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从财务报告模式的转换讨论了建立与财务报表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要素定义相符的计量标准,进而分析了现行主要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分离及其不利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财务报告"价值观"的要求统一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可能途径,从而为解决以FASB和IASB为主的不同准则制定机构关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分歧,实现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以及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目的与资产实际价值的含义资产减值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财务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向使用者提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对此,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依据受托责任观,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或资源提供者)报告受托者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它应以历史的、客观的信息为主,所以它要求资产的计量要尽可能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确保计量的客观、可靠和精确。依据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有  相似文献   

3.
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评估现行时点上资产的价值,国际上存在FASB和IASB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在新会计准则中,我国选择了IASB观点。这是否适合我国,以及在实践运用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及怎么解决,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首先分析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格局和体制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如今资产减值会计越来越走上历史的重大舞台,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发展可能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资产减值的危险,所以,资产减值会计变得更为重要,我国政府和各大企业也非常重视资产减值会计工作,并且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支持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存在很多弊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不仅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有公司管理层面的原因,但无论是什么因素都使得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就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就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资产减值会计的有效建设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资产减值计量的基本问题,即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本文从公允价值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了资产减值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导性框架,并对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于资产减值进行了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6.
资产减值会计探索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财务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会计计量,而会计计量的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本文基于审计实践中的某些事实,试图探讨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问题。 1999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在为石家庄宝石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中称:由于贵公司制造黑白电视机显像管和黑白电视机玻壳的固定资产停止生产,我们无法确定这些固定资产的可实现价值和其以历史成本入帐的帐面净值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准备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实行资产减值会计 ?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7.
资产减值会计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准则下,资产要素的定义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强调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是某个资产负债表日的时点价值。很显然,在资产持有期间,由于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资产的价值会发生相应变化。在新的资产负债表日如果资产的价值比原来记录的账面价值低,说明资产发生了减值,这就是资产减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9.
郑吉芬 《会计师》2012,(14):30-31
<正>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健全,企业逐步发展成为持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多种资产的复杂市场实体。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需要对企业持有的各项资产进行价值计量,对企业持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予以公允的评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FASB)认为,资产应当以能否为企业在未来期间内获取经济利益作为确认标准。然而,未来的不可确定性使得资产能否在未来期间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具有了不可确定性,从而导致资产的实际价值也随着企业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变换而不断变化。因此,根据FASB的  相似文献   

10.
朱丹 《投资与合作》2014,(6):135-136
“资产减值会计”是介于历史成本会计和现值会计之间的特种会计,本文以未来经济利益观作为研究资产减值会计的逻辑起点,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以及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因其顺周期性等技术缺陷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金融稳定的角度,对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资产减值模型进行了反思,并介绍了IASB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修订工作的最新进展,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2.
13.
陈光 《金融纵横》2020,(2):59-64
新金融工具准则作为一项重大修订的会计准则,基本上重构了我国金融资产减值体系,商业银行需要基于新准则对资产减值体系实施改造。在综合分析新资产减值计量方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本文从实务角度总结了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步伐的临近,我国会计国际化已成为必然。中国会计国际化应是在充分考虑中西方会计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保持中国会计特色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逐渐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异,提高中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日本环境会计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环境厅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环境 会计的含义与分类、环境成本的含义与构成、环境报告书格式与要求、环境绩效的衡量等。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资产证券化会计的核心问题是会计确认问题,即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当被确认为一项销售业务作表外处理,还是应当被确定一项融资业务作表内处理,对此,“风险与报酬分析法”存在着概念内涵不致,不能够全面反映由于金融工具的发展使风险与报酬有效分解的状态、过于依赖获得资产的交易顺序等问题,“金融合成分析”,以控制权来决定资产的归属,承认金融资产和负债能分割为不同的组成部分,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务会计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从英美法系国家引进的;而司法会计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适应司法机关办理贪污案件的需要从大陆法系国家引进的.会计界和法律界从各自的角度对同一问题展开研究,从而产生了法务会计与司法会计,两者之间的区别缘于研究的经济背景和诉讼制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
MICHAEL BROMWICH 《Abacus》1983,19(2):148-161
This article uses a well-known model of economic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replacement cost asset measures based on the value to the owner theory for external accounting reports in an environment of imperfect markets. The value to the owner model which uses 'opportunity value' reasoning is found to have validity in only a few market environments.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replacement cost asset measures, where these are founded on value to the owner reaso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上 ,政府受托责任的核心是反映政府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支出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这一定位并不完全适应剧变了的经济环境的内在要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政府受托责任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关注现金流以做到切实遵守预算 ,还是注重资源及其使用以提高效率和效果 ,这种由不同的公共管理理念决定的会计目标差异 ,必然导致不同的会计技术选择 ,更直接地说 ,它决定了政府会计方法基础的选择。本文通过对两种会计基础的深入研究 ,认为在政府会计领域采用传统的单一会计基础有一定局限性 ,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有选择地进行权衡取舍 ,循序渐进地实施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