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语实践活动是通过营造真实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以交际为主题,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重点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化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它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能够很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为此,需要加强化工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时代对人才。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紧张,高校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实践方式的核心,都围绕着“培养国际贸易理论应用能力、增强实践能力”这一主题.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国际贸易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来探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一般实践能力应加强教师观念的转变,实行素质教育;开展一般实践能力研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利用研究性学习;在充分挖掘校园实践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广阔的社会实践资源。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师实践性教学包括写、读、说的能力训练;听课、评课、说课训练;模拟教学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等。只有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才能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其次简要概括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期能给各高校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8.
9.
浅谈加强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的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人们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理论型的人才,而忽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于社会需求脱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其培养目的相当明确,就是培养具有生产一线需要技能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1.
12.
音乐艺术实践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它在树立学生创新观念,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和毅力、洞察力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其辐射面广,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渠道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而艺术实践能否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目标关键还是依托于完善的、有效的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业院校作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培养了大批的农业科技人才,为服务“三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社会对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的大量需求与目前大量的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形成鲜明的对比,而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在当今严峻的就业现实形势面前,如何提升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是摆在学生、学校、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面前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提升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实现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就业和成就职业人生的前提与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设置了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给出了实例分析。该评价过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有效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创新方法应用为导向,建立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内部因素构成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在分析各因素对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权重基础上,得出创新方法与有关因素相比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对影响程度,从定量的角度证明了创新方法对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试论中国农业科研投入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对农业科研投资严重不足,投资利用效率也很低,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农业科研投资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要保障未来的粮食安全,以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必须对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机制进行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对农业科研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20.
对杭州市重点医药企业近几年的技术创新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从科技人才、科技经费投入、新产品研究开发、专利保护等方面分析了医药产业创新现状[1],指出产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提升杭州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