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氮比对猪粪-玉米秸秆混合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选用猪粪与玉米秸秆为原料,研究了碳氮比对猪粪-玉米秸秆混合堆肥的影响,比较堆肥过程中堆体各项指标的差异,根据T值和种子发芽指数进一步评价腐熟度,结果表明,C/N值为20时处理腐熟效果最好。堆肥结束后,猪粪-玉米秸秆混合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但均符合《有机肥料》(NY525-2012)标准限量要求,可以作为肥料施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生物炭—辣椒盆栽试验,研究果木炭与猪粪炭在0%(CK)、5%(G5和Z5)和10%(G10和Z10,以风干土计)添加量下,种植辣椒后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及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后(未种植作物),与CK组相比,土壤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且添加猪粪炭对养分含量提升效果更显著。种植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所下降,而仅添加猪粪炭使全氮含量有所下降。种植前后猪粪炭添加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提升与保持,且Z10组效果最佳。生物炭对Pb、Hg和Cd的修复效果依次减弱。其中,猪粪炭添加对三种重金属的修复效果整体较优,且修复效果随猪粪炭浓度增加显著增强;果木炭对Pb和Hg的修复效果较好,对Cd的修复效果较不稳定,后期治理中可优先选用猪粪炭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分别研究了中温(37℃)条件下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特性,并将二者混合厌氧发酵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中分析了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产气量、甲烷含量及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其中,控制发酵料液总体积为500 mL,总固体(TS)含量为8%,发酵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及甲烷产量远远低于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日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不适宜单独厌氧发酵;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平均pH偏酸性,低于落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平均pH;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系统与法国梧桐落叶厌氧发酵系统相比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加快,原处于城市中的重工业企业进行了搬迁,遗留场地对人类健康、环境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危害较大。以某化工厂搬迁后遗留场地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20 cm土样18个,测试了Ni、Cu、Cd、Pb、Hg、As和Zn共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运用质量比统计分析、污染特征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判断场地内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Ni、Cu、Cd、Pb、Hg、As和Zn含量分别为30.16、35.10、0.28、31.74、0.92、18.99和72.63 mg·kg~(-1),受测的7种重金属与关中地区背景值相比超标率为83.3%,以Hg、As污染为主且已超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筛选值,说明化工厂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含量有极大的影响;重金属主要在污水池与反应堆处明显富集,说明化工厂可能存在渗漏或偷排现象,这也是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万庄金矿区及其矿区周边表层土壤取样调查,本文测定了矿区土壤中八大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As、Cd、Cr、Cu、Hg、Pb、Zn和Ni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0.345 mg/kg、26.858 mg/kg、0.321 mg/kg、68.055 mg/kg、30.879 mg/kg、59.040 ng/g、51.556 mg/kg,89.450 mg/kg和32.070mg/kg,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比发现,该矿区土壤中研究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二级标准值,说明该地区的重金属积累比较严重。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学方法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Cr、Ni可能源自后期人为因素和大气沉降;As、Pb、Cd及Zn的来源可能是矿石开采、开采后的堆积冶炼、矿产的运输以及冶炼后的残渣堆积物;对于Hg的来源,除了源于土壤的自然成土因素,主要原因是金矿选冶采用氰化法时需要加入汞。  相似文献   

6.
卢楠  李刚  罗玉虎 《西部大开发》2018,(收录汇总):24-29
为掌握金矿区尾渣堆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重金属元素Cr、Ni和As为研究对象,设置与尾渣堆不同距离采样点,采集了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在采样点采集了芦苇、茵陈蒿、铁杆蒿和针茅等典型土著植物样品,测定并计算了各植物样品的重金属富集和转移系数,探明了3种重金属在植物不同组织中的累积和再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以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为标准,在距离尾渣堆30m和50m范围内,污染等级为轻度。以GB 15618—2018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为标准,Cr、Ni、As无污染。尾渣中Ni、As含量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距尾渣堆10m处的As在表层0~10cm含量显著高于10~30cm含量的现象。0~30m范围内,Ni和As平均含量与尾渣堆距离显著相关(p<0.05)。芦苇、铁杆蒿和针茅根部对Cr、Ni,铁杆蒿和针茅对As的吸附累积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氯化法处理印尼某含金、砷高硫精矿烧渣,可以获得较好的回收效果。结果表明,在润磨时间10 s、CaCl_2添加量7%、膨润土添加量2%、氯化温度1 250 ℃、氯化时间2 h的条件下,主要有价金属Au、Ag、Cu的挥发率分别为91.51%、99.73%和98.14%,渣中氯、硫基本挥发完全,铁的挥发损失较小,产品球团铁品位超过62%,强度大于2 300 N,可以符合《高炉用酸性铁球团矿》(GB/T 27692—2011)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江苏科技信息》2019,(30):44-47
