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高校持续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能力的必然趋势。地方高校应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结合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条件,从地方高校的定位与发展、培养方案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2.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必须加快改革,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探求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把研究引入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探讨创新型人才概念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阐述了制约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以上情况从学生工作的视角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加快向应用型转变,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努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文章在论述质量功能展开模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分解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因素识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屋构建等内容,探索了运用质量屋模型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控制的全新范式,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破解应用型人才供需矛盾等,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更加重要,本文在对创新型人才的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的构成要素,并对系统的组成要素进行机理分析,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模型,进而运用系统的理论分析该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6.
彭志琼 《黑河学刊》2013,(10):117-118
对于很多地方高校来说,校企合作是校园化教学外的一项以就业为基本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保证地方高校教育的持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质量较高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然而,地方高校怎样具体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认真研究校企合作的真正内涵和具体目标以及校企合作的运营模式,探究构建校企合作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并强调校方在校企合作模式的配置上,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学生教育模式和自身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受到社会、高校以及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弄清并理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地方工科院校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学教育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为此,首先要明确创新型人才的内涵,把握个性培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突出个性的各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个性化复合型人才采用"通识教育—专业培养—多元发展"三阶段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实践育人体制,培养个性化应用型人才,我们尝试提出构建"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实践技能—实践创新技能"三层次的实践训练系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培育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提出建立起"教育环境—训练体系—激励机制"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韦巧燕 《改革与战略》2007,23(11):159-160
文章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回顾近30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物流业在我国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对物流专业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行之有效的模式来实现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文章从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最后,对如何构建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理念与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理念实行通才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立足现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挖掘学生潜能,不断地汲取国外的优秀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面对高师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需构建起高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实践、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使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内化为自身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我国竞争力提升和维持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近年来,闽台高校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立足于闽台"产学研金"合作,根据福建省与台湾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根据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主体在闽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结合闽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瓶颈,从闽台双方双向互惠、双赢互补的角度,重点分析了闽台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3.
李利  李斌 《辽宁经济》2014,(3):58-59
在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中,以辽宁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在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创新人才,更需要具备外语专业才能的创新型人才。本文从高校外语人才的市场供求入手,探索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期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够促进辽宁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研究国内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产学研协同创新角度对我国高校农经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将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提供的资源有机结合,定向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研究型及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同创新的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锋  戚湧  梁祎  朱长林 《科技和产业》2013,13(7):133-135
推进协同创新,构建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落实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高校提升学科和科技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引导,从高校角度出发,针对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建设开展研究,介绍了建设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南京理工大学在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提出了基于协同创新的开放式政产学研网络体系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对各高校提出的新改革战略计划,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各高校改革的方向,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开放式实验对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总结分析了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了开放式学生创新设计实验教学机制。实践证明: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实现了学生自主创新设计,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开放式创新设计实验教学研究改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求。通过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对比国内外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理念,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进而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优化路径:贯穿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合理化,构建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艺术课程体系;深化产学研联合培养。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适应文化产业需要的人才,以助推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招生管理体制长期以来一直受制于传统教育理念和制度,学生需要全面的、突出的成绩才能满足高校录取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而忽视学生个性化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高校招生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应该充分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和学生培养计划的选择权,让学校和学生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9.
尹训红 《黑河学刊》2012,(9):106-107
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摇篮。参与式人才培育模式是提高学生质量和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益尝试。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参与到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当中来,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热情,通过"育人、留人和发展人",可有效解决以往的"难招人、难留人、难发展"的难题;而学校也能通过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育模式,聘请企业和社会导师引经授典,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对学生潜能最大程度的开发,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20.
刘杰  吴晶 《魅力中国》2013,(25):206-206
章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的技术性、培养手段的多样性的特性,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着手,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