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改革开放以来,各类商品流通越来越快,水产品也不例外。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不再是有没有,而是要吃鲜的,吃活的,要吃出味道,这就对鲜活鱼的运输提出了要求。在这里我着重介绍一下淡水鱼类的运输。 一、活鱼运输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未来的市场是"无污染"的市场,其实现在人们时"放心菜"、"放心米"的要求就已非常迫切。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周围就会发现,人们为了防止买到残留农药超标的蔬菜,已经发明了许多"土办法":有的人专拣有虫眼的买,有的人则干脆拒绝"地上蔬菜",只吃土豆、萝卜这些"土生土长"的蔬菜。在解决了温饱没多久,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开始变得挑剔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说起吃鱼,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肥美味鲜,荔浦市花篢镇的大安村却在养殖一种生态鱼,这些鱼不是越养越肥,而是越养越瘦,村里人给它们取名为"瘦身鱼"。儫辉亮,作为为数不多的有养鱼经验的村民,被村里选出来作为这个基地的养  相似文献   

4.
吃鱼、党风,风马牛不相及,岂可胡扯在一起?请君且慢指责,容笔者道明其内在联系。《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里边记载了一则吃鱼的故事:鲁国宰相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为巴结他,"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但他拒不接受。其弟子不解,问之,公孙仪说:"夫唯嗜鱼,即不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在贪官污吏巧立名目、敲诈勒索的封建朝代,公孙仪颇有一些反潮流精神,他阐述的"贪小而失大"的辩证道理和见微知著的自责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一户人家,夫妻两个人生活.一天早上,丈夫出门干活去了,老婆到街上去买肉,付钱时才发现忘了带钱,只好对卖肉的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肉我先拿回去,等会儿送钱来."她把肉拿到家后,洗来洗去,水面浮起了一层油,她就用这一锅水煮饭吃,那块肉仍旧退给了卖主.  相似文献   

6.
正几天前,出差与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见面,出于对生活的感慨,第一句话是"你瘦了"。他回答:"谢谢,你真会夸人。"我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流行的、新的社交问候语。现在人人怕胖,说瘦了,是一种恭维。而三四十年前,见面的问候是:"吃了吗?"。相声大师侯宝林有个段子甚至说北京人在厕所里见面也问候"吃了吗您"。问候语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的发展,和由吃得饱到要吃好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鱼的真相     
正不少人爱吃鱼,因为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小编更是每次见到餐桌上有鱼,都会垂涎欲滴。但是,有些耸人听闻的传言总是让人有所担忧,比如:鱼头含汞高,不能吃!鱼子会让人变笨,不能吃!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您一探究竟!说到鱼头,可是不少人的心头爱。那香味,想想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啊!但有传闻称"鱼头是鱼身上蓄积汞最多的部位,吃鱼头等于吃毒药!"说法可能来源于有个机构拿几条鲫鱼做过实验,发现含汞  相似文献   

8.
库存足调得出 "粮袋子"有保障 "我们这边现在苗情还可以!"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种粮大户柳学友去年秋天多种了2000余亩小麦,眼下的行情更增添了他种粮的信心."做农业得搞到饭吃,才能让大家都吃上饭."柳学友说,由于春节过后是小麦销售淡季,往年此时价格也会有所上涨,不过这都是暂时的.  相似文献   

9.
正"我养的红罗非鱼、草鱼每公斤卖价都不低于40元,南宁多个市场商贩还不停地来电催着要鱼哦!"上林县西燕镇北林村养殖户蒙绍球说,从4月到现在,他几乎没有一天闲着,算起来销往南宁的生态鱼已经超过1.2万公斤,销售收入近50万元。"鱼好卖,价钱比同类鱼高出许多,商家就是冲着上林生态好的这块金字招牌而来。"蒙绍球道出了个中的奥秘。养殖生态鱼,缘于2015年底。有一天,蒙绍球在市场里听到一位顾客念叨:"我最喜欢吃清水河里的鱼,哪怕多花一点钱也愿意。"回到家后,他反复琢磨着顾客的话。"自家屋后那条源自大明山  相似文献   

10.
水到哪里去了? "要说咱们这儿,可叫'下坡地',村子四周都是水,挖地三尺,一定见水.当年鱼呀虾的,可没少吃.可这水说没就没了,你说怪不怪?"南沿村镇翟庄村的老关叔发牢骚.  相似文献   

11.
一般养鱼是把鱼育肥后出卖,而广东顺德的林朗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从养鱼户手中买回鱼后,并不直接卖出去,而是买回来养,并且什么都不喂.原来别人是把鱼养肥,他是把鱼饿瘦,虽然鱼的重量轻了,售价却更高了.而且生意还非常红火.原来,林朗做生意的奥妙就在这个"瘦"字上了.  相似文献   

