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梳理总结其他稀缺资源定价方法在排水权交易定价中的适应性,结合排水权交易市场特征,运用完全成本定价模型和改进后的价格上限模型(RPI-X),明确排水权交易价格的上下阈值。以句容市赤山湖2016年汛期排水权交易事件为案例,计算出两地排水权交易价格上下阈值为7347.68万元、13225.82万元。研究结果显示:该定价方法能有效表现排水权转让区所承担的洪涝灾害损失,保护交易双方权益;契合我国目前防洪调度注重损失补偿的现实,利于实现价值量化;交易定价过程应综合考虑转让区的机会成本,以协调流域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4.
为解决强降水集中时期我国突出的排水权矛盾,开展排水权配置与交易的研究势在必行,而排水权交易价格问题又是排水权交易问题的关键要素。为此,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水权交易市场和水权交易价格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排水权交易的现状及特征,提出排水权交易价格形成的两个步骤:一是利用全成本定价法测算排水权交易的基础价格;二是在基础价格之上,研究排水权市场化定价方式。最后,构建出"成本+竞价"的排水权交易定价的综合模式,该模式综合协商定价、招投标定价和拍卖竞价于一体,充分发挥了3种交易方式的各自优势。研究结果有利于推动排水权交易市场的构建,为完善我国排水权交易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家交易平台实例,运用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实证研究了水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让方地区GDP越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越低,交易主体所处行业平均利润率越高,水权交易价格越高,同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对水权交易价格的作用机制受到交易主体所处行业平均利润率的调节作用。以农业-工业这一主体类别为基组参照类,当交易发生在农户和农户之间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对水权交易价格的负面影响会削弱;当交易发生在政府与政府之间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对水权交易价格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6.
7.
天然水资源价值理论及其实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分析天然水资源的资产性质,揭示水资源价值的内涵,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资源是国家所有的资源资产,对水资源资产的保卫和保护等劳动构成了水资源的价值,水资源本身的价值实质是水资源资产产权即“水权”的价值,“水权”的价值应该以“地租”的形式实现,它不受是否凝结着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的限制,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具体体现。据此提出了水资源价值测算方法并对河北省资源水价进行了测算。同时认为,工业城镇水资源价值比农业灌溉高的原因不是用户不同,而是质量或社会成本高,如保证率高、水质好、超采地下水、挤占农业用水等。 相似文献
8.
水权交易制度作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与实践领域均迎来新一轮探索热潮。交易价格机制是水权市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当前我国水权交易试点地区实践,剖析其价格总体水平与价格形成方法,认为价格构成不全面、定价测算不科学、议价机制缺失、监管不到位是驱动水权交易价格改革的主要动因。提出应树立水权价格为财产性收益的认识,科学界定水权的价值构成和价格的形成方式,依托水权平台的交易组织功能,发挥市场在水权价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并构建有效的水权交易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资源的日益紧缺问题,探讨通过水的价值评估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着眼于整个水循环系统的总体,综合采用了多种计算方法,对上游径流通过蓄水的动态变化量在下游所产生的间接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了水资源下游到上游的再配置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动态库容对在上游取水的机会成本有很大影响,并且蓄水一般都能提高水系统的总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外水权交易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的日益严重,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竞争加剧,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合理分配水资源是目前国际社会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水事冲突,促进水资源持续有效利用和管理等问题中十分重视的政策和战略举措,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矫,墨西哥和国加利福尼亚洲(简称加州)等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水权交易方面的实践,得出一些对我国建立合理的水权制度,适时开展水权交易的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对国内外水权交易相关文献的整理,就当前的研究成果及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水权及水权交易的定义、前提、定价、外部效应及政府的角度对当前研究成果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述评。通过文献梳理得知,近几十年来水权交易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已为这一问题构建了较完备的研究体系,但在水权的内涵、水权交易的前提、水权的定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仍不理想,建议未来应当重点从水权及水权交易的内涵、水权交易过程的效率评价以及生态环境效应等角度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生态文明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我国必须加大水资源治理制度的改革力度。深入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治理制度,认为现行的以水量分配和取水许可为主的水资源治理制度体系存在水量分配固化、权属意识薄弱、治理手段行政化和部门职能重叠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水资源治理制度体系改革的内在动因。提出水权制度是现代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水资源治理领域的表现形式,并论证现代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新时代水资源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依据产权理论的确权、交易、监督管理3个相互衔接的制度模块,提出水资源现代治理制度改革取向。建议新时代水资源现代治理制度体系以确权登记为基础、水权为表现形式、市场机制为核心,处理好水权制度与水资源系列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河(湖)长制、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水利工程融资、取水许可制度之间的关系,不断推进水资源治理体系的深化改革,加速建立现代化的水资源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对水权的定义及水权的界定问题进行思考,并对我国水权界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在水权界定方面存在的问题:水资源所有权还不能完全得到实现;水资源使用权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水资源收益权还得不到良好的保证;水资源转让权还没有取得合法地位。提出完善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权界定的一些建议: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力度,促进水资源所有权的真正实现;用市场机制明确界定水资源的使用权,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保证水资源收益权的良好运行;使水资源转让权合法化,初步建立水资源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和运用水市场、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部署,推进我国水权制度建设,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广东省水权水市场建设的实践开展调研。总结我国各地区水权交易制度建设的路径、模式和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资料收集等定量研究方法,分析3个典型省份的案例,明确了建设水权交易制度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拓宽水利设施融资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有关省区在实践中存在过分强调政府作用、定价机制不完善、缺乏社会参与、水资源监控能力不够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健全水权交易制度、建立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构建有效监督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