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渠首工程设计不合理会导致进水闸前出现泥沙淤积现象,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提出合理的改造方案,文章设计了河工物理模型试验。以无坝引水枢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河道水流水力特性及泥沙淤积。研究表明:水流输沙率与流速成正比,当流速增加时,输沙率也随之增加,输沙能力增强;山区型河道泥沙较多,应特别注意防止闸前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对农田灌溉、城市用水、水力发电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多水利工程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水闸前泥沙的严重淤积,使得水利工程不能正常运转甚至报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辽宁省抚顺市的大伙房水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断面加宽后断面上典型点流速的变化、断面上多点流速的变化、水位流速的变化、输沙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断面加宽后这些改变对无坝引水闸前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断面加宽使得水流流速减少,水流的输沙率降低,输沙能力变弱,造成泥沙在水闸前的淤积量增加。对无坝引水工程中断面宽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变糙率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辽宁东部某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行洪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变糙率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可实现糙率参数的变动选取,相比于传统糙率方法,变糙率下的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河道流态模拟精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河道整治后,同一流量下,河道的水面线较河道改造工程前有所下降,总体上下降约1.8m左右;在同一流量下,河道流速有所增加,但增幅较小;在工程完成后,由于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河底护岸,其河道部分区域冲刷明显,主要位于河底护岸与清淤后的河底交接部位。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位落差方法,结合辽东山区沙尖子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建立该站点悬移质含沙量和水位落差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该相关关系实现不同水位落差点下悬移质含沙量的推求.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成本低,可实现水文站点悬移质泥沙的快速、自动推求,推算精度满足河道水文泥沙测验规范要求.成果对于泥沙测验方式改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辽宁省雹神庙水文站的设计洪水成果,采用水文比拟法,确定叨尔登闸址的设计洪水情况。通过分析流域的暴雨洪水特性,计算历史洪水重现期和洪峰频率,据此对混凝土翻板闸进行设计洪水计算,进而确定施工期的设计洪水,并对该流域的泥沙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了悬移质输沙量年内分配情况,为今后混凝土翻板闸的洪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多泥沙是影响新疆河流因取水引发河道泥沙淤积和现状改变的主要原因。以金沟河渠首为列,为减缓泥沙淤积,运行中依据水情变化,研究采用了大水冲沙、小水存沙及边冲边引等综合技术措施,通过对监测点泥沙淤积数据采集和分析,确定综合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泥沙对渠首上下游河道性状的改变,对减缓河道泥沙淤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区域引排能力,因河道断面变化需对现有跨河桥梁进行拆建。部分文物桥梁应文保单位要求,需进行原址保护。文章以老桃花港河道整治工程中文物桥梁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复核了文物桥原址保护对区域引排河道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纺锤形桥墩基座对水流结构的优化更有利,并进一步对桥墩基座的上下游衔接坡比进行对比研究,选择水流流态较好、工程投资较少的设计方案,并对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本着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建筑的原则,文章针对渠道衬砌方案优化设计,分析不同衬砌结构断面形式的优缺点,选取梯形和矩形断面作为断面形式分析衬砌材料的选取,梯形断面采用现浇混凝土作为衬砌材料,矩形断面采用混凝土墙加撑梁的衬砌方案;为防止伸缩缝渗水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渗结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流域骨干引排工程实施过程中常遇到一些无法迁移的重要穿河管线,河道浚深无法达到设计高程,为满足设计断面过流能力的需求,一般采用"以宽代深"模式。该模式下局部断面的突变会对水流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工程的运行与安全。文章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以新孟河"西气东输"段过河管道为例,研究了"以宽代深"模式下的水流结构,比较了不同过水断面间衔接段长度的变化对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衔接段长度可以调顺水流结构,并显著减少征地拆迁面积,节约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0.
