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全国粮食局局长工作会议,经国务院批准,于今年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对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总结了2008年粮食流通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部署了2009年的粮食流通工作,现将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及部分省粮食局局长在会议上的发言,摘编刊登,以便读者了解我国粮食生产流通和安全保障现状以及2009年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全,是国民经济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头等大事。本文对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系统整理了中国自建国以来至2007年历年的粮食产量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中国粮食产量阶段性变化政策效应以及相关结论,以促进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粮食经营放开与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粮食经营放开速度加快截止2003年6月,全国放开粮食价格和购销市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16个,其中11个粮食主销省、市、区已全部放开,15个主产省、区已放开4个,5个产销基本平衡的省、区已放开1个,就是没有宣布全面放开的主产省(区)和购销基本平衡的省(区),也大部分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有的虽保留个别粮食品种保护价收购,但实行总量控制,即数量封顶,不再“敞开收购”。从一些地区粮食经营放开后的实践看,放开的好处比较明显。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目前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10多万公顷,占小麦种植面积的34%;其它农产品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自战后初期开始,美国率先打响粮食霸权争夺战,利用世界农业领域的权力转移,企图以粮食为武器,步步为营,攫取粮食霸权,进而最终实现全球霸权。认识农业领域的权力转移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解析美国在农业领域的野心,对中国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实现稳定增产了吗?——基于1978-2009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H-P滤波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定量视角检验中国粮食是否实现稳定增产,通过收集1978-2009年12个主要产粮省份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计算各省粮食单产,同时构建H-P滤波分解模型,测算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并对短期波动的收敛性进行Mann-Whitney检验.研究发现:就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自1978年以来保持持续、稳定增产,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粮食增产趋势趋于平缓;就短期波动来看,粮食生产波幅总体较为稳定,但自2004年以来粮食短期波动呈现收敛性,粮食增长强度弱于上世纪80年代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报告(2013-2014)/2014年10月13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部粮食安全评估报告。报告认为,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整体比较安全,大豆生产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安康、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随着人口的增多和耕地的减少,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人粮矛盾、粮地矛盾也显得越来越突出,加之农业生产条件严酷,靠天吃饭的事实难以改变,造成粮食生产长期低而不稳,提高单产的难度不断增大,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成为首要的民生问题,而且关乎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影响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安全问题。面对全球出现的严重粮食危机,强化耕地资源保护,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建立适合我县县情的粮食安全生产体系,确保粮食供求的基本平衡,已成为实现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不仅受粮食生产的影响,与粮食物流体系也息息相关,粮食物流成本是影响粮食供求平衡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粮食安全与粮食物流体系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立粮食物流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粮食物流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央提出恢复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对于这一目标,我们既不能搞指令性计划,又不能搞行政命令,只能把增加农民收入与发展粮食生产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来实现。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就得提高种粮效益,如何提高种粮效益,关键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订单粮食的作用,引导粮食种植结构向专用、优质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14.
广东的粮食总产量虽然仅占全国比例的4%左右,但广东是全国稻谷主产区之一,常年稻谷面积规模仅次于湘、赣、桂三省,居全国第四位;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使广东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客观上使广东在全国粮食市场中成了举中轻重的省份。广东要全面实施奔小康 相似文献
15.
16.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一基本理念在中国几千年文明中传承。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更加注重粮食安全。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对粮食安全的概述,进一步阐述中国粮食安全。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粮食产量国,也是世界第一粮食进口国,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中国粮食竞争力。基于中国粮食安全考虑,提出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的粮食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粮食进口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量快速增加,对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粮食进口来源地过于集中等问题,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梳理我国粮食贸易现状、净进口依存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问题基础上,研究了当前粮食进口格局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完善粮食进口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主销区粮食市场化后,自然禀赋和比较利益决定农户更多地选择放弃粮食生产而转移到投资回报率大的经济行为。主销区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一致抑或分歧?本文认为在比较利益下主销区农村劳动力外流降低了粮食生产自给底线,但对经济增长和粮食获得能力增强做出了贡献,显示了二者的"一致"效应。主销区在一定的粮食自给底线基础上通过劳动力外流和粮食区际贸易可获得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粮食安全要求已从数量安全转变为结构安全。文章基于2002-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分品种投入法与总量核减法相结合测算各省份不同用途粮食消费量。研究发现,饲料粮与工业用粮消费量增长显著,粮食消费结构呈现出“以口粮为主”向“以饲料粮为主”转变的特征;且除去西藏、甘肃等8个省份,东中部地区21省均实现了粮食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借鉴粮食安全贡献系数,从总量与不同用途角度分析各省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发现,中国口粮安全得到保障,但间接用粮保障程度为负,饲料粮与工业用粮面临较大缺口,导致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整体为负。分地区来看,黑龙江、内蒙古等北方省份主产区对粮食安全与间接用粮安全的保障作用突出;而南方地区因为饲料粮需求旺盛导致其间接用粮保障程度为负,但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位居前列。因此,要坚持“以我为主”,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因应粮食消费结构变动合理调整粮食进口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