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传福的2007让人们感到“疯话”不断——到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乘用车产销企业.到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乘用车产销企业。这个2003年才踏进汽车业的安徽人,在汽车界演绎着“不合群”的“疯狂”。  相似文献   

2.
王传福赌车     
2003年,以“机会主义”著称的“电池大王”比亚迪,通过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进入中国汽车业。王传福的此举遭到境外基金的一致反对,在香港上市的比亚迪股票一度大跌,由17港币跌至11港币。但王传福造车的决心丝毫未减,一边追加投资,增持秦川汽车的股份至95%,一边将秦川汽车更名为比亚迪汽车,并成立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组建汽车研发队伍。比亚迪股票大跌之后疯狂反弹,一度走高至23港币,社会上关于比亚迪造车的舆论逐渐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3.
语录连连看     
《经营者》2011,(15):29-29
“王总不会跟我谈销售的事,他只专注于他的技术,我们之间分得很开。” 被离职传闻缠身的比亚迪股份公司副总裁、比亚迪汽车销售总经理夏治冰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描述他与王传福的日常交流内容。  相似文献   

4.
张南 《经营者》2014,(18):38-39
号称技术狂人的王传福确实不应该说出诸如此类的话,他应该在电池技术革新、产品质量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方面下苦功 最近让我们大吃一惊的消息很多,其中包括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近期接受采访时说,为了增加电动汽车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中国正在考虑征收新的燃油税。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汽车发展史上,有很多值得铭记的节点,让一汽人自豪的是,这些关键的节点中很多的“第一”都是由一汽人创造的。比如中国的第一辆卡车、第一辆轿车都诞生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不过中国生产出第一台汽车的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却是在前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建造起来的。“要发展我国自己的汽车工业,没有自己的汽车工厂设计队伍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早在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之初,第一代汽车人就清醒地意识到了这点。于是从50年前的1958年,中国开启了自己绘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蓝图的辉煌历程,而担此大任者就是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九院)。从我国自行设计第一个大型汽车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到2003年一汽同时建设的四大新基地,再到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的一汽轿车扩建工程,50年披肝沥胆,50年锐意进取,九院人用智慧和汗水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竖起一座座丰碑,成为中国汽车工厂设计先进技术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6.
他山之石     
相比世界上几个主要汽车消费国家和地区的召回制度,我们发现,《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尽快出台,已经迫在眉睫,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而汽车和消费者的生命是如此的息息相关。相对于一些汽车企业对这项新法规“过严“的抱怨,我们也发现,召回法规的日益严苛已经是国际潮流,而我们所谓“过严”的法规实际上还是充分考虑国情,宽容有加的。  相似文献   

7.
朱雪尘  肖鸿扬 《英才》2004,(2):16-22
论年龄.37岁的王传福稳坐电池行业的龙头老大.可谓大器早成。拼财富,身家338亿美元的王传福跻身中国内地百富榜第13名。算得上白手起家的样板。讲名气,击退华晨.德隆,入侵秦川汽车的王传福.吊足了公众胃口,不能不说造势有方。说机缘,生正逢时的王传福,赶上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好时候,他一手炮制的“中国制造”虽屡遭国际市场“封杀”.却无人能阻挡其低成本扩张的步伐。虽说王传福的蹿红,且频频现身在各大媒体不过是近两年的事,但他的异军突起,绝非中国经济版图的偶然现象。当中国的财富阶层浮出越来越多生于60年代的企业家族群时.人们开始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原罪说在他们身上逐渐淡化。他们捆缚着上一代的传统情结。携带与生俱来的激进因素,手持知本利器游走在现代商场上。王传福无疑是60年代族群的代表人物.“地缘化”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传承.使王传福的深圳工厂变成了他安徽乡亲的发展基地。“人定胜天”这句在60年代中国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被王传福注入到他的企业组织细胞里。“变革思维”这一信息时代最流行的理念,让王传福意识到企业登峰造极时的生存危机。同样是60年出生的企业家田溯宁曾公开坦言:他们出生在充满革命精神的60年代,在集体主义的70年代成长.在80年代初接触到西方化的冲击,而在90年代他们成为了中国化进程中最为活跃的中坚分子。这一族群人既新锐又保守,他们的成功在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们形成的企业生态圈能代表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吗?  相似文献   

8.
比亚迪的王传福和吉利的李书福,名字里面都有一个“福”字,他们是中国民营汽车业的两个“福娃”。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17日北京昆仑饭店。在场名为2004年中国企业家的挑战与期待的论坛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正在回答听众提问。当被问及把电动汽车作为第二主业是否明智时王传福终于按捺不住“一谈到电池和汽车我就激动,请允许我站起来讲……”  相似文献   

