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毛箬 《财会通讯》2008,(12):8-9
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近些年来最为火热和贡献率最大的行业,无论是从其行业规模、产业链条,还是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贡献率等各方面来看,都是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行业之一。虽然中央政府因为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有可能引发“泡沫”,因而在各项“救市”措施中,并未明确指明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救市”,但各省地方政府在保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多种经济和社会压力下,仍旧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明确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8年1-9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47.81%,9月份全市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12431.39元/平方米,较去年10月份每平方米17350.26元下跌了28.4%,住宅空置面积更是同比增加了逾九成。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属下的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指出,深圳房地产市场已从初期的“冲高回落”转变为市场交易“持续萎缩和低迷”。该报告首次明确发出“救市”呼声指“当前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干预,已显得非常必要”。“救市”一经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激烈争论,其中最有争议的是关于救市的必要性和如何救市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8年1-9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减少47.81%,9月份全市商品住宅销售均价为12431.39元/平方米,较去年10月份每平方米17350.26元下跌了28.4%,住宅空置面积更是同比增加了逾九成。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属下的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指出,深圳房地产市场已从初期的“冲高回落”转变为市场交易“持续萎缩和低迷”。该报告首次明确发出“救市”呼声指“当前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干预,已显得非常必要”。“救市”一经的提出,立即引起了各界的激烈争论,其中最有争议的是关于救市的必要性和如何救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3月3日,广东公布了《广东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粤十五条”),被业内誉为“最彻底”的救市方案。对于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开发商无疑是举双手赞同,但广东的救市时机却连地产商们都大为不解。为何选择在楼市“回暖”阶段再出手,纯粹为市场而考虑吗?  相似文献   

5.
随着韩国经济不断复苏、李明博政府的“房地产推动政策”的实施及海外资金的加速注入,“2010年韩国房地产业将迎来又一个高涨时期”。此番情景与国内目前房地产市场似有几分相似。为了“保八”,去年还被“调整”的房地产市场再次成为“支柱产业”,地价与房价齐飞的时代再次来临。当众多房地产业内人士在预估市场时只能叹“下半年形势如何,全看政策”的时候,这个市场还是健康的市场么?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商品房成交量萎缩,房价开始下行。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拯救楼市。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政府救市的目的、措施和效果呢?  相似文献   

7.
地产对于房地产税或不动产税,已是今年“两会”讨论十分热烈的个话题。对于房地产税该不该开征?其意义何在?房地产税如何开征?开征房地产税对社会的影响如何?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如何?它符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与实际?它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遏制国内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有作用吗?等等问题,早就咸了国内民众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房价为什么持续上涨?在一路亡扬的房价面前,房地产市场却更加活跃,购房者不减反增,这又该如何解释?国家一再出台各种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出现“房价越调越高”的现象?楼市泡沫为什么愈演愈烈?泡沫持续发展,是否会带来—些可怕的后果? 曾作为“国有产权流失”大讨论发起者和胜利者的郎咸平,在淡出公众视野一段时间后,把新观点和研究方向放到了众矢之的的房地产市场上。他的“虚拟资金”理论、“二元经济体系”,能否勾勒出房价上涨的清晰路径,让云山雾罩的房地产市场拨云见日?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的楼市拐点情景下,房地产市场的营销策略需要哪些变化或者调整?”“当前的房地产营销环境,充斥着‘拿来主义’的抄袭之风,而原创广告的现状如何,出路又何在?”  相似文献   

