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化改革与财政理论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以前,一直把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关键特征。不仅如此,还把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和市场配置资源看作是此消彼长、相互对立的两种形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冲破了这一似乎不可动摇的成说。这不能不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性进展。但是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的统一依据始终没有找到,因此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依然成  相似文献   

2.
“鸠占鹊巢”——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症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成绩与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从筹措资金以支持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角度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要求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远未体现其配置功能,还是政府筹措资金,弥补重点项目资金缺口,实现计划意图的融资工具。一、“鸠占鹊巢”———1998年以来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结构分析依据1998—2002年发行的企业债券目录①,我们对债券发行主体的构成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在其运行中,要求在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同时,重视“看得见的手”的特殊作用,使之相互联系,紧密结合,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重视发挥计划作用任何社会化大生产,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客观上要求在它们之间按一定比例配置社会总资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社会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资源配置是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邓小平同志明确肯定:“计划与市…  相似文献   

4.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核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市场决定计划,计划对市场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应当建立在以市场为中心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决定计划,计划服从于市场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调节社会资源的两种手段,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计划与市场关系中两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市场决定计划,计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机制问题越来越为经济理论界所重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经济机制理论的研究,在西方国家与苏联、东欧国家开始较早。我国是七十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讨论中才逐步提出来的。当时还未作为一个专题展开讨论,认识也不够深化。1982年以后,随着“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问题争论的展开,论述“经济机制”的文章逐渐多起来,对经济机制的概念、特征、与经济规律和经济体制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经济机制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都发表了不少意见。在理论探索上较前大有进展。现将近几年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我国经济的非均衡状态出发。从计划工作的规划,协调、配额三者统一的角度,探讨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即:规划、协调、配额三者都应考虑价值规律的作用;它们都意味着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理或调节,属于高层次调节。不同于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它们对经济的调节都存在一个“度”。在一定的客观经济形势之下,计划的“度”与市场调节的“度”是互补的,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决定着计划的“度”和市场调节的“度”。随着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二者的“度”也就相应地调整。最后作者指出,全面认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应拘泥于“经济中的计划部分究竟以占多大比例为最佳”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认识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机制问题的认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一是公有制关系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兼容性问题,这两个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过多年经济改革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人们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要实行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重大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计划与市场作为资  相似文献   

8.
王天营 《经济问题》2005,(12):15-16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市场对各种资源的配置作用正不断得到加强,特别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作用得到显著的改善。通过对我国“第二劳动市场”与“第一劳动市场”的形成、特征的比较分析,比较详细地从劳动市场的供、需两方面,对我国“第二劳动市场”的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杨永朴 《经济纵横》1990,(11):35-35
<正> 一、怎样看待“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模式这个模式基本上是当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不是社会主义所应追求的目标模式。舍此不论,仅就这一公式本身来说,在实践过程中也行不通。首先,国家调节市场的中心内容是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国家要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首先要运用各种手段去调节企业的供给需求,否则,所谓国家调节市场就是空的。这说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离不开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诱导和调节。其次,既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就存在着资源(生产要素)配置的两种方式,一是计划配置、二是市场配置。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个模式,实际上否定了资源配置的计划方式。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历史上,计划是一种比市场更一般、更长久的经济手段。计划经济有多种形式。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不应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不应当看成和搞成片面的“国退民进”和“私有化”。我国经济学界目前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来自右的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及其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干扰。我国理论经济学领域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开展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批判。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是陈云计划与市场关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今天看来,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陈云的思想无疑受到了历史的局限,但其中许多思想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计划调节为主导”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一、公平与效率的概念公 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同的社会 ,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 ,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恩格斯说 :“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是公平的 ,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公平因此含有较多价值判断的内容 ,基于不同的判断标准 ,就有不同理解。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是指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包括在收入分配领域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 ,使特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出。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 ,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 ,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 ,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 ,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 ,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 ,涉及到生产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二、邓小平理论关于“公平与效率”思想的阐述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邓小平同志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思想阐述是极为精辟的。如何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科学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成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有助于全面深入认识和正确处理社会丰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论断,以及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进一步阐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新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至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目标,这就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根据我的理解,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也就是要使中国的经济从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旧体制,转变为商品货币化的新体制;从采用行政化的指令性计划调节生产与流通,对社会资源实  相似文献   

15.
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西方国家对财政资源的配置走向了古典均衡理论下的政府不干预和非均衡理论下的政府强力干预两个极端。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财政资源实行了计划均衡配置体制与政策,在保证社会主义大规模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问题,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改革开放后到21世纪初,按照"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要求,对财政资源实行了非均衡配置体制与政策,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但也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等社会经济问题。为此,进入21世纪,特别是以"五个统筹"的提出为标准,财政资源配置政策进入了非均衡协调时期。所以,非均衡协调应当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手段,在社会经济运行的非均衡发展常态下,通过非均衡手段努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达到均衡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克群 《广东经济》2013,(12):16-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对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认识;解决了发展中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新的时代主题;在所有制关系、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社会关系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郭健 《经济问题》1992,(8):9-11
邓小平同志在今年年初南巡时的重要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对我国长期争论的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精辟阐述。我国的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属于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无可辩驳地证明,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都是其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郭健 《生产力研究》1996,(6):34-35,21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思考郭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性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清楚地表明,根据十四大提...  相似文献   

20.
单用塘 《经济问题》1992,(12):23-24,40
认识来源于实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发生了一个又一个的飞跃。本文拟就市场经济及其有关理论谈一些新的认识。 一、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上的两次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在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