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型都市圈通常有两种典型形成路径:一是创新型城市演化为创新型都市圈;二是一般性都市圈升级为创新型都市圈。当前,创新型城市竞争大于合作的格局,影响了创新型都市圈的演化进程,而合作创新收益及其分配结果不明确所导致的路径依赖和搭便车行为,也延缓了从一般性都市圈向创新型都市圈的升级。针对创新型都市圈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构建都市圈合作创新治理机制。为促成创新型都市圈合作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同时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确保创新型都市圈成员获得与其贡献和能力相符的创新收益,各地政府应为合作治理机制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创新型都市圈整体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
基于Rough集理论的都市圈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市圈不仅具有资源配置的先天地理、地域、政治、文化优势,而且通常也是竞争力和吸引力较大的地方。在都市圈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都市圈竞争力的含义和都市圈竞争力评价的意义,提出了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选取原则,构建了一种基于Rough集理论的都市圈竞争力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都市圈创新要素进行界定并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配置现状与都市圈内部联系强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技术要素、人力资本要素和资金要素等方面分别对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的配置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三大都市圈在创新要素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方面,都市圈是优于城市群的.而中原城市群建设直接针对核心增长极的最终目标,又与远期的郑州都市圈是一致的.比较研究证明,郑州都市圈不仅符合日本对都市圈范围的标准界定,而且与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非常相似;郑州都市圈在区位、经济实力、文化、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国家和河南省两个方面的有关政策支持,更证明了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郑州都市圈的建设,也为郑州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群发展中,围绕核心大城市建设都市圈,既符合全球范围内城市发展规律,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正在逐步具备建设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条件,加快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是河北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本文全面阐述了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意义,从多角度对比分析指出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是河北省的客观选择,在借鉴长三角等先进地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省会都市圈的基本架构,并从明确各城市产业功能定位、提升核心城市吸纳辐射能级、促进大中小城市梯度协调发展、构建省会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省会为支撑的现代化都市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都市圈统一技术市场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长三角都市圈16座城市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长三角都市圈技术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长三角都市圈统一技术市场结构模型,从交易主体行为制约机制、技术中介组织机制、统一信息系统运行机制和统一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对长三角都市圈技术交易市场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金田林  吴自强 《技术经济》2020,39(12):155-162
本文基于2000年-2017年北京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分析了北京都市圈及都市圈内各圈层的集聚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上看,北京都市圈的人口聚集与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下降的倒U型关系,当前北京都市圈的人口规模已经超过最优化点;(2)分圈层来看,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在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中更多的表现为拥挤效应,即对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而在机会圈层中则更多的表现为集聚效应,显著促进产出增长。未来,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向机会圈层的人口纾解有利于提升北京都市圈整体的发展均衡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大都市圈优势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晓倩  纪成君 《经济师》2005,(4):259-259,261
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都市圈。文章通过介绍三大都市圈的基本情况 ,主要探讨三大都市圈的各自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原都市圈的设想及整合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是21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文章论述了构建中原都市圈的设想及意义,结合中原地区城市发展现状,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中原都市圈整合的总体构想和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都市圈演化过程中首位城市和成员城市间竞争合作关系的发展变化,将都市圈的发展划分为4个阶段:结核期、集聚期、次中心形成期和均衡期。基于这4个阶段的划分,分析都市圈不同演化时期产业分工的形成机理,研究都市圈产业布局分异的产生与强化过程,从调节市场利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提出了有效引导产业布局的区域分异和实现都市圈整体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都市圈经济的飞速繁荣,对国家和社会起到的巨大正面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在都市圈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投资与贸易、资源配置、环境治理、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都市圈公共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都市圈政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政府公共管理体制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该文论述了都市圈政府公共管理体制创新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间短,我国各地对都市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具有普遍的盲目性。文章探讨了都市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原则及其在济南都市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作为国家和区域的增长极,在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将为提高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也是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对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和都市圈创新体系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模型,同时对都市圈科技创新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都市圈演进中的产业空间影响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都市圈空间发展与产业影响关系进行了探讨,构建都市圈产业空间影响模型,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应等方面对都市圈内产业空间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提出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效益+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南都市圈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呈核心—圈层结构和点轴结构具有科学性,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既有一般规律也有多样性;要重视各循环经济竞争力指标之间的协调,优化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以实现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都市圈域产业的整合与协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的产业整合是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能力的核心问题,现阶段的产业整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需要,进入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层次,把都市圈域融为一体,形成深化分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竞争的产业体系。该文着重对苏锡常都市圈的产业整合、上海与苏南板块的产业协同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判都市圈的未来发展趋势,将青岛都市圈与其他7个已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进行多维度比较,发现青岛都市圈存在核心不强、协同不够、集聚不足、机制不全等问题,进而明确青岛都市圈的发展定位,并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打造现代化都市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试论都市圈概念及其界定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型空间组织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关于都市圈的概念和都市圈域范围如何界定,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都市圈现象的研究和论述,给出一个都市圈涵义的较全面的表述,并归纳出都市圈“两大、两高、多通”三项定性原则,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给出一个都市圈域界定的动态三阶段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上海都市圈城市间经济流测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都市圈经济流就是发生在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由经济内在联系驱动的各种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在对上海都市圈各级城市间经济联系量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测度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强度,并以这三种流为自变量,建立了它们与城市经济总量GDP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追踪揭示了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围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线索及其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考虑创新能力累积效应和FDI时滞性的基础上,利用1993—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FDI对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市圈和东北地区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珠三角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长三角都市圈和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不是很显著;FDI对中国不同都市圈的不同程度的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