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砖灰瓦,红柱画檐,庭院古朴幽深……这是古城沈阳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还完好地保存着的一处清末老式建筑———张学良旧居。张学良旧居,人们习惯叫它“大帅府或“少帅府”,现在统称“张氏帅府”,位于繁华的沈阳清代故宫南侧,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其儿子———少帅张学良的官邸和寓  相似文献   

2.
二十年代后期,在东北的政治空间里,缓慢地形成了张学良的政治集团。但由于“满洲事变”使张学良失去了这一政治空间而流亡于关内。其后,围绕着张学良的政治空间,是由沈阳、南京、国联所在地的日内瓦等走廊连结起来的。围绕张学良的东北政治势力关系当天夜里,张学良在前门中和剧场为招待外国驻北平公领事馆人员,与妻子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等正在观看梅兰芳的京剧《宇宙锋》时,收到事变的第一次战报。这时张学良已病愈,正在恢复其社会活动,但尚在医院办公。因沈阳的电话直接打到医院,张学良便立即返口协和医院与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  相似文献   

3.
中东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之间的武装冲突,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惨败。这场冲突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局势,中苏断交、苏联对中国的武力政策和对日亲善缓和的政策,客观上给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扩张政策及其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的和区域的条件,即日本以对苏联在中东路事件上对中国的武力政策的默许,甚至在一些具体举措上的支持为代价,换取了苏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日本扩大在中国东北侵略行径的默认。此外,事件对张学良处理"九一八"事变的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看清了中国的形势,加速了侵华的进程。正是借着中、苏特别是苏、日之间这种相互关系的遽变,日本加紧了其在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扩张和武装侵略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1930年5月开始的中原大战,成为蒋介石派对阎锡山·冯玉祥·桂系和汪精卫改组派集团及邻鲁的西山会议派集团反蒋联合势力的一场大决战,蒋介石派处于如无张学良东北军的支援,即难以度过这一政治危机的境地。反蒋联合派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9月,于北京组成新国民政府,阎锡山任主席,虽未征得本人的同意亦将张学良列入政府要员之中。不言而喻,这是争夺国民党正统领导权的斗争。蒋介石千方百计地采取宠络张学良的策略,第一,派遣张群和吴铁城等国民党实力人物,及与东北有关的李石曾、方本仁、罗文十、汤尔和、顾维钩等出…  相似文献   

5.
梨树县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档案中,有两封泛黄的信件,那是86年前,"少帅"张学良、六军团参谋长(陆军少将)王之佑分别写给梨树县公署藏伯彭县长的。信的背后藏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在那里沉淀着官兵的生死之情,更演绎着超越血缘亲情的人间传奇。张学良一生不知历经了多少次危难,但最惊心动魄的是1926年9月10日,在张家口缴械整编叛军之时,是卫队长姜化南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张学良的安全,牺牲时年仅26岁。张学良为了感谢姜化南的救命之恩,在姜化南故里梨树县办理购置房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在东北主政期间,提出了东北新建设思想.其主要内容是:革新政务,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休养生息,积极发展地区民族经济;鼓励和兴办各类学校;注重交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张学良的改革措施,推动了东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四、张学良的抉择张学良究竟应接受林权太郎的建议还是方本仁的忠告,一时难以做出决断。这时他忽然想起自己曾读过的《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为了个人的生死问题而苦恼的。而如今他张学良面临的并非个人,而是关系到整个东北三千万同胞命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五十六个民族天十六朵花。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庄中,有一枝绽放于祖国北江的民族之花——齐齐哈尔市民族师范学校(民族中学),它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先进的教学经验而著称于鹤城,他们部辉煌的业绩为我们的家乡那古老的嫩江流域演奏了一曲曲动人的教育诗篇。──—作者题记市民族中学成立于1928年,该校的前身为齐齐哈尔蒙旗师范学校.民族师范学校渊源于1929年的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少帅张学良普兼任董事长,并曾在全校师生的集会上演讲。1926年两校合并,定名为兴安师范。中间曾几经演变.1926年开始招收第一期高中班,同年起名…  相似文献   

