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玉 《魅力中国》2010,(8X):209-209
母语是学习者根深蒂固的第一语言,而外语则是在母语系统已经牢固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第二语言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母语会干扰学习者的语音、语法掌握和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学习者应在明确分析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的基础上,讨论避免负迁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中国英语"的界定、特征及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差异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中国英语"是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同时具有"国际使用型英语变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式英语是一种出现在中国人英语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口语中的中式英语成因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正确的解决策略,力图排除母语的干扰和纠正因母语干扰所造成的“中式英语”类的偏误,从而使我们中国人讲的英语更加地道,更加标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4.
中式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式英语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它来源于母语汉语的影响,是一种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语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勤学多练,培养英语思维,从而克服中式英语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英语的形成、界定以及所谓的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二者的实质性区别进行了分析,对中国英语的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表述了中国英语的特点:词汇数量大、表意准确并且有相当一部分词汇或短语是根据中国普通话发音直接转化生成的;在翻译形象化语言时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选择顺应语言使用者思维模式以及顺应汉语文化的产物.进而表述了本人对中国英语所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语用能力薄弱是现代英语学习者的现状。而中式英语是许许多多中国英语学习者一直很难以跨越的困境。语际语用学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80年代初新兴的学科。它涉及到两种语言又与第二语言相关,这个学科主要特征是第二语言的语用研究,这对我们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中式英语表现及其认知机制。指出中式英语是汉语语言迁移,是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受汉语思维习惯影响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够指导学生,加大英语的练习,就一定能够写出地道的优秀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8.
余明思 《魅力中国》2011,(14):284-284
中式英语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现象,广泛的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之间,究其实质是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者不和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本文试图通过文化和思维差异角度对中式英语的原因作出归纳并提出一系列克服中式英语的建议,希望对英语教育能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路透社援引某境外语言研究机构关于我国政府扫除中式英语的错误贬低展开讨论,强调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形成、演变、定义和特点等,呼吁摆脱不规范英语的羁绊,树立推广中国英语的信心,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路透社援引某境外语言研究机构关于我国政府扫除中式英语的错误贬低展开讨论,强调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形成、演变、定义和特点等,呼吁摆脱不规范英语的羁绊,树立推广中国英语的信心,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输出英语教育,在经济全球化中推行英语霸权主义。英语霸权主义实质上是文化霸权主义。我们应在开放和“英语热”中保持清醒头脑,既不排斥外来语言文化,学习其精华;又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搞好母语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式英语尽管属于一种不正宗的英语,但它却非常有趣,也很有生命力。它使用了汉语语法加英语的单词,把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语言。如果中式英语能广泛使用,那么它就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英语方言。  相似文献   

13.
张媛 《魅力中国》2014,(14):146-146
在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会产生忧虑和恐惧感,甚至不敢用这种语言跟人交流,出现这种症状可被称作一种英语焦虑症。其产生有学习者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多方面原因。语言焦虑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合理利用和应对焦虑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语言焦虑的定义及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英语焦虑的应对策略,以期对英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黄兰 《黑河学刊》2009,(7):82-83
根据"母语迁移"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作用。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写作体现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英语句法和词汇能力,同时它也反映了写作者的英语的社会语用能力。应对汉英两种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行对比。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在写作中的语篇层面,自觉地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整理思路,达到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  相似文献   

15.
张庆刚 《魅力中国》2009,(21):208-208
本文尝试在统一竞争模式框架下解释操汉语类语言英语学习者的空论元非对称性。认为英语"主语非空"和"宾语非空"的线索可靠性不同,母语对两个线索的干扰程度不同,英语书面语中的谓语动词屈折语素的存在以及语言材料多而语言实践少的学习特点是导致操汉语类语言英语学习者的空论元习得非对称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强化阅读英语内容知识涉及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在强化阅读英语中不仅注意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还要更多地导入文化教学,培养学习者的兴趣,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7.
陈叶 《魅力中国》2014,(12):256-256
最近几十年,英语越来越流行并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音。然而,本土化及其变体也逐步使这门语言印上了其所在国家的文化和思维模式等印记。本文将对世界英语变体及中国英语的发展进行介绍,从而对中国英语的前景未来给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希腊神话作为希腊文明的精髓,对英语语言文化中的文学、语言、价值观、宗教、艺术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者来说,我们不仅要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我们还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知其所以然,更加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9.
向微  赵海洋 《魅力中国》2014,(21):205-205
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是通向世界的桥梁,更是21世纪必不可少的通行证。在我国,英语学习热也是经久不衰,愈演愈烈,但是中国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困难,发音不准已成为当今英语学习者存在的普遍问题了。据调查发现中国学生英语发音不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方言的影响。本文探究了河南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旨在改变河南英语学习者不良英语发音习惯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语境意识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境意识培养问题.认为语境意识的培养,首先应克服对语言形式的过分偏重,强化语言的语用功能;其次强化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和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最后适当调整英语课程的语境设置,模拟实际交际的语境,以强化学习者已经获得的语境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