水流阻力影响着水流的进程,是反映明渠水流特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正确认识明渠流动阻力规律,无论对研究流动问题还是工程实际都大有帮助.建立了一个矩形明渠数学模型,基于明渠流动的理论解对一维、二维的阻力分布进行研究,并将床面与立面总阻力之和与矩形湿周公式进行对比.此外,还分析了二维矩形明渠在宽深比不同的条件下立面与床面阻力之比.结果表明,二维矩形明渠无论是床面还是立面上各处的切应力并不相等;矩形明渠上的湿周不能简单相加,只有在床面与立面平均切应力相等的情况下湿周才可以相加,然而仅在宽深比为1的条件下二者的平均切应力才相等.湿周计算的严谨性有待考证,基于此得到的水力半径也需要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坝型对城市河道水流特性及溶解氧的影响规律,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对全坝运行、开口坝运行、开口坝+闸门运行等五种形式下的水流特性及溶解氧规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坝型条件下,坝前、坝后水深均呈递增趋势,流速则是递减特征,开口坝的运行流速大于全坝运行流速;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呈"减小-增大-减小-平缓"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全坝溶解氧在同一断面分布较为均匀,而开口坝则呈现左右岸不同的变化特征;闸门尺寸越大,溶解氧的小区域面积越大,分布越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进水段位于河道弯道段排水泵站的进水流态,以泵闸合建的某排涝枢纽为例,通过Fluent数值模型计算,分析不同排涝工况下泵站的进水水流流态、流场分布规律及导流墩后旋涡形成特点,基于仿真结果提出改善进水流态的措施,并对优化方案进行方案选择和模拟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前移导流墩和延长分流墩均能有效抑制进水流场的旋涡,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伊河上游拦河坝群建成后,河道水沙演变特征演变,引入三维水沙动力模型,并借助Flow 3D平台开展了河道冲淤计算。研究表明,洪峰流量对河道水动力特征参数影响效应高于拦河坝群。拦河坝群的存在,会改变河道泥沙悬浮、沉降分布区域。各级拦河坝群之间河床高程差异性较小,但河道中、下游差异较大,改变洪峰流量,上游拦河坝群断面的河床高程会受显著影响。对水沙动力模型的实际工程应用以及河道水沙演变研究有所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汾河下游段河道生物护堤和生物固岸的实践,阐述了防洪河道土堤采用优化栽植乔灌木林带,及在弯道险段岸坡、河底插植矮化的紫穗槐、绵柳等灌木林带,控制河势的方法;对平原冲积性复式河道生物治理,作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护堤林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应用二维河道冲刷数学模型对河道冲刷物理模型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浅水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河道冲刷物理模型试验中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预测的断面冲刷深度和试验测定的冲刷深度误差小于20%;随着断面坎高的增加,河道断面冲刷深度逐渐减小,坎高从2~6cm,河道断面冲刷深度在0.38~0.19m之间;随着试验放水流量的增加,河道冲刷总体呈现中部冲刷深度较大,两端冲刷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一、回采巷道断面形状及规格 复采工作面回采巷道采用梯形断面,因为这种断面形式的顶板(顶煤)暴露面积小,可减少顶压,并能承受较大的侧压。  相似文献   

17.
由水利部水文司、水文水利调度中心和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组织翻译的《ISO标准手册16(续集)——明渠水流测量》一书收编了24篇国际标准化组织“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ISO/TC_(113))1985年至1992年7月间的最新国际标准和技术报告。另外为满足水文工作者的急需,有两篇国际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浊度仪对熊岳地区含沙量自动观测进行比测分析。比测结果表明:当熊岳地区含沙量低于300g/m3时,通过建立站点浊度仪观测值和含沙量的转换方程,可通过浊度仪实现断面含沙量的自动观测,通过比测分析,自动观测含沙量和传统人工观测含沙量的误差小于20%,达到河道泥沙测验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式,通过设定不同方案(天然试验河道方案和有坎断面方案)以及不同来水量分析辽宁东部某中小河流的冲淤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天然试验河道方案,不同来水量情况下有坎断面方案的河底最大冲刷厚度高0.13cm,河底最大淤积厚度多1.07cm,有坎断面方案河道冲淤变化要大于天然试验河道方案。研究结果对于中小河流整治工程河道冲淤分析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在表孔溢洪洞末端采用挑流、消力塘、台阶式陡坡、消力池及泄洪渠等综合消能方式,通过连续四次消能,解决了泄洪建筑物末端因泄流角度、地形高差、水流归槽等因素而不能使下泄水流安全稳定进入天然河道的问题,解决了泄水建筑物末端水流消能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