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源污染和碳排放阻碍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农业绿色发展的实现与高效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有关。基于面源污染和碳排放,构建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经济-能源-环境-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的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农业面板数据为例,结合内在增长和外在驱动对效率提升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上中下游都主要呈现偏右“U”型变化,效率提升应从增加模式转化为优化模式;研究期内区域差异呈现“扩大-收敛”的变化特征,高效率地区呈现“点-片-点-片”的扩散作用,存在一定的涓滴效应;从内在增长方面需要注意水资源管理使用、环境治理、区域科技进步动力、区域合作链等因素的影响;外部驱动因素中城镇化程度、产业结构、科研水平与效率呈现正向显著关系,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以及财政支持强度呈现负向显著关系,需关注环境规制的不显著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1986-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5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对西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利用单元调查法对西南地区历年农业面源污染物进行估算,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指标;其次考虑技术进步、农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因素后对西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和经济增长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最后进一步对西南各省域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分别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面源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存在N型关系,人口规模和农业结构对面源污染排放存在正向影响;广西、四川、重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N型,贵州、云南均呈现倒U型,且云南面源污染已进入转折期。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经济价值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激励。本文基于江苏省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分析了影响农户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支付意愿的因素,采用Tobit模型估计了农户愿意支付的金额(WTPA),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江苏省安全农产品生产户一次性愿意支付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金额现值为250603.92万元;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经济价值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苏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经济价值为125930.74万元,高于苏中、苏南两地124673.18万元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经济价值之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冀鲁豫3省45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绿色农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文章选取2004—2016年冀鲁豫3省地市数据,厘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态演进轨迹和化肥面源污染的时空分布格局,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结果] 2004—2016年冀鲁豫3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总体表现为提升趋势,但增速有所放缓,区域差异不断增强;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从高到低依次为山东、河北、河南,总体排放强度略有下降,表现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的演进趋势;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具有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且间接溢出大于对该市造成的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快速推进会把化肥面源污染"转嫁"给邻近地市。[结论]不同地区应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过快带来的污染"转嫁",统筹协调、协同治理化肥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农业生态效率与农业现代化、“双碳”目标有着密切关系。通过构建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广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方法 文章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与核密度估计分析2010—2020年广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特征,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影响因素。结果 (1)时序演变上,广东省总体上农业生态效率先提升后降低,其中,2010—2016年为波动上升阶段,2016—2020年为波动下降阶段;(2)空间变化上,广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呈现由区域核心内层向外层阶梯递减的格局,不同等级效率水平差异显著;(3)动态演化上,广东省农业生态效率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明显,核密度曲线整体右移并处于“双峰”状态,存在梯度效应并呈两极分化趋势;(4)影响因素中,农业产值比重、化肥使用强度、劳均耕地规模、人均GDP、财政支农水平等因素是对“双碳”目标下广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 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在促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同时应更加注重农业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把握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特征,制定适宜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为促进边境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通过构建耕地利用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及Tobit模型从动静两方面研究了中国陆地边境地区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分区域影响因素。[结果](1) 2008—2018年中国陆地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经历“小幅下降—快速上升—稳步上升”3个阶段,耕地利用综合效率高值区总体上呈“多点式”向“带片状”转变的态势,连片集聚度不断上升。(2)边境地区耕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波动幅度较大,由2008—2014年的“倒V”型反转向2014—2018年的“V”型增长过渡。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结果来看,西南边境地区>西北边境地区>东北边境地区,这与各片区发展的资源禀赋、区域定位等差异有关。(3)东北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劳动力,西北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有化肥施用量、种植结构调整、农业机械总动力,西南边境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影响因素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7.
