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金融混业经营与金融分业监管的分离,监管缺位与各监管主体监管行为撞车以及传统监管方式与互联网等新兴金融业务对接不畅等问题,严重困扰和降低了我国金融监管行为和效率.确保我国金融监管协调发展有待于从组织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强化.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考虑,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无疑是解决上述困局的有效举措.但是,受行政权力制约、经济手段、监管能力和监管信息掌控等因素影响,人民银行担当此任尚有力不从心之嫌.因此,推进由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监管协调发展,必须强化人民银行监管建设,如国家授权、推动,赋予人民银行牵头金融监管协调工作名正言顺的权威与角色;强化央行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牵头金融监管的业务能力与协调能力;建立有利于理顺各监管主体关系的人行统领金融监管分工组织机制;发挥人民银行在中央与地方双层金融监管模式下的特殊协调作用;充分利用金融监管协调发展的外延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大致经历了形成与发展、改革与调整、改进与完善三个阶段.经过完善监管立法、改革机构和建立监管协调机制而形成的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着监管机构的透明度不够、监管协调机制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等弊端.通过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比较以及对次贷危机后的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分析得出,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应遵循效率原则,逐步实现从分业监管转向统一监管.  相似文献   

3.
我国分业监管协调合作的制度安排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有其现实必要性.我国的分业监管协调合作应该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制度安排,需要从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与中央银行的协调合作、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合作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等三方面来完善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建立我国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的设计思路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制度安排下,尽快建立监管协调合作机制已是各方共识。本文试图从建立监管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协调机制的设计方案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来探讨建立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从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和监管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对如何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近期看,应建立“人民银行牵头的伞型监管+分业监管”相结合的金融业综合经营监管模式。从远期看,成立中国金融监督服务局,实行综合经营。统一监管模式、适应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的需要,重点是建设四项制度,即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防火墙制度、资本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西南金融》2010,(8):15-17
综合经营趋势下新风险和监管空白引致的复杂系统性风险隐患是构建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在要求,金融危机后国际规则和金融监管体制变革是催生中国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的外在压力。当前中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组织模式构建应充分考虑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宏观审慎监管目标等要素,在保留现有分业监管体制下,建立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财政部之间正式的监管协调制度,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可促进分业监管体制下的金融业稳健发展。目前我国实行“一行三会”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由于制度等方面的缺陷,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牵头人、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金融监管协调监督机制、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培养复合型监管人才等几点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从最初的混业管理到目前的分业监管,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初步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三大监管机构并行的监管体系.我们不能否认,分业监管模式实行初期对于维持银行业的稳健经营、控制金融风险以及促进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功不可没.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金融运行和金融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传统分业监管模式越来越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最大的不足就是三大监管机构特立独行,缺乏合作和协调,导致金融监管上的"灰色地带",降低了监管效率;另一方面,也带来多重监管的问题,抑制了金融机构的创新和活力.因此,建立我国的分业监管协调机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融监管制度作为规范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呈现出组织架构逐步向统一监管过渡、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相分离、加强消费者保护、强化中央银行职权等特征,我国现有分业监管体制与当前金融创新、金融业混业经营不相适应,同时分业监管的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李凤雨  翁敏 《西南金融》2014,(11):51-5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政府反思了三方监管体制(财政部、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的弊端,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改革思路是加强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稳定的作用;赋予英格兰银行开展审慎监管的核心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教育。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与英国金融监管体制存在较大差异,但监管目标却一致。借鉴英国改革思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思路可以是:明确金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行为监管的区别;加强监管协调机制;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保护市场公平;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陶虎 《武汉金融》2002,(1):29-32
本文对中国证券业的价格规制和进入规制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指出现行监管措施并没有达到监管的目标 ,并据此提出了提高证券监管有效性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混业监管的模式选择与协调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金融混业经营及其载体金融集团的监管有单一监管和功能性监管两种基本模式,两种模式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不同监管机构相互独立而又紧密协调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更为适当。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对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规定尚不充分,亟需在功能性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建立由中央银行作为牵头监管者的常设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证券监管体制的缺陷与社会证券监管力量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东 《证券市场导报》2007,18(12):51-58
本文分别从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两方面对当前证券监管体制的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近来在中美两国出现的几起社会证券监督案例并非巧合,而是对现有体制缺陷的回应。在对这几起案例进行法律与经济上的分析后,本文指出社会证券监督有其必要性与应然性,但也存在着激励不足或利益冲突等问题。倘能由非营利组织介入证券市场,实现多元监管的制度框架,则有利于投资者保护与证券市场完善。  相似文献   

14.
保险市场失灵需要保险监管来弥补,但保险监管也存在失灵的现象。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保险监管失灵进行了解释,然后结合我国保险监管的失灵风险,对规避监管失灵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着重讨论了如何在委托人缺位、缺乏直接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情况下规避监管失灵。  相似文献   

15.
The broad economic damage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poses the first major test of the bank regulatory reforms put in place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ur study assesses the U.S. regulatory framework, with an emphasis on capital and liquidity requirements. Prior to the COVID-19 crisis, banks were well capitalized and held ample liquid assets, which partly reflects enhanced requirements. The overall robust capital and liquidity levels resulted in a resilient banking system, which maintained lending and market making through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pandemic. Trading activity was a source of strength for banks, reflecting in part a prudent regulatory approach. That said, leverage requirem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more repo position netting by banks, with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market making.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国际监管者的共识。动态准备金是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动态准备金体系和顺周期的准备金体系对银行信贷波动的影响,证明了动态准备金体系可以降低银行的信贷波动,信贷波动的降低反映在对不良贷款率冲击的处理上。本文还选取了当今世界上实施动态准备金制度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秘鲁,比较研究了西班牙的动态准备金制度(连续系统)和秘鲁的动态准备金制度(触发系统)的异同,并为中国监管当局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萨班斯法案突出“以刑治市”的基本理念,标志着美国资本市场全面进入“依法治市”时代,使“依法治市”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了该法案的影响及其揭示的资本市场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一般规律,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及其法制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Banks have been involved with and regulated by governments for hundreds of years. Following a brief review of this history, I delineate nine reasons that could justify continued regul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se include deposit insurance, preventing banks from obtaining excessive economic power, reducing the cost of individual bank insolvency, avoiding the effects of bank failures on the economy, protecting the payments system, serving the interests of popularly elected officials, enhancing the Federal Reserve's control over the money supply, suppressing competition, and protecting consumers. Analysis of each leads me to conclude that deposit insurance, which allows banks to hold insufficient capital, is the only public-policy-justifiable rationale for regulation. This concern can be managed with capital requirements; otherwise, banks should only be regulated as are other corporations.  相似文献   

19.
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的伴生物,但是,它侵蚀了银行业自身的稳定和效率。目前,银行监管能否顺利实现从控制性监管制度向审慎监管制度的变迁已成为维护金融稳定和公众利益、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政府利益的角度,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动态趋向以及构建和强化审慎银行监管制度的制约因素和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金融海啸后我国保险监管的方向和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再次凸显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促使我们对当前的监管模式进行反思,对今后监管的方向和边界进行定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监管漏洞及美国所提出的监管改革方案都对我国保险监管有一定的启示。本文结合金融海啸,探讨了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选择,以及保险监管的方向和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