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语汇和情感两方面探讨《诗经》中婚恋诗的风格。《诗经》婚恋诗的语言是那种平易自然再现生活真实的朴素的美。创造性运用生活中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使得《诗经》在表情达意时产生一种自然感,如实直接,形象生动。而真切的情感体验的溶入,更让这种朴素灵动起来,似一泓清泉流淌心底,润生万般情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诗经》中的部分婚恋诗为对象,通过分析它们所表现出的当时的婚恋习俗与观念并予以分类,探究了春秋时期人们的婚恋习俗与观念。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周南、召南,存诗二十五篇。对"二南"的地域问题一直为《诗经》研究者所关注,历史上对此问题的研究很多,资料浩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全面数量梳理,展示新时期有关"二南"地域问题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在《诗经》婚恋诗中,描写女子忧愁的内容尤为突出。或写思妇之愁,或写爱情不自由之愤,或写遭弃之苦,或写思嫁之忧,深刻展现了周代女性婚恋生活的困境。面对如此沉重的忧愁困苦,《诗经》中的女子采取了不同宣泄方式,如悬想、自我倾诉、遨游等。从社会制度及现实背景层面看,造成彼时女性婚恋愁苦的根源在于宗法等级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以及战争徭役。  相似文献   

5.
《诗经》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流传和演变,后世赋予了它多种文化意蕴。但"诗三百"的原始形态,是以礼用为核心功能的。本文从它的产生缘起与过程,《诗》与周代礼乐政治的关系:西周末期前的《诗》与礼乐精神的体现和结合,西周以后的《诗》与礼乐精神的道德教化,春秋赋《诗》对《诗》的诠释与应用等几方面分析。春秋末期,孔子把《诗》由庙堂仪礼衍化到道德修养方面,并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不仅继承了《诗》的礼用教化功用,而且把它扩展到对理想社会的构筑和道德修养的完善层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之。本文旨在从《诗》的产生过程和演变历史,以及孔子的诗教为出发点把握和论述《诗》在先秦的礼用本质和嬗变。  相似文献   

6.
婚恋描写是《诗经》中的珍珠翠玉,而反抗婚姻不自由和悼念亡人的诗篇则更见其痛苦灼烧的光辉.那如怨如慕的抗婚诗和那如泣如诉的悼亡诗,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感伤和缠绵,更重要的透过这些充满血泪的哀歌,足以窥视到当时人的婚姻观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婚恋描写是《诗经》中的珍珠翠玉,而反抗婚姻不自由和悼念亡人的诗篇则更见其痛苦灼烧的光辉,那如怨如慕的抗婚诗和那如泣如诉的悼亡诗,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感伤和缠绵,更重要的透过这些充满血泪的哀歌,足以窥视到当时人的婚姻观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诗经》的重要地位及《诗经》的西播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诗经》的翻译和研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时代特点和对《诗经》翻译的不同要求。随着翻译及研究的深入,《诗经》翻译这座崇高而带有神秘色彩的圣殿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辉煌和绚丽的光彩并为西方人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秦文化是春秋战国以来日渐形成的以秦国和秦帝国为主体的地域文化。秦文化精神经历了春秋和战国至帝国时代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以《诗经》为代表,体现了早期自由奔放的人性化文化精神;后一阶段以国家主义、功利主义为中心,在文化表现上以简单、质朴、功实和强制为特点,加上长期以来盛行的原始宗教崇拜和信仰以及旧文化精神的部分延续,文化精神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物色》14处引述《诗经》,可分为以别称代《诗经》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其中以《风》、《诗》等别称代述《诗经》3处,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11处,涵盖风、大雅、小雅三个部分内容,涉及《周南·桃夭》、《大雅·板》、《小雅·采薇》、《小雅·裳裳者华》14篇作品。这不仅是刘勰征圣、宗经思想的具体实践,更重要的是,刘勰旨在通过《物色》来展现《诗经》文学语言的最高价值,即《诗经》语言不是在为事物"命名",而是表现事物的"质"。  相似文献   

11.
在陶渊明的诗作中,“诗三百”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我们把陶渊明的作品和《诗经》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陶渊明作品从形式到题材对《诗经》都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诗经》对陶渊明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巨大成就的获得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诗学方法,聚焦于一个典范的新诗文本,以闻一多全部新诗为研究对象,分类描写了闻一多新诗叠句:闻一多全部新诗中,有8首诗运用了原形叠句,有15首诗运用了变式叠句,作者还举例说明了闻一多运用叠句的方法及其在作品中产生的诗歌效应。此外,作者依据闻一多使用叠句的新诗作品,并上溯《诗经》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了诗歌叠句的基本特征和韵律功能,肯定了闻一多刷新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祝盟》七处引用《诗经》成辞,涉及《诗经》风、雅、颂三个部分,共七篇作品,可分为直接引用《诗经》原句,调整《诗经》原文字句、保留原意另造新句,用诗原辞、原意重组新句三种类型,这既是刘勰“依经附圣”写作思想的体现,也是其“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研究先秦文学、历史、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等的珍贵文献。其中,作为《诗经》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风》,虽然人们对它的性质尚存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国风》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较为真实、广泛地反映了《诗经》时代的整体社会面貌和上至诸侯贵族、下至普通民众的生活情景,为我们追忆和复原那个远去的时代,提供了极佳的文本信息。对《国风》中的声音描写加以梳理和分析,可以从这个特殊的角度进一步还原和丰富我们所理解的《诗经》时代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5.
庐剧经典《休丁香》是独具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小戏剧目。在叙事策略处理上,叙事时空的假定性、叙事情节的二元对立、叙事体态的人称变换、叙事语言的地域特色均是戏剧审美趣味最直观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先秦的《诗经·豳风·鸱鸮》与英国诗人的中古英语代表性辩论诗《猫头鹰与夜莺》中的猫头鹰的意象进行了深入比较,根据两篇诗赋中的猫头鹰的文化原型、结合两篇诗赋所处时代背景与中西方文化上的异同对其中的猫头鹰意象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旦角,因在"情、理"对抗中对"情"不懈追求而感动受众。然影响其反抗精神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诗经》为影响其性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诗大序》中"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道德规范对其行为和心理有影响。由此,《诗经》在《牡丹亭》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虽不专治《诗经》,但其于“诗三百”的文学态度和经史思路实为后来的治《诗》者之先导,首次借鉴西方理论,以文学与美学的眼光观照诗三百,以科学的实证态度,多重证据的治学思路完成了“六经皆史”的理性实践,而在其文学态度与经学态度中一以贯之的学术视野与治学方法,更是中国传统学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传统《诗经》学的现代化转型更有着不容忽视的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钦州汉族情歌与《诗经》情歌一样,都表现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但地域的不同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表现形式看,《诗经》情歌体现出阴盛阳衰的特点,钦州汉族情歌则是阳盛阴衰;从艺术形式看,《诗经》情歌篇幅较长,多以重章叠句出现,钦州汉族情歌则篇幅较短,多以双关谐音出现;从语言上看,《诗经》情歌用语雅致,没有方言特色,钦州汉族情歌用语通俗,体现鲜明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20.
今人大抵以为《汉广》一诗是恋歌,但本诗明言"之子于归",此诗之主旨必关乎婚姻。周代婚姻制度中存在"成妇之礼"及相应的"留马、返马之礼",本诗正是这种婚俗的产物。《诗经》中其他诗篇,如《关雎》,同样具有"成妇之礼"的婚俗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