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昌 《甘肃金融》2006,(9):14-18
理财业务①是指金融机构为投资人(自然人或机构)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伴随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财富呈现集中发展的趋势,加之金融产品及金融工具的不断丰富,城市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理财业务需求日益增强,多种竞争主体发行的理财产品应运而生,发行规模迅速扩张.但是,理财机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面临的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却不断扩大,理财市场面临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一是法律依据标准不清,制度性风险隐患突出,对理财行为适用于<合同法>(委托代理)还是<信托法>存在争议,涉及财产登记、税收、会计等系列问题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二是同质化严重,特别是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设计、盈利模式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三是理财业务本身存在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策略风险等并未充分被投资者所认知,市场环境的成熟度不高,合格委托人匮乏;四是政出多门、标准不一、多头监管、不公平竞争等负面效应,已逐渐成为当前理财市场的突出问题和特征.本文旨在剖析和梳理理财业务表象下的法律实质,比较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的关系,提出统一理财市场法律标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理财市场法制体系的瑕疵(一)理财业务缺乏统一规范在金融实践中,各类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监管标准的不统一,造成各类金融机构竞争条件事实上的不平等。下表列举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银行信托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品种不断增多,途径不断拓展,尤其是银行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将理财投资范围从银行业务拓展到信托业务各个领域,信托业务已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4.
银信合作:制度约束下的金融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创新离不开制度约束的诱发,我国的银信合作正是源于这样的制度安排。当前的分业体制下,银行与信托机构均面临各自的制度约束。尽管同在一个相互竞争的理财市场,银行和信托机构之间的合作却越来越密切。剖析银信合作的制度根源,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各类创新业务的展开,以推动我国信托与理财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家作主前,关于“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引入已渐趋明朗,而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进入基金市场也已是箭在弦上。金融竞争的压力和金融混业的大势所趋,催化了我国理财市场的发育,品种繁多的各类理财产品风生水起。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类资产管理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由于现代理财业务是综合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6.
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视角,本文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时出现的诸多对消费者不利的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本文认为,从立法和司法层面看,银行与客户的法律关系界定不清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信托关系实质,并结合其他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尝试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银行的信义义务,以切实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基于金融理财市场事实上的混业经营状态,我国金融理财市场面临“政出多门”、“多头监管”的法律困境,现有监管机制难以适应大资管时代金融理财发展的新格局.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明晰金融理财的信托属性,进行顶层设计,以出台《信托业法》为契机,统摄各类金融理财行为,发挥司法权对金融理财市场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我国信托业出现了二种发展趋势,即信托公司的边缘化趋势和其他金融机构争抢信托业务的趋势。根据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和我国国情,我国应逐步对外开放信托业,减少国内信托公司的数量,实行统一的游戏规则和监管制度,适度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经营信托产品。  相似文献   

9.
