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以新民主主义政权为体现的宪政模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政治建设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2.
在俄国进步作家中,高尔基一向对中国人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无论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高尔基都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和极大的支持。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十分敬仰这位伟大的作家。  相似文献   

3.
有没有平等意识,搞不搞特殊化,能不能与群众同甘共苦,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客和封建官吏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在这方面革命导师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分水岭,在革命、思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五四精神作为五四运动的产物,在五四运动来临的百年之际,重温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理解其时代内涵、挖掘其时代价值,对激励新时期青年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将贵州土地革命放到整个全国土地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中去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贵州土地革命开展的背景和具体情况,从中得出贵州土地革命所具有的特殊性,即贵州土地革命的五个特点:普遍性、短暂性、复杂性、民族性、灵活性。在全国土地革命处于低潮之时,贵州却再现了土地革命的高潮,不仅促成红军长征完成了战略性的大转折,而且使贵州从完全意义上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80年的光辉历程。党的最伟大的历程功绩之一,就是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造适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新理论,开辟新道路,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冯晓霞 《宁波通讯》2011,(19):26-26
1910年6月,《四明日报》创刊。宁波志士利用这一阵地,撰写了不少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文章,他们抨击腐朽的清政府,冲破了封建舆论的一统天下,主张回收路矿权;尤其是大力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和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活动,为唤醒宁波民众投身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进了辛亥宁波光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该文将贵州土地革命放到整个全国土地革命的历史大背景中去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贵州土地革命开展的背景和具体情况,从中得出贵州土地革命所具有的特殊性,即贵州土地革命的五个特点:普遍性、短暂性、复杂性、民族性、灵活性。在全国土地革命处于低潮之时.贵州却再现了土地革命的高潮,不仅促成红军长征完成了战略性的大转折,而且使贵州从完全意义上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褚杨 《改革与开放》2012,(20):99-100
政党功能是指政党在本国政治系统的运转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因此,其政党功能集中体现在凝聚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协调各种政治势力与敌对阶级进行斗争,以获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0.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所作的报告,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深入研究的崭新课题:为什么在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却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对于这个问题,历史实践已经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资本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也正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商洛是革命老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商洛的革命活动经历了23个年头.  相似文献   

12.
形成于二战初期的民主党派,是我国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民主党派曾怀有在中国创设一个繁荣、民主、强盛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在国共之外的"第三道路"中艰难跋涉.然而,在民主革命后期,民主党派抛弃了为之奋斗多年的选择,表示接受中共的领导,加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列.  相似文献   

13.
一、毛泽东领导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领导工作方法,是领导实现宏观领导职能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没有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就不能取得最佳的领导效果.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领导工作方法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革命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不但要善于正确地提出革命的任务,而且还要善于解决完成革命任务的正确的方法问题.他曾把领导工作方法比喻为桥或船,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及其时代背景 150年前,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斗争过程的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著名的"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无论是从提出伊始还是时至今日,这一论断始终都与全球化紧密相连,因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和斗争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全球化的过程,是世界历史意义上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多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行使或干预国家政权的形式。本文针对前一时期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主张中国应该“实行多党政治”的言论,指出这种主张的实质是反对共产党作为唯一的执政党。反对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文章提出,多党制是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搬到中国来是行不通的;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文化思想的创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新时代传承革命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建设民众的精神家园、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特殊的价值意蕴.立足新时代,要从充分挖掘革命文化资源、创作革命文艺精品、创新革命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学校革命文化教育、发展革命文化旅游等方面拓展其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的背景,阐述了恩格斯关于暴力革命成功条件的分析,并对其意义做出了评价.指出恩格斯通过分析德国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失败的原因,认为暴力革命要成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人;要有自己的军队;要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要把握住革命的最佳时机;并且不能完全依靠结盟力量的支持.恩格斯的暴力革命思想对以后的各国革命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其后,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及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都从恩格斯的论述中吸取经验,并领导革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基础.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概念、获得最广泛的同盟者策略,阐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及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与高度。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出和完善则经过了多年的不断探索。坚定文化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旨在把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一个被新文化统治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和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作了科学的说明:新民主主义文化,既不是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专制主义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近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它同文化问题上形形色色的反动派、复古派、殖民派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党在...  相似文献   

20.
维护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领导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史的历史昭示,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保证。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时期党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历史进程,表明新时代需要不断筑牢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根基、不断夯实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组织基础、不断完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系,不断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纪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