12.
<正>豆腐乳,又名腐乳,是桂林三宝之一。在物质匮乏的时候,猪肉1块钱1斤,而腐乳要1毛钱1小块,折算起来,腐乳比猪肉还要贵。在很多家庭,腐乳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珍贵菜肴。在桂林,就曾经流传着一个"四块腐乳"的故事:有个人去别人家做客,主人为了招待他,买了四块腐乳。谁知道一开饭,他夹起一块腐乳一口就吃掉了。当时人们吃腐乳都是分开一点点吃的,可他一口一块。主人有点看不下去了,就说:这是腐乳啵!他说:晓得,又吃了一块。主人说:很咸的啵!他说:受得,又吃了一块。主人又说:一毛钱一块的啵!  相似文献   

13.
我是农广校的一名教师,向农民推广科学文化知识是我的职责.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不能是死水,是"活水",更是"专业水".你不能拿解决黄瓜病虫害的方法,去给西红柿治病.即墨这地儿,市场经济基础好,农民有经济头脑,近几年,蔬菜大棚发展迅猛,地里要种点啥,不仅看"市场需求",还要嗅出"市场潜在的需求".今年的白菜卖价高,明年就不一定,说不定今年烂在地里没人要的萝卜明年就值钱了呢!如何把握这潜在需求,这就要学问,我的法宝就六字--读书、教书、编书.  相似文献   

14.
奶奶爱粮     
<正>以前如果看见奶奶房屋里鸡飞狗跳的情景,那一定是奶奶心爱的粮食又遭到了鸡狗的糟蹋,她正拿着棍棒在追打它们,嘴里还会大声骂到:"遭千刀的畜生,白天不在山上去找吃的,就死在家里来吃我的粮。"小时候我就问过奶奶:"婆,什么对您最重要?"她总是坚定不疑地说:"粮!没有粮吃是要死人的!"说这话的语气认真而肃穆。奶奶出生在旧中国,没有田地,家里的劳动力主要给地主当长工。在奶奶很小的时候,家里一场大火烧毁了全部的家产——几间茅  相似文献   

15.
父亲爱鱼头     
小时候,妹妹常常指着我说:“你呀,是小姐身子丫环命.” 这是因为我冬天怕冷,夏天怕热,吃水果一定要削皮,不然就咽不下。小时候日子穷,吃个水果不容易,别的孩子捧着狼吞虎咽,我却要削净了皮才肯吃。当母亲责怪我“为什么非要削了皮吃?”我会答:“削了皮才能吃出水果的甜美味道。”  相似文献   

16.
<正>吃蚕豆长大、煮不烂的鱼你听说过吗?近日,在江苏靖江市新桥镇益民村的一水天休闲农场,笔者见到了这种"怪鱼",它的学名叫"脆肉鲩",是农场主王茂生新引进的一种淡水经济鱼类。"我有很多朋友在广东,出差经过时,他们请我吃了顿脆肉鲩火锅,让我欲罢不能。"王茂生介绍,他有个80亩的农场,养殖了鸡鸭鹅鱼虾蟹等多个品种,并自带餐  相似文献   

17.
一 人们常说,“天府之国”吃鱼难。这个难题如何解决?我们认为,在目前主要靠因地制宜地落实渔业承包联产计酬责任制。这是在国家对渔业投资少、社队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的条件下,迅速发展四川省的渔业生产,解决吃鱼难的一种好办法。不信么,事实为证:  相似文献   

18.
汝予余鱼     
朋友自潮州返,馈我以鱼。粤"鱼"、"瘀"音近。我笑说:"老朽本已够‘瘀’,今以‘鱼’予我,是‘瘀’上加‘鱼’也。"友曰:"小惠不算贪,何瘀之有?"送我的鱼,不是活生生的,无头、无尾,不以条计,而是一块块的肉,藏之玻璃罐内,浸之以油,正确的称谓不是"鱼",而是"鲊"。不过望文生义,鲊亦鱼字旁,是一种鱼制品,  相似文献   

19.
饿病     
我有饿病,据我妈说那是我小时候没奶吃的原因.没奶吃后,大人为了喂活我就只好给我喂米糊糊,但米糊糊不对我的口味,更多的时候我是饿得青喊,这样久而久之我就得了一个饿病.一饿我就觉得天昏地转,心里像打摆子一样不平和,头上的汗也像流水似的直往下流.因而为了对付我的饿病,母亲丝毫不敢懈怠,她总是在吃饭时间到来时提前给我准备好饭.有时为了对付突发事件,母亲总是多留熟食.她对我说:“一旦感觉饿,你就自己在碗柜里拿冷洋芋盘.”  相似文献   

20.
假期,大家庭聚会.母亲在做一道"冰糖肘子",她颇得意地说:"这道菜我是跟电视上学的,各种配料、调料都齐全,味道一定特别好!"妹妹听了,凑上前去说:"期待中!我真想吃出小时候过年吃肘子的味道,那叫一个香啊!"母亲信心十足地说:"我估摸着,这道菜一上桌就会一抢而光."听了母亲和妹妹的对话,我也满心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