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科普英语翻译的研究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因而显得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文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从科普文的文本类型、译文预期功能等方面对科普英语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科普文的翻译以及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史学文本语言正式、 严谨,涉及的文化背景较多,因而与其他翻译类别相比有很大不同.本文以一部美国课文的英汉翻译为例总结史学文本的特点及史学翻译的常用方法.笔者针对历史课本的特点,以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为指导,运用增减译法、 换序译法、 转换译法、 拆分译法等相关翻译方法解决了翻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
史学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心理特征,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是史学文本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一部美国历史课本翻译为例,结合翻译目的论,分析史学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特点,探索适用于史学文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译者在翻译外交文本时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含义,也要使读者明白译文,这就需要译者了解外交翻译的语言特点.本文主要从句子层面、字词选择、俄汉双向翻译方面分析了外交翻译的技巧.句子层面翻译主要应分析原文,使其符合目标语的语法结构;字词选择要求应符合外交文本特点;俄汉双向翻译能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5.
史学文本作为信息型文本,重在具有向读者传递史料信息的作用.为了让读者在时间进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以《美国学校历史课本》翻译为例,分析史学文本中时间关系句的特点,旨在探索适用于史学文本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霞 《改革与开放》2011,(20):193+181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在旅游资料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是在从事一种再创作.要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译者可以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做指导,从文本特点、读者接受、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考虑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把原文的意图及内容准确得体的再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料的对外英译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形象及旅游业的发展.时下我国旅游资料的翻译资料有很多,其中翻译错误也随之大量出现.该文试从旅游文本的特点及类型分析出发,从而得出旅游资料文本具有呼唤、信息及表达功能.在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文本中,其翻译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呼唤和信息功能为主的语篇,应采用交际翻译法;对于表达型的旅游文本,应采用语义翻译法,以便更好地向外传达中国文化和增进与外面的交流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俞娟 《改革与开放》2015,(6):98-99,101
机器文本翻译以其自身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为语言的交流和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堪称语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文本翻译变得更加智能化和普及化,大大便利了人们在不同语种之间进行信息的转换和摄取,从而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然而,与人工文本翻译相比,机器文本翻译虽然在某些领域提高了翻译的速度和数量,但其译文的质量及可读性往往相形见绌.当今社会对此颇多的争议和各个领域对外语人才飙升的需求,势必要求人们了解和掌握这一人机合作的技能.本文通过分析机器文本翻译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运行的基本原理、产生发展的原因和优劣势,充分结合例证和现有相关理论,力图正确客观地诠释机器文本翻译这个理念范畴,同时也为各类接触外语的人士提供一些提高翻译和阅读质量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非文学文本的翻译特点及方法,以盖碗茶为例,分析非文学文本的翻译策略:了解原文文本,找出翻译难点,灵活对待原文文本,这样不仅可以准确的传达原文文本的含义,也可使译文更符合目的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旅游文本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化,也是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了外国游客更好的了解并接受旅游地的信息,需要译者具有较高的翻译水平。在文化翻译学理论指导下,从文化翻译学与旅游翻译的关系出发,找出旅游文本翻译的标准和特点,总结相应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按照翻译标准、翻译学身份、翻译类型、翻译文本划分,翻译具有多重性,根据马赛克的特点,把马赛克作为翻译多重性的喻体,能够鲜明表现翻译的多重性和内涵,从而引导人们多角度思考翻译。  相似文献   

12.
闵亚华 《新西部(上)》2007,(7X):152-152,150
旅游资料的对外英译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形象及旅游业的发展。时下我国旅游资料的翻译资料有很多,其中翻译错误也随之大量出现。该文试从旅游文本的特点及类型分析出发,从而得出旅游资料文本具有呼唤、信息及表达功能。在具有不同侧重点的文本中,其翻译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呼唤和信息功能为主的语篇,应采用交际翻译法;对于表达型的旅游文本,应采用语义翻译法,以便更好地向外传达中国文化和增进与外面的交流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文化图式理论是图式理论下的一个分支,指大脑中有关文化的知识框架.作为中国与世界交流互动的窗口,会展外宣文本的翻译是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分析会展外宣文本翻译中的文化图式冲突、缺省与重合,提出相应翻译策略,有效传播我国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
贾静静 《魅力中国》2010,(29):227-227,205
旅游文本翻译是外宣翻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文本的翻译,其目的除了传播景点信息外,更重要的是激发游客对景点的兴趣以及付出行动。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依据,进行个案分析,得出在汉英翻译中旅游文本应该采取的策略,以达到应用文体翻译应有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王宁 《黑河学刊》2010,(4):71-72
翻译研究综合学派以格式塔理论和原型理论为基础,提出翻译是一门跨学科、跨语言、跨文化的综合学科。在实际翻译中,个别词、句的重要程度是由文本、情景和文化这一更大背景来决定的。翻译综合法认为隐喻翻译应考虑文化差异和隐喻在具体文本中的作用,可主要采用直译法、意译法、换喻法和加注法等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连波 《理论观察》2013,(3):130-132
德国翻译功能学派创始人莱斯认为文本的类型、体裁及个性对翻译策略的抉择至关重要。翻译过程中分析阶段需先确定原文的功能类型和文本体裁,然后进行重述阶段,文本功能决定一般翻译方法,体裁决定语言和语篇结构。本文以会展外宣文本的英译为例,探讨在翻译教学中应将文本类型、体裁及个性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7.
陈凡  何大顺 《魅力中国》2010,(26):249-249,252
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翻译史上出现了三次翻译高潮。每次翻译高潮的兴起必然会与一定的时代社会背景紧密相连,这也就决定了翻译一定带有非文本目的。本文就试以这三次翻译高潮为线索来分析翻译的非文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娜 《黑河学刊》2012,(9):22+25-22,25
以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指导,讨论法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结合文本类型的分类,认为电影片名的翻译要根据影片内容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以便能兼顾其艺术美感和商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广告无处不在,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广告翻译已成为不同语言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互文性理论原被用于文学领域,但在当今它也同样适用于实用文本,例如广告文本及其翻译的研究;它为广告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策略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令国林 《理论观察》2011,(5):129-130
本文在总结西方功能翻译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应用翻译研究的基础上,将该理论运用于教育新闻英译研究,分析教育新闻的语言特点和文本功能。实践表明,任何一种文本功能都包含有不同的文本体裁,而每一体裁表达不止一种文本功能,翻译前首先确定文本功能,进而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这不仅使新闻翻译研究多样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该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