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京郊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以及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民主意识深入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经济社会信息化等,使乡村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传统的村规民约在实践中存在认识不到位、重义务轻权利、执行乏力的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为此,构建和实施新型村规民约,是解决新时代下农村基层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村规民约不仅对维护基层社会秩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是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青海省德令哈市各村村规民约的制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从而探寻如何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宗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宗族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就相互交织着,当权者的处理态度也几度变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宗族在农村又出现复兴的态势,并在农村方方面面的建设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宗族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演变,都受到国家的影响,但同时又是自我需求的一个满足。通过对宗族的历史反思,对于我们合理利用、发挥宗族的积极作用,克服宗族的不良影响,处理现今农村社会关系并制定相关政策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旸 《特区经济》2009,(8):135-137
生态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载体,是生态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生态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如何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自然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旅游是一种与当地居民联系密切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资源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就需要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在我国生态旅游法律体系并不健全的情形下,村规民约作为一种得到当地居民认可的,并且能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体系,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应该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村规民约是村民对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和维护本村生产生活秩序的意愿达成一致意见的成果,反映了该村村民的法律素质以及对国家制定法的认识和理解,展现了该地区法律运行的环境,发展和完善村规民约对于构建和谐农牧区的法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藏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宗雪村村规民约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研究该村村规民约的内容、特点和问题,分析我区农牧区法治环境的特点,并以发展和完善村规民约以改善和健全农牧区法治环境的角度,探索如何构建和谐西藏农牧区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哈密木卡姆是流传在新疆哈密地区的一种维吾尔族音乐套曲,至今仍流传于世。木卡姆艺人演唱时,从服饰、乐器,到唱词都有讲究,特别是木卡姆的表演内容有一定限制和禁忌,在未成年人和未婚男女的场合里不能演唱。但流传至今的木卡姆艺人的说唱表演,不仅体现新疆少数民族的地方习俗,而且充分体现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调研情况,分析了农村文化礼堂目前作用发挥的现状,探讨了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农村文化礼堂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有助于规范村民行为,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助于推进依法治村,有助于改善民主治理,有助于提升村民的制度认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调研情况,分析了农村文化礼堂目前作用发挥的现状,探讨了农村文化礼堂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农村文化礼堂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有助于规范村民行为,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有助于推进依法治村,有助于改善民主治理,有助于提升村民的制度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养老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养老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疆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帮助、社区互助和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养老文化。这种养老文化在促进新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构建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吸取其合理成分,坚持社会主义养老文化的主导地位,积极引导传统民族养老文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建立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现代养老文化。  相似文献   

10.
汪园英 《特区经济》2021,(1):115-118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农村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其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政治的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和我党执政基础是否扎实。当前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乡村治理面对的不稳定因素和风险不断增大,给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新时期探讨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村社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认清我国农村社会治理现状,并因时制宜深化农村社会治理改革。通过实施乡村战略,推进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鼓励新乡贤参与农村社会治理,推动互联网+社会治理等途径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以适应时代变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现有条件下,推进广大无特殊优势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而乡村治理的动力机制、制衡机制是影响治理走向的关键性因素。文章通过比较西安乡村治理创新模式的异同,从理论上更加清晰地动态刻画出不同类型乡村地区的治理特点,更利于西安乡村治理实践的进一步创新,以便于做出更切合西安实际的治理决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传统回族社会的饮食禁忌、语言禁忌、婚俗与丧葬禁忌,以及行为与礼仪禁忌的角度阐述了回族传统禁忌的四个主要方面。从回族传统禁忌文化对民族自身的建构以及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说明了禁忌文化在对回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的社会功能及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定义就是指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乡村治理效率,推动乡村社会更好发展。在乡村社会治理创新中,实际隐含着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及体制本身就阻碍对乡村治理效率及乡村治理创新。针对这一个隐含的基本判断,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现过程中隐含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成因,并给出了解决这些在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指向的“治理逻辑”效能的提升。通过文献综述和数据分析,发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行政主导的供需错位、文化扶持的只“送”不“种”、责任主体不清下的主位缺位和文化资源开发下的价值悬置等问题,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着眼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和提高治理效能的现实需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需以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供给旨向回归、以文化机制创新驱动公共文化再生产、以多元主体参与锻造协同治理模式、以产品价值定位实现公共价值共享。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部份。本文从空间形式上.将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城市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大类.并分别剖析了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两种表现方式。城市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建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城市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传统娱乐和传统民俗技艺等。乡村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古村落及乡间民居、自然风光及环境等:乡村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及娱乐、传统习俗、民间文学故事和神话传说、传统民俗技艺等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兼顾主体的多元性、互动性,强调过程的发展性、延续性,倡导利益的调和性。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长期由政府垄断提供,造成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公共文化需求。文章从社会治理角度切入,分别从供给主体、决策机制、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方面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千百年来,彝族文化很多体现在婚丧嫁娶这些活动中,彝族人的婚姻尤以定婚最为体现民风民俗。彝族婚俗一般有恋爱,说媒,定亲,迎亲,回门等几个程序。彝族婚姻经过介绍:选定了适当的对象,然后就请媒人往来洽谈,从中撮合,议定身价钱,双方都同意以后,便举行定婚仪式。定婚,彝语叫做"吾让木",是双方正式结缔婚姻的主要标志,彝族谚语云:"祖灵可戏,婚事不可戏",一旦举行了定婚仪式,双方便不得再反悔婚约了。  相似文献   

19.
面对转型社会乡村治理的新挑战,湖北省宜都市启动农村网格化建设试点,形成了"组织网格化、自治规范化、服务网格化,电子村务、电子学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的"三化四务"经验,实现了乡村治理模式从"乡政村治"到"乡村共治"的转变,乡村治理力量从"能人治村"到"多元共治"的转变,乡村治理理念从"管控"到"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