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零售业发展现状 1994年-200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1%,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3%.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由1994年的20.5%提高到2005年的43%,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商品所占比重由1994年的28.5%上升到1995年的73.2%.  相似文献   

2.
杨昌荣 《大经贸》2001,(12):88-89
最新资料显示,信息技术产业贸易在全球商品留易中已占20%,明年这一比重将提高到30%。年均增长将超过20%,到2005年世界光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将占全部信息产业贸易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业》2005,(10):26-27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消费者的市场,目前人均GDP超过1260美元,居民消费水平进入快速增长期.按照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年均要达到9%以上.按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950亿元计算,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0万亿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占我国GDP的比重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我国零售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超市和专业店的发展十分迅速.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的宏观背景下,全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据统计,2005-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3%,继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文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文化产业融资规模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消费方式逐步发生变化,在外就餐成为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方式。1998--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4331.61元增至7942.88元,年均增长9.1%;在外就餐消费金额由227.01元增至607.23元,年均增长15.1%;同期,在外就餐消费金额占人均消费性支出金额的比重由5.24%提高到7.65%。2002年第四次营养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每日在外就餐比例高达26.1%,农村居民也达到8.7%。近年来,我国餐饮业也一直以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5年我国餐饮业营业额比上年增长17%,总营业额占到全国GDP的4.9%。  相似文献   

6.
闵行商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5年的41.2亿元,99年增至72.80亿元,四年中年平均递增15.31%;商业GDP增加值由95年的7.05亿元,98年增至20.39亿元,三年中年均递增42.43%;占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95年9.1%提高到98年13.11%;占全区三产的比重由95年的22.3%提高到98年的32.65%.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开发是事关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大战略问题,近年来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稳定国民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缓解资源环境矛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仍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十二五"时期,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高于全国GDP年均增速0.3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9.4%提高到2015年的  相似文献   

8.
1.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供求关系极不稳定改革以来,在粮食生产呈波动性增长的同时,中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1978-1994年,粮食需求总量由30462万吨,增加到4485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8%。从需求结构看,口粮用量需求增长较慢,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迅速。1978年前,口粮消费占全国粮食消费的75%以上,此后比重呈下降趋势,目前约占总需求的60%。从绝对量上看,1994年口粮用粮达到28767万吨,比1978年  相似文献   

9.
《财经界》1997,(11)
1.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供求关系极不稳定改革以来,在粮食生产呈波动性增长的同时,中国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1978-1994年,粮食需求总量由30462万吨,增加到4485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8%。从需求结构看,口粮用量需求增长较慢,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增长迅速。1978年前,口粮消费占全国粮食消费的75%以上,此后比重呈下降趋势,目前约占总需求的60%。从绝对量上看,1994年口粮用粮达到28767万吨,比1978年  相似文献   

10.
<正> 精神文化消费不断上升调查资料显示,1996年葫芦岛市居民精神文化消费人均支出42.24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94年、1995年分别增长17.78%、7.28%,占全部消费的比重由1994年、1995年的0.94%和1.15%上升到1.32%。现在,注重精神文化消费的人越来越多了,用于请巫婆、拜法师、烧香拜佛、抽签算命等消  相似文献   

11.
<正> 自1979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取得了迅速发展,出口额年均增长高达15.4%,外贸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9年的5.5%上升到1988年的10.8%,不仅高于苏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经济快速发展,信息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到1994年底,全省共有信息产业机构2万多个,从业人员60多万人.其中信息服务机构1.5万个,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约25万人.1994年湖北省信息产业增加值为97.72亿元,较上年增长30%以上,信息产业及其附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约为5%.反映湖北省信息化总水平指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7.48个指数点,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3.
邸岚 《中国市场》2006,(10):60-61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改革开放至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3%上升到33%,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1978年-2003年,服务业就业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2%上升到29%,1985年-1995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年均增长17.7%,大大超过同期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与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统计数据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1%、7.2%. 统计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发展到2007年4140.4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长到13785.8元,年均实际增长7.2%.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获得了出人预料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民营经济进入到持续、高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到1993年,在工业产值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民营所占的比重已分别增加到56.9%和60.3%;1994年又分别上升为60.0%和68.1%.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营经济中发展最快的是以“投资风险意识高、人员素质高、产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为特征的民营科技企业.自80年代初,中科院的部分科技人员创办第一家民营科技实业起,到1994年,民营科技企业已达4.1万家,其技工贸销售收入总额突破1600亿元,人均1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100亿元,利税总额220亿元,出口创汇20亿美元.现实表明,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不再处于“补充”地位,而是已占“半壁江山”,尤其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后来居上,已迅速成长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数字     
《现代商业》2004,(11):10-11
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超600亿 年均增长30%;中国电信业前9月收入3862.1亿元 同比增长12.8%;未来五年中国零售业将保持8%到10%的年增长速度;互联网报告: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005-6200亿元;联想IBM组建“PC航母”PC业务将超过500万台。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0年中国水产品产量为4279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7倍多;其中水产养殖产量达2578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15.6倍,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26%上升到60%,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2000年的33.8公斤.2001年中国水产品产量为4375万吨.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和超额完成“十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以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为主要标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0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6%。比“十五”计划目标的3000亿元超过1070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继续发展增添了新后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93亿元。年均增长33.5%。比“十五”计划目标920亿元超额1373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104元增加到2005年的8620元。年均增长11%。比“十五”计划目标7160元超过1460元。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加工贸易企业的贸易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是总量第一的贸易方式。1980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16.7亿美元,到2007年已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了近590倍,年均增长25.6%。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已从1980年的4.4%提高到2007年的45.4%,加工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在县委县府的正解领导下,璧泉街道经济继续保持着高位起步、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消费品市场运行繁荣活跃,消费增速加快,市场供应稳定,价格稳中有升,保持着较去年以来平稳增长的趋势。 街道商贸流通及服务业的基本情况 街道各类商业网点达1300多个,其中:城区网点900多个,农区网点300多个;商品交易市场18个(含2个在建市场),交易额40亿元,其中:城区市场16个,年交易额38亿元,农区市场2个,年交易额2亿元;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市场有17个。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有7.8万人;新型商业流通业态正在形成,各类连锁超市网点已发展到60多家,国内大型连锁超市店、品牌店纷纷进驻城区,连锁经营收入近10亿元,年均增长90%,占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由2000年的0.9%,增长到了14.5%。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及环境改造的快速发展,社区商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