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开发丝路文化产业具有区位优势、 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要选择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建立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链、 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近期召开的首届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会上,来自西北五省区高校、社科院、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西部地区,就如何充分发挥地缘、区位、文化、旅游等多方优势,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做好丝路文化资源保护、文化产业开发、文化旅游业发展和文化战略发展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建言献策,纷纷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3.
一、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甘肃文化产业资源丰富,特色突出。一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汉代以来,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东西方文化交融汇聚,孕育了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天水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故乡,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相伴而生的伏羲和黄河文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正城关区不仅以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兰州市的政治、经济、科研、交通、商贸中心,同时以自己的文化优势成为中国黄河文化体验之都、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名城兰州的核心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兰州市城关区以自己拥有的黄河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等多样性文化,通过相关历史景观再现、民族民俗文化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以及相关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走进中国兰州城关区的人们感触到她的历史脉动,感知到她的文化气息,感受到她的现代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拓展,中国的文化和外交等软实力对于中亚的影响近年来也在增强。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历史契机,新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虽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打下了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人文交流的平台基础,但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发挥新疆多元文化资源融合与跨境民族地域和语言优势,推进新疆民族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于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快速、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极大优势.发展西藏文化产业要开拓创新发展理念;有效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培植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杨凤  张兵  周晓世 《中国经贸》2014,(19):54-55
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是推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辽宁省在产业规模、教育科研资源以及经济基础等方面具有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优势,以此为契机,辽宁省可在开创地域文化品牌、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社会支撑平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实践路径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旅游前景与优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宇 《发展》2001,(12):75-77
“丝绸之路”的通行,前后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它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1994年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举行的世界旅游组织丝路大会上,该组织秘书长安东尼奥先生说:“在这个星球上,像丝路这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而又鲜为人知的地方已寥寥无几了,这条路将成吉思汗、马克·波罗和中国皇帝这些充满神话色彩的名字联系起来……”。丰富的丝路文化遗存与旅游胜迹丝绸之路藉以特殊的地缘优势,开始于东西两端的游牧民族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长期以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和平往来的友谊之路、经济贸易的桥梁和文化联系的纽带,是一条具有…  相似文献   

9.
乔玉春 《发展》2011,(9):86-87
酒泉地处丝绸之路咽喉地段,文化资源丰富,但资源点分散,投资成本较高。当前,随着各地文化产业的兴起,应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创新模式,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省大胆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充分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形成了具有陕西特色的以资源型、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所谓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或形成的适合于自身发展、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我省这种"政府引导、依托资源、龙头产业带动"模式符合我省省情,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的转化,逐渐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通过文化企业改制、培育龙头文化企业集团,实现优势文化资源与资本战略平台的有效对接。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既是新时代挖掘地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门类.青海省海西州有着极其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和产业基础.本文在对海西州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提炼其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特色,深度剖析发展存在的短板,进而提出新时代推进海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以求更好地将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丝绸之路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起点,以最初的中西丝绸贸易为主体,发展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内涵的丝路精神.现如今,世界贸易蓬勃发展、中外交流频繁的时代大背景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被重新提出,在继承发展古丝路精神下创新了形式,成为重要的国际经贸平台.对促进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关键在于没有将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以西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为例,提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机理框架,分析其主线、重要载体、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具体路径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高新技术、创意对文化资源的转化;提炼文化特色,塑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学东 《北方经济》2010,(14):77-78
区域经济发展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竞争力。山东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具有政策、资源、区位、市场和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山东省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农村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村文化产业的优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对于促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片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武陵山片区应把握机遇,加快文化改革步伐,调整文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专家征询法和菲—罗模型,对张掖市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资源构成中占据绝对优势且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以丝路文化和裕固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张掖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文化生态旅游内涵的分析和文化旅游生态化发展的思考,提出张掖市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产业既是新时代挖掘新动能的着力领域,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门类。国家也已明确提出了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作为后发地区的甘肃,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和特色,应用SWOT工具,系统分析了甘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进而提出了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路径:以"文化兴省、文化强省、产业富省"为导向,立足于深挖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潜力,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对省外具有"甘肃特色化"和省内各地"差异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为我国边境民族地区发展增添了动力,进一步推动了向西合作.国家在促进民族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新疆西北部地处丝路流域中心,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产业空间布局还不合理.丝路建设是新疆自治区实现跨越发展的难得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也成为新疆西北部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基于丝路流域合作的视角,通过分析新疆西北部具有的优势及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