要通过产业结构的梯度来实现东西部地区的产业互补,改变产业结构的雷同和低档局面。  相似文献   

20.
侯淑霞 《北方经济》2005,(10):50-51
近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呈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究其原因,除了西部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地广人稀、适于产业开发的区域较小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其经济主体--企业,迟迟未能融入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丧失了在竞争中获得自身发展并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机会.因此,在日益复杂而多变的竞争环境中,西部企业如何借助自身所处营销环境中的优势,克服劣势,培育营销竞争力以打造持续竞争力,必然成为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