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利田 《辽宁经济》2006,(11):49-50
2004年12月,周小川在“经济学50人论坛”上发表《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的演讲,将生态学概念引入金融领域,提出“金融生态”的概念。2005年11月5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出台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金融资产质量”进行了排名。从此,“金融生态”一词不再仅仅是纯理论探讨的问题,开始进入到现实层面和政策视野。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金融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成为了两对相互关联问题,开始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州市以“优化金融环境.建设金融强市”为目标,不断加强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被评为全国第五批“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5,(37):19-21
【香港《香港商报》9月6日】 央行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正在秘密制造“重磅炸弹”,这颗“重磅炸弹”就是正在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最终会形成对不同地区的金融生态评级,不仅将成为未来确定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规模的依据,而且势必导致区域间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4.
“金融生态”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4年提出的,他认为金融生态是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和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甚至包括历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李焱 《首都经济》2012,(5):78-79
顺义区要打造成为北京东北部的金融中心,并提出了重点发展“离岸金融、产业金融、生态金融”的思路,国门商务区作为产业金融的重要发展平台,将如何打造成为北京市东北部的产业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6.
董彦岭  李柯 《山东经济》2005,21(4):73-76
改善金融生态是我国金融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主要是从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展开论述,本文从金融生态结构、金融生态链和金融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我国金融生态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金融生态是近年兴起的一个概念,目前人们对金融生态的论述主要表现在金融生态对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上,本文试图通过论述金融生态的内涵和金融危机与金融生态的相互关系,来说明金融生态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在处理金融危机过程中的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措施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由央行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共同完成的《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在北京正式发布,“金融生态”即刻成为业界的高频词,金融生态到底包括什么?它和百性的生活到底又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辛波  于淑俐 《山东经济》2007,23(6):127-131
在对国内有关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山东的金融生态做了比较分析,对山东的金融生态与山东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金融生态在促进山东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建设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卢德刚 《中国经贸》2011,(14):147-148
政策性金融不是市场机制的异己,而是市场机制失灵或不足的产物,政策性金融高度顺应并遵循市场机制及其主导性地位,补充和完善商业性金融机制中的某些“缺陷”或“不足”。因此,政策性金融机制并不是完全同市场机制相反的行政机制。它具有财政“无偿拨付”和金融“有偿借贷”的双重性,是两者的巧妙结合而不是简单加总。  相似文献   

11.
被“煤改”挤出的产业资本因金融生态的单调而分散流失。现在若反身进入民间金融领域,则需要寻求一条不同于温州高利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张静 《科技和产业》2022,22(3):229-233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三明市金融业可通过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运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以及发展消费金融等措施助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
解决绿色投资的金融风险和投资回报率问题首当其冲。一是全面构建自然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二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一个概念最近趁着“绿色化”的春风反复被提及,那就是绿色金融。“绿色”契合国人和媒体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而“金融”乍一听就让人觉得很有文章可以做,甚至热血沸腾。这个概念实际上包括了我们常提的生态金融、低碳金融、气候金融、环境金融、新能源金融等内容。一个概念的流行,要么是站在了起飞的“风口”  相似文献   

14.
浙江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完全可以与世界一流银行相媲美,在“浙江现象”的背后是非同一般的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15.
金融深化理论认为,金融深化能在市场的调控下更为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一个不受管制的金融体系将会把储蓄资金引向收益最高的投资部门,但是,由于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国情,中国的金融深化速度称不上快,中国依然是一个金融抑制比较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与转轨中国家。中国的房地产金融依托于中国的金融环境与经济环境。无论从其发展脉络还是发展现况而言,必然受到外部生态与环境的刚性制约。进而言之.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日渐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由这种金融抑制下的金融安排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16.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没有金融的支持,产业的生态就无法形成;没有生态的产业,就像大海里的一支孤舟,沙漠里的一棵孤树。”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管委会(下称“沈阳金融开发区”)主任庞洪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为开发区的掌门人,庞洪波主任做事一贯低调,不喜欢张扬,但在今年“两会”期间,他却很乐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因为在今年,沈阳市人大将沈阳金融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列入了1号议案。  相似文献   

17.
沈阳争当东北金融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没有金融的支持,产业的生态就无法形成;没有生态的产业,就像大海里的一支孤舟,沙漠里的一棵孤树。”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管委会(下称“沈阳金融开发区”)主任庞洪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作为开发区的掌门人,庞洪波主任做事一贯低调,不喜欢张扬,但在今年“两会”期间,他却很乐意接受媒体的采访。因为在今年,沈阳市人大将沈阳金融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列入了1号议案。  相似文献   

18.
当和谐社会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目标的时候,从理论上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区域金融的和谐不仅表现为“自和谐”,而且表现为“共和谐”。区域金融和谐发展是一个“自和谐”与“共和谐”相融相洽的金融复杂系统的动态适应性平衡过程,其基本维次是多方位、立体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内在机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金融和谐发展的本质、内容和形式三个层面之间有秩序有规律地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有力的区域金融和谐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状况及其影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生态理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经济学50人论坛”中首次提出,金融生态理论将生态学概念引入金融领域,认为金融主体类似于生物体,其生存与发展和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金融生态环境主要是指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国或地区金融业的稳定和投资环境,进而对其经济发展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改善金融生态,不仅有助于吸引资金和资本的流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而且有助于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最终实现经济金融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功平 《北方经济》1993,(6):3-5,12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框架已经确定,即建立一个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金融调控体系;建立一个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不管改革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走”,金融体制改革的每一步举措,都将对内蒙古的经济、金融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