文章简述了大气中重金属(铅、汞)在线监测概况,分析探讨了南京市某测点环境空气中重金属铅、汞在线监测数据,得出结论:2017年、2018年南京市某测点环境空气中铅年均值和季均值都远远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限值要求。2017年、2018年南京市某测点环境空气中汞年均浓度与全球城市大气汞浓度范围比较,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铅、汞的季度变化趋势与PM2.5季度变化趋势相对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某净水厂采用水库水作为水源,水源水质总体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存在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藻、有机物含量小幅波动、嗅味比较明显等污染特征.本文针对性地分析了各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技术方案,将各技术工艺进行组合,最终确定其处理技术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河道水源地大规模原位净水系统及净水方法效果,本文通过在黄河(陕西韩城—合阳段)原有堤坝修筑需求的基础上搭建了大规模原位净水系统。该系统由主河道至人工河道依次设置第一净水区、第二净水区和第三净水区,人工河道为饮用水水源区。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净化,人工河道中的水质在各项检测指标上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浊度及铬、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大幅下降,其中浊度从24.0NTU下降至1.85NTU,铬含量从0.017mg·L~(-1)下降至0.001mg·L~(-1),铜含量从0.016mg·L~(-1)下降至0.008mg·L~(-1),锌含量从0.066mg·L~(-1)下降至0.022mg·L~(-1),其含量均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限值提高至符合Ⅰ类限值。该净水方法是在主河道长期冲流而成的沙洲上严格划分净水治理区域,基于河道水文特征和地势特点进行侧渗水原位净化处理,本身依托并利用了河道堤坝的建设,在河道原址进行净化而不需要再另外选址,不仅解决了运送传输问题,而且提高了处理量和处理效率,真正实现水源的原位规模化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典型行业含砷废渣为研究对象,开展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获得无害化处理技术的最优配方和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m(含砷废渣)∶m(电石渣)∶m(稳定剂A)∶m(稳定剂B)∶m(水泥)=1.000∶0.025∶0.020∶0.010∶0.300,水灰比为0.4的条件下,含砷废渣处理后,砷浸出浓度由618 mg/L平均降低至1.09 mg/L,达到《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19)的相关要求,说明水泥固化辅助药剂稳定化处理含砷废渣能够有效降低有毒重金属的浸出、迁移,达到无害化处理目的。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某微污染地表水源为对象,考察包埋硝化菌颗粒填充率为30% 的流化床-超滤联用工艺处理效果,并与传统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为0.38~1.27 mg/L、高锰酸钾指数CODMn为6.5~8.0 mg/L,在溶解氧DO≥2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10 min条件下,包埋菌-超滤工艺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0.23 mg/L,CODMn平均浓度4.65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2% 和35.4%.包埋菌-超滤工艺去除氨氮效果比传统工艺高出44.2%,对CODMn的去除效果比传统工艺高出6.3%,出水指标可达到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13.
理论化学与先进分析方法 根据历年《台湾科技年鉴》、《"国科会"年报》、《中研院化学研究所年报》等资料介绍,在理论化学与先进分析方法领域,台湾科学家以往取得的成果包括:以理论计算探讨取代基对环糊精结构的影响;解析单分子层在表面结构重排现象,及混合单分子层在表面重排的相分离现象;利用"质子化诱导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概念来设计可远端调控的氢键系统,并研究如何设计共轭架桥结构,以增强调控能力;探讨氟取代对氟化并五苯分子半导体特性的影响;利用磷桥及硫桥异核双金属错合物研究异核金属键的化学性质;以六氮巨环配基合成新的三核铜混价含氧错化物;模拟嗜甲烷菌甲烷单氧化酶的反应中心,进行三价铜错合物的合成与光谱鉴定分析以及与受质反应机制之研究;用水热法合成无机固态化合物;研究金属错合物在二氧化碳固定化学上之作用;利用Suzuki耦合反应,成功地耦合带有氰基或不带氰基的苯硼酸与带有氰基或不带氰基之溴化或碘化苯来制备多种含氰基与不含氰基的三联苯;发展能有效用于合成α—芳香基及α—烯基—N,N—二甲基乙酰胺的耦合反应;设计具有功能性的有机分子,配合动力学的测量,探讨其内部的电子及能量转移的机制,以了解分子内予体与受体轨域间的交互作用,另一方面开发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反应的基础速率的理论预测方法;研发三维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并结合与交叉分子束实验技术,探测两个反应产物彼此的关联性;发现手性分子并不是等分布性,而是随着马达的移动及转动的动态所产生的力场而有所改变,达到辨识、分离手性分子的结果;成功发展出三维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其灵敏度与解析度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并发现了"反应动态共振"的成因与性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