以信托原理为基础的信托制度由于权利分离机制而衍生出十分灵活的委托、受托与受益机制安排,在现代财产管理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金融分业体制改革中,信托被作为金融业之一而圈定在信托公司的营业范围内,导致当前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在从事财产管理中缺乏信托这项重要制度的支撑,形成在法律明文禁止从事信托业务规定下却存在大量实质性信托行为的局面。本文认为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对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托分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和修正,让我国的信托业和代客理财市场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监管层针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出台或更新了其代客理财业务的纲领性文件,放开了以前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某些限制,拓展了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空间,理财市场多年来信托理财和银行理财齐头并进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信托业的资产管理业务正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资产管理政策松绑,信托被相对弱化多年来,信托行业将自身定位为国内"最符合资产管理理念"的金融机构,其优势在于与投资者之间是信托关系,而非委托代理关系;在分业经营背景下可以横跨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我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现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了影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诚信视角剖析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风险,探讨了建立应收账款质押信用信息共享和失信惩戒制度的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融资体系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金融体系的持续改革又不断给这样一个旧话题以新的内容。无论如何,人们对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注,正是源自于这一问题的客现存在且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之道。在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经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考验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一次显得必要且迫切了。本次银行家月度论坛,围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邀请到来自政策面、银行经营一线的人士,讨论中小企业融资"做什么"和"如何做"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老龄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应对老龄社会,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养老法律体系。倒按揭业务通过市场化运行的金融产品,实现住房养老。各国倒按揭业务的运作模式大致有政府主导型、保险公司主导型及商业银行主导型三种,针对我国国情,应当选择商业银行主导型。我国立法应当引入让与担保,以构建倒按揭业务的基础法律关系。倒按揭合同应当设立无追索权、增值分享及回赎权等特别条款。为推动倒按揭业务在我国的发展,还应当设计政府支持、保险公司参与及资产证券化等支撑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得益于人民群体的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是创业创新的统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因素。在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体系下,金融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作用还比较有限。因此,应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协调金融内部发展结构,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筹资融资、资源配置、价值增值、信息揭示和传递、风险管理、监督激励等多种功能,构建完善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企业家精神金融支持体系,推动经济创新、再创业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业和金融租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租赁与信托合作的环境、特征、动因、法律依据及具体方式,并说明了合作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叶进 《浙江金融》2020,(1):40-47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一直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诸如治理结构不够健全、财务状况不够透明、缺少可抵押的财产等内因,又有信息不对称、融资担保体系不够完善、民间金融监管和法律保护缺失、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不够协调、营商环境不够友好等外因。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需要监管部门创新思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考核激励,为金融机构提供政策支持;需要商业银行提高定位、加大创新、改进服务;需要中小企业加强自律、规范经营、练好内功、增强实力。  相似文献   

17.
Access to finance is a perennial problem for business start-ups. This article advances the extant literature on the determinants of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by present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mount needed to start a business, the amount of self-investment and the number of external sources of financing utilized.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15,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vailability of external sources of financing depend primarily on demographics,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business features, e.g., export propensity and growth potential; and, on the ph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social trust may in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obtaining external financing. The novelty of the product/service offered, financial barriers and investor/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in turn may also explain the proportion of self-investment provided to a new business. An analysis of financing options of socially-oriented businesses shows that they are more successful in obt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from private investors/venture capitalists and governments.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及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货币理论不断完善,特别是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正在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关于银行理财业务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研究,日益成为重要课题。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对银行理财业务参与下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作用路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理财对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功能不仅存在,而且使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能力不断增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对货币政策操作和理财业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对金融实践和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钱雪松  唐英伦  方胜 《金融研究》2019,469(7):115-134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以《物权法》出台为标志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是否降低了企业的债务成本。实证结果显示,《物权法》出台后,与固定资产占比较高的企业相比,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企业的债务成本显著降低。进一步,与《物权法》出台通过扩大可抵押资产范围、加强债权人保护等渠道降低企业债务成本的经济直觉一致,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对企业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表现出丰富差异性:其一,与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相比,《物权法》对企业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差地区相对更大;其二,与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相比,《物权法》对企业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相对更大;其三,与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相比,对于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而言,《物权法》对债务成本的降低作用相对更强。这些基于中国经济实践的经验证据识别并揭示出了担保物权制度改革促使企业债务成本下降的作用机理,从而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文喆 《金融研究》2019,465(3):53-7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金融体系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影子银行的较快发展,其规模迅速膨胀,交易结构日趋复杂,各类市场主体都牵涉其中。这些变化吸引了政策制订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给出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性定义,即依赖于银行信用、从事银行业务、但又没接受严格的银行业监管的金融业务,具体指传统的银行表内贷款和债券投资以外的,具备完整的信用转换、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的金融业务。本文逐项分析影子银行业务,详细总结各类型业务的交易结构、业务主体、业务实质、资金来源、法律基础、资产负债表表示,准确测算了2002年至今影子银行总量和资产负债表结构月度数据。只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着手加总,既完整地涵盖了影子银行的全部业务,得到其宏观总量,又剔除了重复计算。本文测算数据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