10.
张小平  唐凯林 《英才》2004,(1):81-84
王传福(比亚迪股份董事长)2005年1月23日,王传福通过旗下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比亚迪股份,动用2.54亿港元收购西安秦川汽车77%的股份。但香港证券行对此却表示质疑,认为该收购存在四大不利因素:汽车业务与比亚迪不相关,收购价格过高,秦川汽车竞争力不足,比亚迪风险增加以及管理层诚信受到怀疑,于是将比亚迪的评级由“买入”改为“沽出”。事实上,到2003年3月时,仍然有香港的基金经理打电话给王传福,希望  相似文献   

11.
微妙的角力     
杨与肖 《经营者》2014,(18):166-172
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示范运行期进入市场推广期,这意味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继续进行整车的技术研发外,关键零部件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越发重要。9月6日,在2014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刚和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傅毅就如何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水平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峥 《上海标准化》2013,(10):11-15
今年10月1日.争论和猜测了12年之久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终于开始正式实施,这是中国汽车消费维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12年蹉跎迈出的第一步.或许并不完美,甚至仍存在瑕疵和争议,但却不失为政府部门对汽车消费维权领域日益升温的社会关切的一种回应。从近期看.“汽车三包”让消费者从此维权有法可依;从长远看,“汽车三包”对于我国汽车产业的规范和升级.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赴德期间,有幸参观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和“奔驰”汽车公司,深感我国汽车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业间的差距。长期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受到高关税、高车价和高利润的保护,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缺乏外部竞争的动力及内部竞争的活力,因而加入WTO对中国冲击最大的行业是汽车工业。中国有令人瞠目结舌的汽车市场。据新近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家庭中大约有20%,约2600万户有购车的欲望,这相当于全球汽车厂商一年的总产量。如此巨大的“蛋糕”,让世界各厂商侧目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早在中国加入WTO之前,国外一些汽车厂商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杀入中…  相似文献   

14.
1个月不到,王传福将福布斯中国首富和胡润百富榜首富双双揽入怀中。身为“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用借来的250万元起家,用短短14年时间,让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成功秘诀在哪里?王传福凭借什么坐拥巨额财富甲以“山寨”产品起家的“比亚迪”,强大之后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8日,李书福公然把一款吉利自由舰轿车弄到全球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车展之一——美国底特律车展上。这是该车展举办98年来首次出现的中国汽车。李书福竟敢到美国汽车“三巨头”门口班门弄斧,这种狂妄之举让国内外汽车大腕们着实吃惊不小。有些人纳闷:这个“疯子”是不是又犯病了?然而,李书福有自己的想法:把汽车卖到外国去,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世界汽车跑遍全中国。  相似文献   

16.
孙海燕 《东方企业家》2007,(8):I0020-I0020
当初当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宣布进入汽车行业的时候,估计大部分人都心存疑惑:从做得好好的电池行业到几乎一无所知的汽车行业,就好像是一头“狂牛”进入到现代的高速公路,和多年来与高速公路已形成“默契”的各个品牌的汽车比赛,似乎有些自不量力。  相似文献   

17.
失衡的天平     
盂为 《经营者》2014,(18):162-165
9月1日,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第一天。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再次狂欢的时刻,却有个严峻的问题被多数人忽视。9月1日,中国学生的开学日,这一天成为了国内很多城市一年中的“最堵日”,但或许也是中国汽车消费者一个“堵心”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遵守加入WTO的承诺中,要打破传统的只有本国商业银行才可经营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制约,随着央行关于《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管理办法》和《汽车信贷管理办法》的即将公布出台,由于允许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享受中资同类金融机构的同等待遇及外资银行可在五年缓冲期后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外资之所以如此看好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是因为这个市场有着远大的“钱”途。  相似文献   

19.
怎样下猛药     
贾可  刘宝华 《经营者》2012,(16):159-161
王传福认为,如果把新能源汽车不摇号政策落实下来,不要搞地方保护主义,再把新能源车重点放到公交上去,2015年的50万台新能源汽车规划就不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有人曾经说过:“中国是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租赁大国”。事实确实如此,目前中国机动车数量超过1.6亿辆,但汽车租赁市场仍然较小。经过18年的发展,国内已经拥有3000多家汽车租赁企业,但其中有80%的企业运营车辆不足50辆,70%的企业正式员工人数不足5名,产业集中度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