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更是河南旅游业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河南旅游业发展存在着对旅游业重要性认识不够、体制和机制创新不足、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入、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先导作用,河南旅游业在理念上要顺势而为,育势而发,在决策与行动方向上要转变观念,深挖文化内涵,培育品牌,树立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是一种社会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婚俗旅游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不仅在于获得经济利益,更重要的在于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提高当地居民素质等方面,以保证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向来紧密,两者全面的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业的内涵发展。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鲜明、风情浓郁、旅游优势突出,但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独特性和优势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和推广,所以,开发蒙古族传统文化旅游业非常迫切。本文分析了蒙古族传统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蒙古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孙淑荣  梅青  金岩 《全国商情》2007,(11):123-125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都加深了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索,并且在开发中加大了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探索的投入,以提高当地旅游业的文化竞争力.本文拟从发掘济南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入手,结合济南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泉文化"为主题,整合济南市的旅游资源并使其形成脉络,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房山区因地势原因分割为南线、北线两大区域。南线以十渡为主要区域,旅游业发展繁荣,北线由于历史原因,旅游业发展十分缓慢。随着北线资源型产业退出历史舞台,作为替代产业的旅游业走向前台,为此,挖掘北线旅游文化十分必要。以北线乡镇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旅游文化特色入手,阐释霞云岭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通过梳理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从而为北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甘孜州发展旅游文化经济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化经济思想主要来源于生态环境思潮、藏族文化热、可持续发展思想。文化旅游业兴旺,关键是能创造特别多的社会财富,经济效益显著。文化旅游经济结构,主要由文化产业、生态产业、形象工程产业构成。开发绿色生物资源及和平利用旅游文化资源,建立旅游文化经济格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文化是旅游景点的灵魂,在旅游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实现旅游管理现代化,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论文对旅游文化进行剖析,深入分析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措施以加强旅游业的旅游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金岩  宋永生  杨欢 《全国商情》2007,(11):102-104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突飞猛进,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旅游文化范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旅游的发展和繁荣可以极大地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本文对文化旅游进行研究,对文化旅游及其产品的开发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若想有效地发展文化旅游,则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深厚,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优越。然而,由于“政区分割”,导致共享旅游资源开发纷争不断,区域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点、线、面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以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为例,从综合经济实力、旅游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科教卫生5个方面定量化探讨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估各城市旅游发展潜力,结果显示:上海、广州旅游发展潜力最强,天津、宁波、青岛、大连较强,其余城市较弱。各城市应该加强城市资源的整合,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强区域联动,建设一体化旅游发展机制;注重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作为一个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大功能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要求人类发展旅游业必须讲究整体经济效益、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强调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实现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和谐相融.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既是一项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旅游需要文化做依托,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品向多元化发展,文化性已不再仅仅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特征,而且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众多旅游产品中的一支奇葩,95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民俗风情游更是把文化旅游推向了高潮。实践证明,文化旅游在平衡旅游地淡旺季、提高旅游产品档次、深化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改善旅游产品结构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东山这个以海滨风光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的度假旅游地来说,关帝文化旅游开发则显得尤为必要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体验经济和休闲旅游大趋势的到来,曲阜市主要依靠门票收入和观光旅游的传统旅游业面临转型。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有助于实现曲阜旅游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曲阜市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因此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成为必由之路。结合曲阜旅游业现状,曲阜市可以通过变免费的文化交流为市场化运作,出台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与文化旅游产业化,努力延伸文化产业链条等途径实现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已难以满足游客的高需求,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体验已成为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体验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内涵。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来说,这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亦是新挑战。本文在泉州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条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泉州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开发构想,为泉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其深度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景德镇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其旅游资源的陶瓷历史文化内涵是景德镇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本文提出了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并对陶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旅游和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旅游的精髓。在研究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旅游文化对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以闽北为例,研究旅游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闽北加强旅游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思考,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要素,其中购物部分既是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又是区域旅游创汇的主要增长点。旅游购物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旅游购物一直是大连旅游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对旅游购物的资源及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刻,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大连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大对大连旅游购物市场开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阳朔现象,即阳朔旅游发展的独特新景象,指在西方背包旅游者的触发和影响下阳朔县域内所产生的一系列和旅游发展有关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变化及其联带效应。阳朔现象首先是一个旅游文化范畴的概念,然后才是旅游经济范畴的概念。阳朔现象是阳朔旅游不同发展阶段诸元素累积、运动的爆发。伴随着阳朔旅游业和阳朔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阳朔现象的内涵还会不断充实,不断丰富。在研究阳朔旅游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阳朔现象的内涵,及其给我们的启示与警醒。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旅游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产业融合这一中介传导机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渗透,互动发展,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与外延,拓宽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推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从理念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人才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以世界大多数国家进入WTO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给世界旅游业带来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趋向,发达国家文化以其文化的高势能消解着处于低势能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特色与魅力,又给世界旅游业带来了隐患。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中,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处于文化低势能的状况做出对策,明确旅游开发中的文化选择;在注意旅游发展中的文化协同的同时保持民族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