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许海元 《经济论坛》2000,(10):37-37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现有的高等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有人提出了“教育产业化”的理论。本文就当前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做一探讨。 一、教育产业化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教育产业化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以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经营教育资源,促进高等学校不断地自动调整内部结构,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长期以来,高等学校不重视劳动力市场调查,又缺乏办学自主权,所以办学基本上是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办什么…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高等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的,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全球化时代下,中国教育管理问题亦是如此。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全球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对于全球化时代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问题出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全球化使中国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适应全球化的策略,旨在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科学发展观的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缩小教育差距;处理好各类关系,促进高教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强化以人为本,增强高校的生机和活力;建立正确的质量评价体制。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生产力相对落后,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以及劳动者的总体综合素质不高,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偏小,人才存量总量不足,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有效模式,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尤其是高校如何培养适应这种经济体制的人才这一课题,已成为有识之士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也是笔者要探讨的。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它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高等教育所需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规模、结构、规格和质量,必…  相似文献   

7.
吕萍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02-203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飞跃,是在立足中国当代现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而提出的,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新形势.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以人为本".中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和精神需求,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只有适 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潮流,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让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等教育也要以人为本。从教育产品的角度来看,由于知识的分散性与有限理性、精英教育的时代局限性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困境”问题的存在,专业教育难以克服内在的困境,因此,必须大力发展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既有利于专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同时也是组织学习的新模式,有利于社会整体人文科学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培养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0.
季飞 《经济研究导刊》2009,(33):109-111
运用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观点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教育观念,国家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的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经济禀赋结构的现状,提出了要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产业,这些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就业压力;配合当前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要调整结构,要培养适合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以缓解结构性失业;以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树立战略指导思想,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使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推进"以人为本"理念的高等教育进程,是促进教育科学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为了对高等教育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必须要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做基础。基于高等教育水平的内涵与外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将高等教育水平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入手充分挖掘高等教育水平的影响因素,于高等教育投入、过程和产出三维度组建了高等教育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 《江南论坛》2008,(12):47-4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样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化发展状况和教育自身运行的规律是大学产生、发展、变革、完善的基础。由于不同国家社会发展和教育传统的差异性,各国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也存着明显的多样性特征。这种多样性特征一方面使得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异彩纷呈,一方面也从不同的角度为人类高等教育的发展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大胆地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和高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之一,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调节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服务供给的不充分与不对等等状况的存在是导致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原因,其表现的主要形式为西部与东部的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的显著不平衡。对口支援政策是政府为逐步解决上述问题,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基于罗尔斯原则基础上的“普惠”和“差异”,探讨了以教研室为单位的多元对口支援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提供一条更有效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与和谐发展之路。最后以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信教研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型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为适应社会发展,工程造价专业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由于传统教育、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原因,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培养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树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作者在高等教育方面的长期实践,探讨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就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所涉及的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要坚持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全面推进教育创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钟敏真 《新经济》2006,1(3):90-9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截止2004年底,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047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的46.8%。在校生约为1333.5万人,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4.7‰。[1]显然,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数量,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中均已占半壁江山。但是高职教育的质量远不像其数量的扩张那样令人满意,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管理理念、人员素质和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建立一整套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已成为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促进大学生就业、解决高等院校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刚刚起步,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从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意义入手,提出引入社会实践方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思路,论述了以社会实践方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理,构建了社会实践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观点,备受社会和学界关注。教育是富国强民之根本。经济发展和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制中重要的一环,其教育公平问题成为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新常态"背景下,为实现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路径,要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公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