10.
《山东房地产》2008,(5):4-9
这次全省房地产管理工作会议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金融的动荡,现在各个国家的政府尤其是欧美、亚洲等地的各国政府都研究如何救市。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不能置之度外。对房地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关注,总书记和总理几次讲话,要保持房地产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都有一系列的指示和要求。省建设厅与统计局联合搞了一个调研报告,报给省政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房地产业在越来越激烈的争论声潮中势不可挡地展现出一派兴旺和繁荣,而随之产生的房地产市场那种白热化的竞争,也变得格外惨烈。如今的房地产业已由“圈地”时代进入了“圈人”时代,争夺市场份额成为房地产企业最高的追逐日标。如何吸引购买?人把钱砸出来的广告为何不见曾经百试百灵的万金油效果了?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新政的颁布与实施,引起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如何正确看待和认识房地产新政下市场的变化,分析和把握好房地产新政实质?房地产企业和律师如何应对房地产新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海如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11月18日,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和上海市律师协会联合召开房地产调控新政与法律专题研讨会,近百位房地产专家、学者和律师.就以上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3.
从去年3月份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成交量普遍下降。可以看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势在必行,力度将逐渐加大,房地产市场这块奶酪正面临着被重新瓜分的局面。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小老鼠”面对新发生的状况,适时而变,从自身找原因,不停地在思考、寻找丢失的奶酪,从而获得了更多地奶酪。在当前的情势下,房地产企业也面临相同的困境,是积极行动?还是坐以待毙?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兼评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媒体上常有“房地产泡沫经济”的提法。究竟什么叫泡沫经济?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有什么关联?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正确看待经济泡沫,避免泡沫经济?本文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试图作些探讨,并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一、正确理解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涵义要弄清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泡沫经济的涵义。什么叫泡沫经济?《辞海》(1999年版)的解释是:“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  相似文献   

15.
刘长滨 《数据》2008,(1):31-32
房地产中介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行业,“中天置业”东窗事发再次把地产中介推上了风口浪尖,中介行业遭遇信誉低谷。地产中介真应如此被动吗?本文作者从房地产中介市场作用的角度阐述了作为房地产市场经济运行重要一环的房地产中介具有重要的经济“纽带”作用,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不过,由于房地产中介市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又使其遭遇行业发展的尴尬。  相似文献   

16.
面对更加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行业还存在什么样的机会?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究竟应该如何?经济转型中的中国房地产业该如何主动应对?3月24日,由城市观点新媒体与《海峡导报》联合主办的“3次调控下的房企抉择”论坛在厦门磐基皇冠假日酒店隆重举行,专家学者就“国八条”新政、新兴地区的发展机会、资金安全、房产税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陈燕  鲁丽 《东南置业》2014,(8):32-35
7月下旬,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救市文件。它的出台坐实了近段时间业内与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的“闽八条”,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省级政府救市的先例。  相似文献   

18.
《东南置业》2008,(2):38-43
经历了三年的牛市大涨,房地产市进入阶段性回调,多个一线城市“有价无市”频现,观望氛围浓烈,中国楼市拐点日渐逼近。作为三线城市的漳州,房阶也在经历2007年大涨之后,呈现扑朔迷离的局面。 在这场国家新政、地产市场,开发商与消费者四方博弈中,2008年漳州房地产开发将呈现什么样的格局?漳州房地产市场将如何变幻?  相似文献   

19.
闻之 《房地产导刊》2014,(11):23-23
国民经济过于依赖房地产,实质就是“房地产绑架经济”。一旦经济下行,就放宽政策甚至足出台刺激政策,用房地产刺激经济,这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只会进一步加剧国民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目前地方和中央都出台了一些“救市”措施,表面上和以往救市区则不大,但这次“救市”一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基本上部集中在交易环节,多是针对购房者的,而不是直接针对开发商的。我们提起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总会拿日本来类比。但日本的历史告诉我们,一是楼市“硬着陆”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二足在楼市下行之时,从紧的货币政镶、特别足央行大幅加息,是刺破楼市泡沫的首要原因。因此,在我国继续坚持“稳健货币政簏”的同时,采取措施加火交易环节的资金支持,本质上并不足让楼市逆转,而是避免楼市“硬着陆”,从而为走出依赖房地产刺激经济的恶性循环,提供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救市     
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交易低迷,近几个月一些城市出台了一些鼓励住房消费、刺激房地产交易的措施,被媒体称为“救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