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流动性过剩问题是近年来金融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农信社如何面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尤为重要,本文就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经济过热和全面通货膨胀,控制信贷规模过快增长,加强金融体系流动性管理,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较多地采用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被多次使用,全年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十次,这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筛选符合辖区实际的风险提示指标体系 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为依据,按照中小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将风险提示指标分为单项提示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目前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现状及弊端入手,探讨农村民营金融的发展理论及特点,进而分析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呈现的特点,并以此来论证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造为农村民营金融机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构造民营金融机构的两种模式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刚 《西部金融》2012,(9):39-41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业务起步较晚,加之"两级法人"的体制现状,业务经营中逐步暴露出信息来源渠道单一、议价能力较差、市场分析薄弱、管理制度缺失等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从强化省级联社服务职能入手,提出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业务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操作性风险与计量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操作性风险已经越来越受到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关注,但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操作性风险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风险控制更是流于表面.本文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实际操作风险状况,对操作性风险的计量及适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田思明 《全国商情》2009,(16):61-62,70
本文立足实际,在对流动性风险症因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统筹治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的基本路径.即:既要治标,在调整存贷款比例的同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减少盈利对存贷利差的依赖,又要治本,努力改变经营管理中的畸重畸轻现象,进一步健全完善包括流动性风险管理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既要进行独立的流动性管理的内部监督,又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开展审慎的流动性风险监管评级等外部监管;既要加强压力测试、头寸监测、风险报告等项流动性管理制度建设,又要在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四位一体"流动性风险防控体系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首先从相关指标分析和市场反馈信号两个方面对西安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进行初步的判断,并对西安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就流动性过剩对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了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在市场定位难,股权结构不合理,民主管理原则没有真正落实,结算渠道不畅,外汇业务受限,历史遗留问题多,经营风险高和人才素质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防范与处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必须按规定标准与原则依法合理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和资产管理的重要场所,但小型金融机构参与和运用市场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特别是单个农村信用联社,在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资产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低、流动性差、市场信息获取能力差、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很难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改革的重视以及农村金融机构的供需不足现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同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农村新型中小金融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文以大湘西地区为例,以农村金融发展的三个理论为支撑,从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大湘西地区农村新型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大湘西地区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帮助解决其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分布偏向东部地区,而农村资金互助社则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分布的不平衡不利于改善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县域和乡镇的农村金融服务。通过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国内的分布特点,得出影响它们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区域分布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章首先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进行概述:接着对其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简单论述;最后通过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三方面对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萨乐普环行城市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市场需求量。研究表明,超速增长的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可能会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过度竞争现象,从而引起逆向选择或者是道德风险,最终导致农村信贷市场的崩溃。因此,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要严格审查,对出现问题的农村金融机构要尽早预警,对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实现有效改善的,要通过市场手段进行市场退出。  相似文献   

15.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镇江辖内8家农村法人金融机构调查发现,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初步建立了利率定价管理机制,定价能力逐步提升,但在定价方式、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应用、定价效果评估、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内部资金定价机制等方面仍较为薄弱,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6.
具备良好信用环境是农村获得更多金融投入的基础条件,金融投入对提高农户收入、培养农户信用意识发挥重要作用。以农村典型地区河池为视角,采用归纳总结、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对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状况与金融信贷投入增长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劣与贷款投入增长率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设计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金融机构支农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农户信用和金融机构支农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推进农村信用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给予农村困难群体惠农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建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对其权重大小进行排序.发现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的特点是影响因素是多元的、不断变化的、且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得出内部因素是影响机构支农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外部因素是次重要因素的结论.进而从提高机构自身的支农能力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提升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北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存贷款和资金来源情况的描述性分析,判定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在支农服务中的地位。拟合农户收入的C—D函数,在农户收入函数框架下分析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与农户收入的关系。数量分析表明,湖北省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的服务不尽如人意。农村金融机构只有不断缩短与农民的距离,为其提供适合的农村金融产品,增加对农户的贷款比例,才能有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我国1994—2017年有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金融支持与农村电商的关联程度,并对农村电商的金融支持效应进行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电商的关联度最高,随后依次是农村居民纯收入、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和财政支农;农村电商发展与农村金融支持存在协整关系.结论:农村金融对农村电商的支持效果显著,两者...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得到农村金融的支持。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农村国家金融机构和农村民间金融机构两个部分。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是农村国家金融机构的结构不合理、农业银行业务面过窄、农业发展银行难挑国家政策性金融重任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力量日渐弱化。应通过重塑农村金融环境、调整农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建立并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和正确引导民间金融活动等措施提高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