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展望》1997,(4):8-9
省委、省政府对新哈尔滨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特别重视,省委书记岳岐峰同志明确指示:“合并后的哈尔滨市,农村经济占有相当份量,市委和市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用很大精力抓县和农村工作”。市委、市政府深感责任重大。年初,我们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原松花江地区和原哈尔滨市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经验,确定了1997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化战略,充分发挥城乡综合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持续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发展大农业,坚持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鲁家皓 《农业经济》2023,(3):128-129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而要更好地实现经济的转型,使其达到持续、平稳的增长状态,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经济结构中,农业是核心要素。推进农村现代化,快速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重点是要做好农业经济的转变,因此要发挥影响农业经济的内核力量,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在投资人力资本上是不可或缺的途径,所以要基于农村教育现实状况深入推进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资源力量。  相似文献   

3.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必须走产业化之路朱绍毅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的农业和农村同全国一样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新的发展阶段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尽快登上...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应确立八大观念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人们意识中存在许多固有的束缚其发展的观念。诸如把农业和农村等同起来,把农业和种植业或粮食生产等同起来,农民就务农,如此等等。本文拟从农业、农村、农民“三农...  相似文献   

5.
对铁岭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探讨丁晓晨陈永久张增良铁岭市是辽宁工业大省中的农业大市。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铁岭作为农业大市,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20年来,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上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使农村生产力获得大解放,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绝大多数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供求基本平衡,有些品种供过于求,农村...  相似文献   

7.
郭娟 《山西农经》2023,(13):184-186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且存在一些弊端,应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模式,重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应不断优化和改进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WTO与中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有利时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变化改革以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加入WTO是这一趋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必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加入WTO之时正值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这个新阶段的几个特点与中国加入WTO的问题交织在一起,使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市场机制的失灵…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2003年,福建省顺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积极开展涉农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正确评价涉农改革政策效应,探讨农村经济体制创新之路,对解决好农村生产关系不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战略是农村经营体制、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也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加速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规模化、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金融部门应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新的经济生长点予以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动态     
三农 农业部:扎实做好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12月12日,农业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指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都对“三农”工作作了深刻阐述,对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深刻分析,对做好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遵循。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科学谋划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点任务,坚持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明年要千方百计使粮食产量稳定在11000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巴中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左右。在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时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持全市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稳定,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进而实现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锦州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陈国富,耿荣学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两个转变”的重大举措。为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放牵动”战略,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本文就我市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对策,谈些看法。近年来,随着党...  相似文献   

14.
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农村经营组织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社会稳定,不仅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农业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运行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机制,来实现组织系统的共同目标和各参与主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浅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模式温道德如果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第一次飞跃;那么,农业产业化必然带来以实现小康为目标的农村经济的第二次飞跃。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有效解决农...  相似文献   

16.
黄俭  张平 《农业经济》2006,(9):17-17
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但应该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境艰难,农业生产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粮食生产并不稳定,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困难。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注重农村社区的稳定,要研究和探索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取向●杨坚争张廷银进入90年代,我国的农村经济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整个农村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与80年代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农业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与千家万户小规模的农业家庭经营怎样...  相似文献   

18.
林凯 《农村展望》1997,(5):20-22
亿元村是指农村社会经济总收入超亿元的行政村。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首富村。这些亿元村的崛起,率先挺进在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道路上,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转变,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已成为农村经济一支新的生力军,为我省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是再创农村经济新辉煌的必由之路彭道宾(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消除隐患,实现新的飞跃?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农业产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农业新体制,再创农村经济新辉煌的必由之路。所谓农业产业化,是以...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非典疫情突如其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农业部门积极主动,沉着应对,全面落实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农村经济持续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