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道德的基本观念或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保留制度。实践中,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在国际私法的法律选择和法律适用中,给司法实践带来许多困难,增加了审判的难度。中国没有对适用这项制度的条件做出具体规定,这赋予了法官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如何保证案件审理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法律的可知性、明确性,如何对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的适用加以限制,是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适用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问题中,一般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法律适用及争议的解决方式有约定,并且约定不违反强制性规定的,遵从其约定;没有约定的,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适用的法律。这其中,意思自治原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意思自治原则研究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来看,其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确定应适用法的方法更加科学,具有可操作性。从法律规定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涉外合同中的适用,明确其效力位阶,有利于涉外合同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有利于促进跨国交往和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汤明润 《经济论坛》2014,(7):159-16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涉外产品责任纠纷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本文运用法律解释学、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进行研究。文章在介绍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相关概念、法律适用原则、域外国家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和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立法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之上,探讨如何完善我国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即在实体法方面应当转变立法模式、明晰法律概念、统一归责原则及增加惩罚性赔偿规定;在冲突法方面应当引进新的适用原则以及加入海牙国际公约。  相似文献   

4.
刘丹 《时代经贸》2007,5(9Z):1-2
我国关于涉外委托设计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以“意思自治原则”为首要原则,确立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辅助性地位,并曾在司法解释中以特征性履行方法帮助其加以确定各种合同通常应当适用什么法律;且采用了强制规则和公共秩序的相关规定。但随着1999年《合同法》的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废止,以特征性履行方法作为最密切联系原则具体化依据的内容由原本就不够完备超前的规定甚至变为了立法空白,因此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直接适用法”与公共秩序保留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际私法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拟从二者的联系以及区别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并且结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条、第5条的具体操作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涉外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这已经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立法所肯定.而在涉外消费者合同中,国家往往基于保护弱者利益的需要,对合同当事人的法律选择权做出限制.我国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称《法律适用法》)第42条首次对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做出规定,该条将消费者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作出区分,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以此代替"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赋予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提供地法律的权利.此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选择方法,其适当性如何,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民商事管辖权制度是以普通法为基础的,传统上,它与大陆法系中的管辖权制度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但晚近的发展却表明了英国管辖权制度正逐步地向大陆法系靠拢。对英国传统的民商事管辖权制度以及加入布鲁塞尔公约之后管辖权制度的变化进行论述。中国在涉外民商事合同的法律适用方面颁布过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1985年3月21日颁布的《涉外经济合同法》(已废止)、1987年3月15日颁布的《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已废止)、以及1999年03月15日颁布的《合同法》(现行有效)等。但是,《合同法》等对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较为原则、简略,可操作性不强。《规定》的颁布,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相似文献   

8.
周琳 《时代经贸》2011,(16):23-23
2011年4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正式施行,它是我国第一次通过立法来构建法律适用法的体系框架。不管从外部框架,还是内部结构,该法形成了我国法律适用法体系的独特结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该法的亮点之一是借鉴当今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让最密切联系原则占有一席之地。[1]其第2条第2款规定:“本法或者其他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没有规定的,适用与该涉外民事关系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该法没有像奥地利国际私法法典那样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上升为一般条款,也没有像瑞士国际私法法典那样采取例外条款的形式,而是将该原则作为一项补充性原则。其不仅出现在合同领域,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仅次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适用准则,该原则还被运用于国籍的确定、有价证券的物权法律适用等。该原则备受青睐并非偶然,其蕴含着重要的法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论特征性履行说的局限性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特征性履行说贯彻最密切联系原则时,存在适用范围有限、确定方法不合理和准据法确定不当的弊端。我国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也采用了最密切联系原则,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以及我国部分法官素质较低、经验不足,往往导致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困难。为合理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就需要从立法和司法等方面完善现有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7)
当今国际经济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今后我国跨国民商事交往活动必将越发频繁,涉外合同范畴内的法律适用问题更加凸显。我国201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文章通过分析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现状,深度挖掘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解决涉外合同纠纷,使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大环境的竞争与合作中具有紧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合同法》第126条对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仅作了一条(三)款规定,由于该条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疏漏.笔者为此分析了该条法律规定之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制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申峥峥 《经济论坛》2009,(18):136-138
随着当前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涉外产品责任问题也随之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由于各国产品责任法的规定差异较大,法律冲突不可避免,传统的涉外产品的法律适用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新的法律适用原则正在不断的兴起、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起步较晚,且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实的需要,完善这方面的立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涉外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是适用物之所在地法,作为国际私法上争论较少的原则,广泛指导着各国间与不动产相关的纠纷处理.如今,涉外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正不断向着以物之所在地法原则为主导、其他适用规则辅助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关于涉外不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应跟上国际步伐,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15.
电子合同订立的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国民 《财经问题研究》2002,(5):79-80,F003
电子合同在很多方面有别于纸面合同,从而给出纸面合同为基础的传统的合同法律制度带来了挑战。本文结合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着重探讨了电子合同订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撤销与撤回,承诺生效的时间与地点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4)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传统社会转为现代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在我国重视立法、加快制定立法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同时,如何司法以解决司法实践中常出现的同案不同判现象是必须重视的问题。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刑事案例指导制度正是针对同案不同判现象,为统一法律适用、实现司法公正建立的一种与司法解释并行发展的新的司法对策,该制度将对我国法律规则体系、法官思维方式、法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仍存在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法律程序以及司法审查的审理结果等诸多不足.我国现行的《仲裁法》没有对法院受理当事人提出的撤销涉外仲裁裁决之诉能否上诉问题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对法院作出的撤销裁定,不得上诉.为了实现当事人对法院司法审查的监督,应制约法院行使涉外仲裁裁决的权力,使其纳入诉讼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8.
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来源于债的相对性,一直以来为英美、大陆两大法系所认可,被认为是合同制度和规则的奠基石。就中国目前的立法、司法实践状况而言,中国《合同法》在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问题上的相关规定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在第三人侵害债权、代位权及撤销权等相关制度上还需进行进一步完善。对合同法中应当对合同相对性原则进行突破的地方进行阐述,以期能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突破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涉外产品责任案件也日益增多。因涉外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侵权之债,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各国相继立法就其法律适用问题予以专门规定。然而纵观我国的相关立法,却可谓付之阙如。实体法并无相关规定,而冲突法领域也仅有《民法通则》第146条的规定,过于原则、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国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亟待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迄今为止,我国立法和司法解释对涉外经济合同管制立法的适用问题均无明确的规定.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涉外经济合同管制立法的适用问题,对国际上这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在比较分析各国相关立法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涉外经济合同管制立法的适用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