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语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对语言教学主要目的在于掌握语言进行交际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本文阐述了日语教学中注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如何结合课堂文化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化,提高对中日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与鉴别能力,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同时,提出了日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日语语言教学与日本文化的传授是紧密相连的,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考虑,日语教学中应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包括熟悉日本人重视"挨拶""等级""委婉""含蓄""沉默是金"等方面的内容,了解日语表达的缺乏"逻辑"。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旅游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以从事日语导游为例,他们在旅游接待与游客的交往过程中,由于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了解中日文化差异,不了解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从而出现不恰当的言行,导致游客不满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出现投诉,给旅行社造成一定的损失。文章针对当前旅游日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对日本文化导入认识不足的情况,着重从导入日本文化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旅游从业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文针对当前导游日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对日本文化导入认识不足的情况,着重从导入日本文化的必要性入手,结合导游日语实践活动,提出了在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具体方法与建议,旨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旅游从业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语言教学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为适应新大学日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必须重新审视日语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础,平衡日语和母语文化知识的输入,提高日语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日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日语写作教学方法,积极思考日语教学的发展和变化,激发并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提高他们的日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要想与人交流,必须要学会其语言。而要学会一门语言,首先要能听懂它,这样才能和更多人交流,了解异国风俗文化。近几年,各种外语考试中听力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日语最为明显,因此,提高日语专业学生日语听力水平是每位日语听力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文章通过对日语听力教学必要性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提高日语听力的方法,以期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兴趣,从而提高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听力水平,为日语听力教学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任何语言都以一定的文化为背景,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在日语教学中,不注重其文化因素,而单纯研究语法、句型、词汇等,未必能使学生掌握真正的日语。文章通过对文化与语言关系的论述,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并结合本人日语教学经验,阐述了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导入不同文化因素知识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做法,力求探索出一条日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商务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商务人才。我们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方法,又要注重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商务日语教学应使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也全面了解日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日语同日本社会文化一样,具有诸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明显特征,吸引人们去探讨、研究。日本学者大石初太郎在《女のことば男のことば》一书中提出"女性语的存在是日语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外国女性极难习得的语言现象"。其难就难在"女性语"作为日语的一种语言的社会变体,具有不同于中性语言的内部结构特征。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日语中"女性语"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不仅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同时也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对其他国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文化习惯缺乏认识的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学生对于外国文化的教育,尤其是英美文化,让学生在了解各国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1.
日本人认为,“腹”中有灵魂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人是用“腹”来进行思考的。因此在日语中,产生了许多关于“腹”的惯用句,这些惯用句是建立在“腹”的本义和扩展义基础上的,并体现出了日本人的精神现象和日本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分析“腹”的本义和扩展义,可以更加清楚“腹”惯用句所表达的意义及其所体现的日本文化。同时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惯用句的现状对日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隐语是指社会上的某个行业或集团所使用的内部语言。在日本不同的行业或集团,有不同的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反映的是特定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一种民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隐语的产生、分类及特点等,有助于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日语,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学作品以及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3.
金兰 《企业家天地》2011,(6):143-144
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大学应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培养日语创新人才,创新型教师是前提,日语教学中有创新思维是关键,通过日语教学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是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4.
文化包括语言 ,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是分不开的。同样 ,外语教学在某些方面意味着是一种文化教学。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 (语音、词汇、语法 ) ,还要加深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本文引用著名文化学者Kluckhohn和Kellyin提出的文化定义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 ,互相作用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列举了民族间在问候语、敬辞和颜色的联想方面的文化差异 ,分析了教学中出现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人名和典故 ,从而强调了文化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2004年全国大学日语四级考试翻译题中,对「無神經な者」一词中国学生有多达70多种译法.分析其产生原因,借此探讨关于模糊语言的概念、一定文化背景下的模糊语言、由此带来的翻译的可译性问题以及现阶段大学日语教学中存在不足与文化课程设置的必要性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受日本经济环境与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日语外来语发展异常迅速。外来语是日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外来语在诠释新事物、利于国际交流等方面有着显著积极意义,但也给学习者带来了困扰。教师应重视和加强片假名词汇教学,并通过启发学生寻找规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升日语外来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2004年全国大学日语四级考试翻译题中,对“无神经な者”一词中国学生有多达70多种译法。分析其产生原因,借此探讨关于模糊语言的概念、一定文化背景下的模糊语言、由此带来的翻译的可译性问题以及现阶段大学日语教学中存在不足与文化课程设置的必要性问题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商贸日语口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学定位、课程设置、评估三方面对本科日语专业口译教学进行了探讨。从定位来说,日语口译教学担负着提高语言能力和进行初步口译技能培训的双重任务。在课程设置中,日语口译教学应将口译技能训练和主题训练相结合,口译理论贯穿始终,在训练过程中逐步提高日语语言能力。在评估方面,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考试、口译大赛,教学过程中导入形成性评价,建立学习档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等诸多领域交流日益加深,对具有跨文化交际专业能力的大学生培养与锻炼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为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达到在宣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汲取其他文化精华的目标,对高校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日语教学方面,应深入发掘文化背后反映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推动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立足于当前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以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为重点研究对象,发掘深植于语言文化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促进中日交流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思路,助力现代课堂教学的创新,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职业院校日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培养语感为中心教学方法:在口语中学文化、在文化中学口语;在演小品中感受口语;在日语电影电视中学口语;在评分过程中学日语;在与日本人的交流中学口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