赵敏  刘姗 《水利经济》2020,38(1):54-60
基于有效效率前沿(乐观)和无效效率前沿(悲观)面SBM-DEA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的农业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对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综合效率较低,其中,乐观效率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悲观效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不同农业用水区之间用水效率差异较小,高农业用水区农业用水效率最高,中农业用水区次之,低农业用水区最低。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节水灌溉技术、水库总库容量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正相关,水资源禀赋、地区教育水平与农业用水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农业面源污染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探讨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发展历程、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突现的文献计量分析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2000—2021年农业面源污染领域国内外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1)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发文量最多,占全球的46.18%;(2)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目前国际上农业面源污染领域的知识群组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氮和磷、农业面源污染模型、最佳管理措施、冗余分析等,而国内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化肥、人工湿地、防治对策等方面。(3)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生物技术控制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利用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建立多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集成与优化、确定经济技术上可行的最佳管理措施、识别源区域的风险水平和空间分布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结论]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模型、应用环境友好型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Holdren和Ehrlich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框架,利用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农业面源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富裕度和结构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其中乡村人口密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度最大;邻接省份的种植业结构的示范效应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正向直接影响但不显著,由于城镇化的示范作用,增强了省域间的竞争,并且使农业资源外溢出本省导致间接效应显著为正。因此,未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要关注各省内部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各省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农户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和支付意愿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意义重大。分别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条件价值评估法、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回归等方法对(1)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2)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WTP),(3)影响棉农支付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态度非常积极,但是当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则趋向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疆每户棉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是113.96元/年,49.64%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支付区间是[12,60)元/年,累计百分比占70.65%;农户的教育水平和是否参加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新疆农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把握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规律,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管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成途径,确定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价指标,并利用该指标分析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时序特征,发现1985~2005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线性增长特征、阶段加速特征和农资污染为主特征。文章分析了2006~2007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分布的空间特征,发现中国存在3类污染区域:农资污染区、畜禽污染区和水土流失型污染区。根据时空特征分析,该文给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管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江苏省1978~2009年数据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首先根据分解法,将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归结为农业经济规模、农业结构、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人口规模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其次利用单元调查法和生产函数法对历年农业面源污染物氮、磷排放量和农业技术进步率进行估算;最后就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经济规模扩大、农业结构中养殖业比重上升和种植业比重下降、种植业结构中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和粮食作物比重下降以及农村人口规模扩大均会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但是,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策的实施却能够有效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这说明,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相互协调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面源污染视角下考察耕地利用效率,可以为推动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耕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耕地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传统的效率分析框架,从省际比较的维度对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结果]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利用效率测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江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值呈现阶段性特征,耕地利用效率排名比较稳定,近年来排名有上升趋势;江西省耕地利用绩效一般,且与最佳实践者存在较大的差距。[结论]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利用效率评估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的,宜将面源污染因素纳入到耕地利用效率的测度框架,以此来更科学地量化评估耕地利用绩效;设计和完善相关政策,以有效控制耕地面源污染;加强与先进省(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农业可持续耕作技术与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江西省耕地产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吕齐  李良睿 《南方农村》2020,36(1):50-55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其治理的关键在于农户的参与。本文以海南省菜农为例,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主要从主体认知与情境约束两方面来对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农户禀赋因素的情况下,反映主体认知因素的责任主体意识、主体能力认知、治理认同感对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反映情境约束因素的农业信息主要来源是否为亲戚朋友、对现居住农村环境的满意度对农户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农户对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选择具有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渔业经济效率评价有助于揭示区域渔业资源转换利用效率,服务于渔业经济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2006—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淡水养殖渔业经济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区域渔业经济效率,以TOPSIS模型分析投入产出与经济效率的叠加特征,结合标准差椭圆、灰色动态模型GM (1, 1)对我国渔业经济效率空间格局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1)渔业经济效率均达到效率前沿面的80%以上,且呈波动上升趋势。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渔业经济效率远大于西部地区。(2)渔业经济效率与投入产出关系复杂,以“高—高—高—高”“中—中—中—高”“中—中—中—中”类型为主。渔业经济效率空间集聚性增强,空间上呈现4个核密度高值区,高值区范围趋于扩张。(3)渔业经济效率的重心前移路径表现为由东向西,且重心移动速率不断加快,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未来渔业经济效率重心总体上向西南移动,保持东北—西南倾向。[结论]研究有助于把握中国渔业养殖经济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能够为各地渔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韧性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20年山西省旅游经济韧性进行综合测算,同时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其时空特征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山西省旅游经济韧性总体上升,在旅游经济韧性各维度中,抵抗力的波动幅度最大。(2)中高等级韧性区域分布在北、中、南部三个区域。分维度看,抵抗力呈现中、南部高,西、北部低的格局特征,恢复力和转型力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增,重构力空间上表现为从南、北部向中部递增的格局。(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是影响2010—2020年山西省旅游经济韧性的主要因素,不同影响因子的交互类型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  相似文献   

18.
卢秋月  王利  杜鹏 《山西农经》2024,(4):126-131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区域农业发展,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利用超效率MinDS模型和GWR模型测算其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探究多因素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并通过ESDA对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值有明显提高、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水平对农业绿色生产的负面影响最大,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在一定条件下能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低碳农业机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市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的范围广、分布的区域多,污染的分量虽然很小,但是总量却很大,所以污染源是分散的,治理难度相比于工业污染要大得多。因此,新时期必须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处理,否则将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制约之一。结合整体上了解和把握中国面源污染的状况特点和规律,笔者试图结合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来探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措施,进而为实际业务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超效率SBM和BRT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度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揭示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省际差异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改善潜力,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我国2011~2014年各省份和四大区域(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并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东北地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天津、贵州的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和天津、宁夏的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存在较大的冗余,具有较大的削减潜力;农业结构因素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省际差异的贡献度最大,畜牧业比重和种植业比重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省际差异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17.1%和14.4%。其次是资源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持和区域因素的贡献度相对较小;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总体上与人均GDP、农林水财政支出比重正相关,与畜牧业比重呈v型关系,与种植业比重、农业用水强度、化肥投入强度和农村用电强度负相关。[结论]优化农牧结构、提高财政支农力度、改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削减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是改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