9.
三、保定会议这时张学良收到了蒋介石总统的紧急电报,蒋介石已抵达华北保定主持召开中央军事委员会,电令张学良立即前往报到。此次在保定召开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议,乃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重要会议。在会议上,冯玉祥、白崇喜、张发奎、商震、张学良、李宗仁等军阀出身的将军,一致主张应与日军进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除了民间、学者观点之外,历史当事人如蒋介石、李宗仁、阎锡山等都对这一问题有过回忆、分析和检讨.张学良参加过国共内战,由于特殊的经历,出于对国共两党的深刻了解,他在晚年口述历史时,对这一问题作了有异于一般学者和其他当事人的总结.这里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存藏的张学良口述文本为主要材料来梳理张学良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道》2014,(9):92-92
本书是一本奇特的历史书,作者称之为“小说体历史”。作者沃尔特·麦克杜格尔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了北太平洋地区近400年的历史,生动地描绘了环太平洋国家围绕着这片大洋展开的角逐。而书中对北太平洋地区地缘政治与海洋帝国盛衰原因的分析、对不同文化间冲突与融合的描写,却让本书成为一本不折不扣的“严肃的非小说”。  相似文献   

12.
在共和国57位开国上将中,吕正操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百岁上将。1905年1月4日,在日俄战争的硝烟中,吕正操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经一位远亲介绍,吕正操来到张学良卫队旅一团三营九连当兵。张学良看他的字写得不错,便推荐他去考东北讲武堂。  相似文献   

13.
然而,张学良对内战持批判的立场是一贯的,即使在其担任军务期间,亦向其父力陈战争之有害无益。由于张作霖之死,使其这一主张在政治上重新凝聚.形成为一个新的政治空间。从而,便产生了取代张作霖,以与张学良的亲信·从属关系为基础的东北地区政治空间。的确,开始形成张学良的新的政治集团。一为由东北大学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为中心的文官集团;一为东北军内的东三省讲武堂毕业的青年军官集团。其中,并不包括张作霖时代的旧派“绿林”集团。不过,要使东北地区政治维持其稳定局面,如果不依靠旧派集团,也恐怕难以运行,亦即不能缺…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曾受过法西斯思想影响,一度拥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指挥东北军进行过反共内战。但是,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际,在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策的感召下,深受国恨家仇磨难的张学良,翻然醒悟,决心救国,在“联共逼蒋抗日”中作出了他特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第十三章动荡的中国一、兵谏华清宫的捷报,立即通过电话向坐阵在西安城内的张学良报告了。午后九点,张学良向幕僚公布了兵变完全成功的消息。“逮捕委员长”的新闻迅速传遍城内每一个角落,东北军士兵为庆祝兵变成功,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热闹非凡。城内已恢复正常秩序,人们同往常一样在街里熙来攘往。西安同往日一样  相似文献   

16.
现以清末东北鼠疫为切入点,选取三个社会阶层来描述民众在疫情中的真实生存状态,并分析不同社会阶层在疫情中的不同反应,以期引导人们关注历史事件中底层人物的遭遇与处境,理解民众行为背后的动因,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历史。  相似文献   

17.
三、西安事变1995年1月,93岁高龄的张学良先生,于其旅美檀香山瓦伊其基·比齐公寓接受笔者往访,他说:“研究历史上的某项事件时,必须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历史环境与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只看历史的表现现象是不行的。”这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政治的历史见证人,聆听其所谈“历史环境”所具有的重要含义,的确有一种不能不令人深表同感的魄力。本来想到他会从其最关心的西安事变话题谈起的,但他却自行变换了话题,佩侃而谈。就有关曾是其交战对手的吴佩军作为军人的评价:乃父作霖本不好打内战,实要集中兵力向“外蒙古”发…  相似文献   

18.
赵庄,被新闻媒体和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朝柴)的人称之为“少帅”。这位温文儒雅“少帅”地浮出,引起了众人的关注。有的赞叹、有的企盼、有的观望……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东北之窗》2008,(20):50-51
《闯关东》中篇涉及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治理东北时使辽宁经济渐有起色的内容,那么"武行"出身的张作霖是怎样振兴经济的呢?  相似文献   

20.
王廷江 《发展》2009,(6):94-94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蕴含有丰富的理论与知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讲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一、必须注重语言的鲜活、优美 历史知识是以事件为经,以人物为纬。但如何准确地表述历史事件,鲜活地显现历史人物,就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