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加权平方和的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信用评级方法的不足,具有更客观、自动化、动态化以及更具可比性的特点,从实施成本和评级准确度方面都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覃国森 《中国经贸》2010,(16):27-30
本文结合主成分分析,逻辑函数和熵值法,构造出一个信用评分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电信客户信用评级体系。本文通过对抽样选取的全球通客户的通讯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遴选出六个重要维度及其代表性指标,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来缩减每个维度的指标,并用逻辑函数计算出每个维度的分数,最后用熵值法计算出每个维度分数的权重并求和得出最终的信用总分,从而实现了对电信客户的评级。通过案例实践,发现这一模型对通讯客户具有较好的识别信用风险和预测信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我国建立完善的信用社会的良好契机,而构建信用社会又以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为前提。本文从个人信用评级指标出发,指出目前评级指标的缺陷性,提出更为完善的指标体系;并借鉴国外成熟的个人信用评级模型——FICO信用分,探讨适用于本国的个人信用评级模型。  相似文献   

4.
殷克东  刘献荣 《山东经济》2006,22(3):101-103
在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信用评级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基于银行的内部信用评级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国外保险机构信用评估经验,发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较为健全,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国际评级业相比,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水平还相当落后,外部和保险机构的内部评级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建立保险机构信用评估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保险公司内部评级体系、建立保险公司内部信用风险模型以及培育良好的保险公司信用文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据挖掘的电信客户信用分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客户信用分析与预测,对于电信运营商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最大程度的在竞争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SOM聚类算法和用传统经验对客户信用等级评分评级来确定信用等级类标号,再用决策树算法建立两个模型A和B。比较两个模型,选择性能较优者为最终模型并探讨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银行现行的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出发,揭示了高新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强调了我国金融业需要引进新的信用评级体系的迫切性。随后,本文通过对信用度量术模型的介绍来反映该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并且采用一些易得到的数据对该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现实情况符合模型的基本假设,从而证实了信用度量术模型对于中国市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谢征 《中国经贸》2010,(22):151-151
认可制度推动了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在1930年,美联储就开始利用评级结果检查下属银行的资产组合质量了。1933年《证券法》规定证券承销商不能对有价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在实质上赋予了信用评级机构“独立第三方”的地位。目前,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机构是美国和欧洲。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信用评级意识、信用机构的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评级方法等问题。因此,我国的信用评级借鉴了欧美等国先进的科学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对信用评级的意识,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工作的组织体系,尽快地完善信用评级覆盖面,提高了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全力做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使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用评级中介机构不仅是科技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以中关村50指数最新股票池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分析等方法,统计整理金融创新视角下科技型上市企业Z值模型和信用评级标准,并验证文章所提出的Z值模型在深证科技100指数最新股票池的有效性。通过分析发现,Z模型关于科技型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结果具有一定参考性,但不具有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信贷资产统一授信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而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则是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科学、规范、统一的评级方法,对某一客户一定经营期间内的信誉状况、偿债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对客户的信用水平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级等工作的一整套业务流程和方法。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相似文献   

11.
陈晓红 《魅力中国》2010,(23):168-168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失信问题暴露出国际信用评级业存在严重缺陷。欧美国家纷纷采取改革举措以健全和完善信用评级监管机制,我国应当结合国情,借鉴各国的改革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的成功需要买卖双方彼此信任并做出承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对其信用进行评估。对于企业信用评级来说,评级制度必然会减少或避免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各种不诚实行为(包括违约行为)。基于模糊积分的支持向量机(SVM)集成方法,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考虑了各分类器的分类结果,各个分类器对最终决策的重要性作出判断。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支持向量机(SVM)集成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我国建立电子商务客户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三大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对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信用评级不仅没有起到危机预警作用,反而在一次次地调低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过程中使债务危机不断扩散和升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给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打破国际信用评级市场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实现国际和国内评级机构对国际评级市场的相互渗透与结合。  相似文献   

14.
陈焯亮 《特区经济》2022,(2):98-103
本文选择2010-2018年我国A股上市非金融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假设两方面探究企业信用评级对银行贷款成本的影响.建立回归模型,以信用评级为解释变量并加入相应的控制变量对企业银行贷款成本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发现:信用评级对企业银行贷款成本具有显著的解释力,即随着企业信用评级提高,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成本...  相似文献   

15.
穆志勇 《中国经贸》2011,(8):123-124
本文选取山西信用评级发展为案例.概述了山西省2005年以来开展信用评级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结合笔者对信用评级监管的实践和体会,从借贷市场信用评级、国际国内政策环境和评级机构公信力和独立性等方面提出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省信用评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人民银行规范、推动和发展信用评级的必要性的阐述,提出了现阶段进一步推动山西省资信评级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当前的信贷模式主要是以客户信用评级为切入点,实行单个分支机构对单个客户的经营,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扬短避长。四大行应当立足现代市场经济特点,充分利用自身机构网点和客户多的优势,重构信贷模式,才能实现信贷业务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充当债券市场看门人,当风险状况恶化时通过降低信用等级为投资者警示信用风险。我国信用评级是在20世纪80年代顺应债券市场统一管理的需要建立起来,起步比较晚,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不健全,对信用评级的规范运行至关重要的市场准入制度、利益冲突防范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都等都存在一定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俊剑 《浙江经济》2007,(21):42-43
尽管我国信用评级事业经过了近20年的成长磨砺,但是其现状反映出信用评级市场还是自我开垦与无序开发的处女地;评级机构的市场行为能力依然脆弱,还处于蹒跚学步的孩提时期;信用评级报告等评级产品大多仍是待嫁的女儿。究其原因,缺乏信用评级长效机制是根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陈树元 《浙江经济》2010,(10):56-57
韩国主要的三家评级机构(韩国企业评价、韩国信用情报和韩国信用评价)的信用评级方法,是以国际通用的信用评级体系为基本框架,吸收了国际评级机构(如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和日本的R&I)的技术之后,结合本国企业和行业的风险特征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国际信用评级业的规范化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周伟 《特区经济》2005,(9):333-334
一、《信用评级机构(即CRAS)活动的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针对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公司丑闻,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组建了专门探讨信用评级问题的工作委员会。并于2003年9月25日发表了《关于信用评级机构活动的报告》,认为目前信用评级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冲突。同时,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又发布了《信用评级机构活动的指导原则》。其主要内容如下:1.在金融经济生活当中,信用评级机构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信用评级机构是在某一特定日期对特定公司或证券的未来信用可靠程度或义务发布评论。投资者、借款人等一般都依赖于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