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2014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依法推进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为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优先安排三农投入,保障能力日益增强。一是公共财政支农投入持续稳定增长。十二五以来,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3138亿元,年均增长12.24%,高于同时期财政支出增幅两个百分点。二是支  相似文献   

2.
当前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 ,财政部门必须“完善财政支农机制 ,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一、认清财政支农投资机制的变化。由于国家财政投资机制的改革 ,财政支农投入也在发生质的变化。财政支农 (农业综合开发 )资金由全部无偿变为部分有偿或全部有偿 ,预算内一般性财政支农资金将取消支农周转金 ,改过去支农项目较多和资金分散、重投轻管为“保重点 ,压一般” ,集中资金 ,大力扶持作用性强、影响面大、覆盖面广的项目 ,重点扶持节水农业、良种产业化、农业跨世纪科技培训等项目。投资…  相似文献   

3.
刘娟 《农业经济》2018,(1):98-99
在我国,贫困不单单是市场机制的作用结果,还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解决贫困问题时,政府宏观调控必须与市场机制结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本文中,笔者从财政支农投入的减贫机制入手,深入探讨相关因素的作用机理与作用结果,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国家支农资金投入规模逐步扩大。如何对其加强监督管理,让支农资金落实到位,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为摆在各级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新一轮全国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唯一承担创新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试验项目的地区,贵州省毕节地区在做好支农资金项目整合的同时,做到了资金整合带动发展、健全机制保障运行,建立起了多层面支农资金监督检查机制。笔者认为核心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为正确处理国家和农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林、水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由国家预算安排以及其它资金转入,在预算外管理、无偿支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有偿借用、到期收回、周转使用的专项资金。此资金是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广大农村群众勤劳致富的源泉和动力,它丰富和发展了财政工作者理财、聚财、用财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整合资金就是在不改变专项资金性质、用途和渠道的前提下,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协调投入、规范管理的机制,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整合并不是简单地集中资金,而应改变资金的管理方式和投入方式。以更宽广的眼光认识资金整合,以大局意识对待资金整合,就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7.
一、县级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资金投放与跟踪管理不配套.近年来,中央及各省(区)市政府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惠农政策覆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各个产业,涉及到财政、民政、交通、社保等诸多领域.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交叉,出现多头管理.由于投入多,跟踪管理少,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低下,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部农村资金制度性保障的缺失:财政与金融双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也不例外,是农村经济运行的血液。对市场发育程度低的西部农村而言,更显其重要性。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了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西部农村基本上属于"市场失灵"区域,资金等重要经济资源很难自动流入。资金"瓶颈"问题是制约西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资金投入不足。因此,进一步调整宏观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大对西部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仍是西部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获得跨越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去年.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对种粮农民实施直补.补贴总金额为116亿元,此外.国家还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用于农业的国债项目资金376亿元。这些政策为乡镇机构改革、农村基层建设创造了务件。尽管如此,乡镇仍然普遍存在运转难题,仅在南通市,144个乡镇中就有79个乡镇收支失衡,赤字达3.1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赤字430万元。因此.要解决农村长期投放不足的矛盾,要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根本任务,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05年全市实现GDP368.4亿元,人均17946元,约折合2190美元,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也在2004年突破30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5年再上新台阶,达到33.6亿元,并且全市八县一区地方财政收入全部逾过亿元大关,为全市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但是,当前玉溪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广大农民投入能力还有限,其他社会主体的投入量远远不足。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资金供需矛盾将愈加突出,支农资金管理将愈来愈成为全社会及各级、各部门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林业项目注入巨大资金,仅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项目就达到388.7万亩,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建设资金达16.7亿元,其中,兑现粮食补贴13.5亿元,现金补助1.3亿元,种苗和造林补助1.9亿元.退耕还林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民也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备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露视与支持,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绎济的发展受到法律保护。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支农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保障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必须坚持依法理财,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行为若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要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力度,在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和支出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短期内难以实现.因而加强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比单纯强调扩大投入性支持更具有意义.现阶段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二是支农资金结构不合理.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成为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江苏省扬中市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作用,财政支农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逐年增长,力度不断加大;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逐年减轻;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日益凸现出公益性特征,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性项目的投入明显增加;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但是,扬中市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总量偏低,二、三产业吸纳的农业人口较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如伺找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是财政部门需要认真探讨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笔者结合姜堰市白米镇新农村建设实际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07年来,湖南省武冈市抓住上级重农抓粮力度日益加大、支农资金日趋增多的契机,针对惠农项目布局散乱、支农资金使用分散低效等问题,瞄准现代农业的样板点、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片、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三位一体的目标,创新涉农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整合23个涉农部门的支农资金5.1亿元,部门联动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社会事业、民主管理、党的建设同步跟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常州市围绕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中心,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狠抓项目实施,加大资金扶持,增加有效投入,优化配套服务,全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全市农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农村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中央及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的的投入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但个别地方在支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还存在漏洞和问题,如有的搞假项目借人情获得扶持资金,有的巧立名目,变更项目骗得扶持资金,使那些真正急需资金扶持的地方得不到扶持。为了让支农惠农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建议有关部门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处于匮乏状态,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医疗服务、文化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如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趋于瓦解,90%的农民成为毫无保障的白费医疗群体。乡镇卫生院在我国目前的卫生体系中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职能,但是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只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依靠省级财政的投入而真正建立,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都是由县、乡、村三级负担,但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只能流于形式,农民的生存权没有得到机制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